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在鄭州的白領萬敏,一向比較喜歡追逐潮流,在新的一年,她想為自己換一款較時尚的愛車,思來想去,選擇了新能源汽車。她告訴《理財》雜志記者:“如今霧霾天氣這么嚴重,汽車尾氣的排污量占的比重不小,新能源汽車不僅節能環保,而且有補貼優惠和使用成本低,正成為都市消費的新潮流。”的確如此,最近,無論是政策層面還是資金層面,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風口,導致動力電池需求激增,有關動力電池、新能源概念等股票將會獲得利好。
資本橫刀而入跨界造車
雖然2016年動力電池產業發展遇到了諸多挫折,但是從國內外的市場形勢來看,2017年整個鋰電和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空間依然廣闊。
資本橫刀而入跨界造車引發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新格局。
先是格力收購珠海銀隆擱淺,隨后董明珠以個人名義入股銀隆;緊接著,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拿出5億元投資銀隆,這是萬達接近30年來第一單投資制造業;樂視也出電動車,期待已久的中國版“特斯拉”面世;中興通訊收購珠海廣通客車70%的股份,組建中興智能汽車有限公司,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董明珠表示:“我看好了這個技術,更重要的是看好了它給我們中國乃至于世界帶來的環境保護,我看到它是未來我們實現中國制造強國夢的一條必經之路。”
據悉,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4年4倍的增速,銷量增長空間大:之前國家“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200萬輛以上,相對2016年50萬輛產銷量,未來4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是目前產銷量的4倍,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40%。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擾動的消除,新能源汽車行業有望迎來快速增長。
工信部部長苗圩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2016年1月至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40.2萬輛,同比增長60.4%。預計2016年可以超過50萬輛,繼續位列全球第一位。
面對新能源汽車這塊大蛋糕,誰也不愿意拱手讓人,國際動力電池巨頭已經“兵臨城下”。
據媒體報道,近期,在“中國綠公司年會”松下專場論壇上,松下再一次表示看好中國市場。此前,松下曾與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就開發中國移動通信基站用電源,乘用車、低速電動車及物流車用動力電池系統,各種儲能用電池系統及解決方案等方面開展合作。不難看出,國際動力電池巨頭正瞄準中國的鋰電及電動汽車產業市場,加速布局。
國家政策力挺新能源產業
2016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瞬息萬變,行業政策出臺密集:新能源補貼退坡、充電設施獎勵、廢舊蓄電池綜合利用、碳配額、雙積分制度、新能源汽車技術線路圖等。緊接著,12月19日,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的戰略地位,要求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的應用比例,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成為支柱產業。
前不久,工信部印發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年)》征求意見稿,這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尤其是對上游的動力電池企業來說是一枚重磅炸彈。新版規范條件相較于2015年3月發布的《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而言,要求更為嚴格,無論從企業基礎、生產條件、技術能力、產品、質量保證能力,還是售后服務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要求,整體提高了動力電池行業的門檻。
在眾多的政策中,《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和《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年)》征求意見稿尤其引人關注,可以看出,國家出臺的政策文件已從單一的推廣補貼轉向了扶持和規范,政策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倒逼著行業快速蛻變,加速行業規范、整合與發展。
比如,前段時間,駱駝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10億瓦時電池項目已經投產,按照規劃,公司將繼續建成總計40億瓦時的動力電池產能。 事實上,駱駝股份提速動力電池產能布局的舉動,已成為動力電池行業擴產的縮影,包括國軒高科、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供應商龍頭企業都已經積極擴產。
截至目前,國家發改委已經發出6張新能源乘用車生產牌照,相關媒體稱,未來還會發放更多的牌照;國內傳統合資車企如大眾、寶馬、通用、日產和豐田,紛紛布局新能源汽車行業;歐美車企巨頭也相繼進駐國內市場。
動力電池行業向龍頭靠攏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離不開新能源動力電池。
去年10月,科技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試點專項2017年度項目申報指南,2017年擬在6個技術方向啟動19至38個項目,擬安排國撥經費總概算為11.2億元,涉及動力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電機驅動、汽車智能化等方面。
近幾年來,大量社會資本的涌入,使得動力電池行業企業數量呈爆發式增長。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目前中國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已經達到227家,是2014年年初的2倍,系統集成企業有315家。
多而不強。我國目前最大的動力電池企業,市場占有率也只有14%左右,龐大的企業數量分散了社會資金,大多數動力電池生產企業缺乏研發基礎和保障一致性的生產工藝。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日本、韓國等動力電池制造強國都只有3家左右的主力動力電池廠,研發能力和市場占有率都有明顯優勢。
“十三五”對新能源汽車的各細分領域做出了2020年的階段目標規劃。動力電池計劃到2020年技術水平與國際同步,與去年11月工信部發布的《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中“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低于80億瓦時,系統企業年產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億瓦時”形成組合拳,在準入門檻提高的背景下,動力電池行業資源或將向龍頭企業靠攏。
新版動力電池規范鼓勵對優質公司加大投資,做大做強,這有利于行業進一步整合。
中國A股市場存在哪些新能源動力電池概念的股票,《理財》雜志通過梳理以供參考(如表所示),新的一年,希望能給您帶來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