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崧
近年來,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備戰打仗使命任務的加重和部隊實戰化訓練強度的增加,官兵出現了心理疾患易發、增多的趨勢,有的甚至引發了事故案件,成了現實棘手與歷史遺留問題,給部隊建設發展和安全穩定帶來了危害。這一新情況新問題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一是心理癥結難解,牽扯精力太大。官兵心理疾患問題種類很多,有的是個人性格孤僻、身患重病所致,有的是父母離異、個人婚戀挫折、家庭重大變故沖擊所致,有的是理想與現實脫節、自我目標過高、愿望難以實現、長期郁悶壓抑所致,有的是官兵關系緊張、工作壓力過大和心理負擔過重所致,等等。這些心理疾患問題誘因復雜、成因多樣,思想安撫、心理疏導、解開“疙瘩”和化解風險的難度很大,有的成了實際上的“特殊人”,牽扯部隊領導很大的精力。
二是骨干力量薄弱,專業力量匱乏。從調查了解來看,部隊心理骨干隊伍主要以政治干部和帶兵骨干為主,這些人當中系統學習過心理學方面知識的人不多,經過專業學習培訓的更少,通過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考試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基層隊屬醫院,有的設有神經內科,但普遍都沒有心理科,更沒有專業的心理疾病方面的臨床醫生,官兵心理疾患問題缺乏專業科學的診斷與治療,有的貽誤了病情的治療,增加了問題處理的難度。
三是人員難以管控,自殘自戕難防。官兵出現心理疾患問題,他們往往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有病,故而自我隱瞞、自我封閉,對周圍的任何人都心存芥蒂,平時不易察覺、很難發現,一旦思想失察、管理失控,就可能出現私自離隊和自殘自戕等問題。有的因長期心理障礙發展成了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這些人在發病時通常失去常人的理智和自控能力,危害他人、損壞裝備和自殘自戕等問題難以防范。
四是現實問題難攻,歷史包袱難除。官兵的心理疾患問題,一般不可能一法奏效、一蹴而就,往往是曠日持久、反反復復、難以了結的“持久戰”,這給基層帶兵干部骨干帶來了巨大壓力。一些因諸多因素堆積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更是牽扯廣泛、盤根錯節、一團亂麻,一些基層干部因缺乏對問題的深入和客觀了解,加之處理心理疾患問題的經驗和能力有限,導致這些歷史包袱難以卸掉,有的甚至積重難返。
五是影響安全穩定,破壞安定團結。官兵的心理疾患,最常見、最普遍的是形成慢性疾病,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難以向地方移交安置,最擔心、最可怕的是會出現惡性事故案件。尤其是危害他人、自殘自戕等問題極易引發與官兵家庭的法律糾紛和社會群體性事件,這些問題一旦出現,就會影響安全穩定大局,給部隊建設發展造成重創。
以上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們無法回避、不能躲閃,要敢于擔當、勇于面對,綜合施策、科學處置,切實把隱患苗頭問題止于未萌,把現實棘手問題處理妥當,把歷史遺留問題突破徹底。
一要面向基層,全面普訓,建強骨干隊伍。堅持重視基層、面向基層、加強基層的工作方針,按照旅團有心理咨詢室、連隊有心理咨詢師、班排有心理骨干的目標,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員的心理骨干隊伍。在此基礎上,為基層帶兵干部骨干購買配發心理專業書籍,鼓勵支持他們報考心理咨詢師,每年以集中培訓、院校送訓、專家輔導授課等方式,幫助基層帶兵干部骨干掌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心理行為訓練、及時發現問題苗頭、正確實施心理疏導和科學化解危機的方法技巧,切實把基層心理服務骨干隊伍配齊建強。
二要妥善管控,科學處置,減少問題存量。對出現心理疾患問題的官兵,要嚴密控制知情范圍,保護好官兵的個人隱私,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負面刺激。對已出現精神抑郁的官兵,要內緊外松、定人定責,安排專人靠上去做工作,精心照顧其生活起居,嚴密監控其心理變化,防止因見事遲、反應慢而導致意想不到問題的發生。同時,要在堅持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官兵的基礎上,依據軍地有關政策規定,妥善、盡快安排這部分官兵退出現役,盡最大努力把部隊有心理疾患問題的官兵存量減下來,防止問題疊加、積重難返。
三要源頭治理,嚴格篩查,控制問題增量。要注重源頭治理,在地方青年應征入伍、報考軍校、直招士官等時機,借助醫學心理測試設備和檢測系統對他們進行全面的心理測試評估,對那些心理測試評分較低的青年,原則上不能批準他們應征入伍、報考軍校。同時,要結合政治考核,加強到應征青年就讀學校、工作單位、街道和村民委員會等單位的調查了解,摸清摸準摸細應征青年有無家族精神疾病遺傳史、本人心理健康狀況等情況,對那些性格孤僻、心理異常的人員不能批準其入伍,從源頭上控制有心理疾患問題官兵的增量。
四要尊重科學,建好專科,病癥及時醫治。官兵心理疾患問題單靠經常性思想工作,難以奏效,難以解決。尤其是對那些診斷清楚已發展成抑郁癥的官兵,要尊重科學,及時送醫診治,不能隱情不報或諱疾忌醫。要在抓好心理與精神疾病專科醫院建設的基礎上,在隊屬醫院增設心理專科,配備、加強基層醫學心理專業診治力量,保證官兵出現心理疾患時能得到及時和專業的治療,避免因延誤醫治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引發精神疾病與致殘等問題的發生。
五要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形成工作合力。官兵心理疾患問題的防治和解決,涉及軍地多個領域、多個部門,必須堅持多措并舉、綜合施策。軍隊人力資源部門要在配齊配強基層帶兵干部骨干、用好用準現有政策法規的基礎上,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努力在建強基層心理骨干力量、暢通患病官兵移交安置渠道和保證兵員學員質量上,加大力度、控好源頭、把好關口。軍隊衛生部門要重視專科醫院和隊屬醫院心理疾病專科建設,配備配強基層醫學心理疾病診治專業力量。軍隊訓練管理部門要在基層帶兵干部骨干集訓中,開設心理知識考核和心理訓練課目,搞好心理咨詢師資格考證資助。要堅持軍民融合、資源共享,依托地方專科醫院就近醫治患心理疾病的官兵,借助地方高校雄厚的師資力量為部隊培養所需的心理疾病專科醫生,努力形成軍地合力齊抓、聯防共管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