環保和霧霾,這既是一個冰冷的話題,又是一個被關注的焦點。
現在是談霾色變的時代。霧霾天氣來襲,在不同級別預警的情況下,從政府到個人都會選擇不同的應對措施,減少危害。同呼吸共命運的今天,就如一句公益廣告語:地球是我家,環保靠大家。營造碧水藍天,人人有責,一切從低碳開始。投資理財同樣如此,低碳環保現在是重中之重,只要霧霾天侵襲,環保概念股票就爆發。再加上去年12月底,國家“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印發,從國家層面把節能環保產業上升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所以投資環保概念股票,在你獲得可觀收益的同時,還能為國家和企業作出你應有的低碳貢獻。
環境治理刻不容緩
進入2017年,雖然是新的一年,但是心中期盼的美好總是被一場場霧霾所籠罩。霧霾天氣屢見報端:京津冀等北方13省市被侵襲,影響極大。近期,小學和幼兒園兩次因霧霾紅色預警被迫停課放假。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環境污染也日益嚴峻,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環境治理和可持續性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
目前,國家力求通過多種手段推進大氣污染治理,比如排放標準趨嚴、覆蓋行業增多。從2013年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提出了明確的空氣質量目標開始,各部門陸續出臺相關法規政策,全面支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在對大氣污染物各項排放指標進一步收緊的同時,分別對鋼鐵、水泥、化工等非電行業出臺專項標準。
此外,違法成本顯著提高。環保違法的處罰力度進一步加大,最高可入刑法,環保督察更加深入頻繁,力度不斷加大。2016年第四季度以來,環保督察力度進一步加大。從10月21日起,國家環保部組織第二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共10個,對天津、河北、山西等20個省市區落實環境執法監管重點工作情況進行督察,督察尚未結束,目前只公布了部分督察結果。
同時,電價補貼豐厚,提高了企業改造積極性。政府對于實施超低排放的電廠給予大力度的電價補貼,最高可以達3.7分/千瓦時,可覆蓋大部分超低排放成本,給予發電企業極大的改造動力。
具體到市場上,在絕大多數燃煤電廠已經完成了常規脫硫脫硝除塵改造的大背景下,未來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的增量市場將主要來自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和非電行業煙氣治理兩個領域。
首先,燃煤電廠超低改造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在火電燃煤電廠領域,仍有6.26億千瓦存量機組需進行超低排放改造,約1.2億千瓦機組需新建環保設施,市場空間可達約830億元。其次,非電行業市場潛力巨大。非電行業煙氣治理起步較晚,是整個大氣治理行業的短板,未來發展空間巨大。鋼鐵、水泥、非電工業燃煤鍋爐三個領域未來的煙氣治理市場空間分別將達到506億元、59億元、684億元。
節能環保成為支柱產業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生態環境脆弱,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不僅符合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而且對優化經濟結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是立足國情謀求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必然選擇。
2016年12月27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環保部聯合印發《“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升,高效節能環保產品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有利于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制度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
其中,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節能環保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左右;技術水平進步明顯,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市場占有率顯著提高,裝備成套化與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提高,競爭能力增強,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集團;全國統一、競爭充分、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基本建立,價格、財稅、金融等引導支持政策日趨健全,群眾購買綠色產品和服務意愿明顯增強。
依據國家發改委與環保部近期對外發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到2017年,京津冀地區PM2.5年均濃度應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
為此,規劃提出要提升節能技術裝備、環保技術裝備、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等技術裝備的供給水平;創新節能環保服務模式,開展節能節水服務、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環境監測和咨詢服務、資源循環利用服務;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激發節能環保市場需求;規范優化市場環境等任務。
環保行業增長空間巨大
近年來,在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背景下,在國家政策的支持推動下,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環保行業增長空間巨大,存在中長期較好的投資價值。對此,各地紛紛把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朝陽產業重點發展,涌現了一批覆蓋研發節能環保技術、生產節能環保設備、提供節能環保服務等全產業鏈的企業,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技術,部分關鍵共性技術已實現產業化。
同時,國家在經濟尋求質變的過程中,由于環保產業與人民生活水平密切聯系,而且成長空間巨大,政府有望通過環保產業這個抓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具體而言,發達國家環保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較為成熟的產業體系,產值占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10%~20%,在國民經濟中所占份額不斷上升;而中國環保產業起步較晚,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市場化機制還有待發展完善,產值占GDP比例低于5%,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從具體時間來看,2016年,環保板塊業績持續穩健增長,2016年第一季度的凈利潤基本維持在20%以上增長,而2017 年,與環保相關的多項任務都將迎來考核時點,在對地方政府的嚴格考核之下,預計整個環保行業投資在近兩年內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據《理財》雜志記者了解,環保概念一共有44家上市公司,其中11家環保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33家環保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機構投資者近期對于環保板塊的關注度升溫,多家機構對環保上市公司進行調研。一家調研機構表示,市場對環保行業的關注度比較高,主要是基于政策支持和環保行業高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