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相關決定草案。草案規定,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河北邯鄲、山西晉中、遼寧沈陽、江蘇泰州、安徽合肥、山東威海、河南鄭州、湖南岳陽、廣東珠海、重慶、四川內江、云南昆明這12個城市作為試點暫時調整實施生育保險基金并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征繳和管理。據《理財》雜志記者了解,生育保險基金是整個社會保險基金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保證職工享受相關待遇的社會保險種類。其主要功能是為生育而暫時離開工作崗位的女職工支付醫療費用和生育津貼,生育保險基金主要由參加統籌的單位繳納,職工個人不繳納生育保險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指出,“將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指的就是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簡單來說就是合并后的“五險”變成了“四險”。
“五險”為何變“四險”
眾所周知,我們常說的“五險一金”指的是五種社會保險以及一個公積金。“五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保險是需要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則完全由企業來承擔,個人不需要繳納保費。據了解,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存在諸多重疊交叉的部分。我國生育保險待遇主要包括兩項:一是生育津貼,用于保障女職工產假期間的基本生活需要;二是生育醫療待遇,用于保障女職工懷孕、分娩期間以及職工實施節育手術時的基本醫療保健需要,報銷范圍包括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用、計劃生育手術醫療費用和國家規定的其他與生育有關等費用。而基本醫療保險是為補償勞動者因疾病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而建立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醫療保險的待遇是參保人員患病就診發生醫療費用后,由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即可以享受醫療報銷,以避免或減輕勞動者因患病、治療等所帶來的經濟風險。對于兩險合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做草案說明時表示,“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主要在于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在醫療服務項目上有共同之處,特別是在醫療待遇支付上有很大共性,將兩項保險合并實施符合社會保險一體化運行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社會保險基金互濟能力,更好地增強生育保險保障功能,有利于提高行政和經辦服務管理效能,降低運行成本” 。
合并后有啥影響
生育保險是一項針對特定群體的醫療支出。兩險合并前,一方面,未參保繳納生育保險費用的婦女無法享受到生育保險待遇;另一方面,參保人員在生育過程中產生的住院生產費用一般情況下由醫保基金實時結算,但產前檢查所花的費用是需要在生產之后由生育保險基金單獨報銷結算的。而兩險合并后,加大了生育保險的覆蓋率,只要參加了醫療保險的人員都可享受到生育保險的待遇,同時將兩個險種融合于一個體系,在報銷流程上也會更加簡便。目前人社部還未出臺兩險合并后具體的實施辦法。但若生育保險也參照醫療報銷的標準,那么參保人員可報銷金額會有所增加。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社會保障系教授潘雨棠表示,“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合并不會給參保人員帶來損失,員工待遇不會有改變,只是統籌的范圍會擴大而已,社保基金與生育保險合并更有利于二者資金的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