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大海洋信息研究主任 王繼民教授"/>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權威解讀國民海洋意識指數報告
——專訪北大海洋信息研究主任 王繼民教授
11月4日,受國家海洋局宣傳主管部門委托,由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編制的《2016年國民海洋意識發展指數(MAI)研究報告》在廈門國際海洋周發布。報告首次將互聯網大數據和線下調查數據相結合,對我國31個省(區、市)民眾的海洋意識狀況進行了綜合評價,將為客觀了解我國海洋意識水平、支撐政府海洋相關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評估結果顯示,全國各省(區、市)海洋意識發展指數平均得分為60.02,剛剛達到及格水平。北京以84分高居榜首,上海、天津緊隨其后,分別位居第2、3位。內陸省份四川表現突出,位居第9位。海南、浙江、江蘇、山東、廣東、福建等6個沿海省份表現優秀,進入前10名。其余21省均在及格線以下,其中沿海省份河北省的得分較低,位居第22位,內陸省份新疆、青海、西藏排名最后。總體來看,我國多數省份國民海洋意識發展指數得分偏低,國民海洋意識提升工作意義重大。
本刊專訪了北京大學海洋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王繼民教授。
《海洋世界》:能不能先請您簡單科普一下國民海洋意識的概念?
王繼民:國民海洋意識涉及三個方面:一是“國民”,二是“海洋”,三是“意識”。“國民”明確了海洋意識的主體,即擁有我國國籍的社會成員,包括學生、工人、農民等社會各界。“海洋”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國防、法律、管理、生產、消費、科技、環境、安全、科普、資源、歷史、教育等各個方面。“意識”則屬于心理學的研究范疇,通常包括了知識、態度和行為。因此,我們認為“國民海洋意識”是指:我國民眾在一定時期內,對涉海相關國防、法律、管理、生產、消費、科技、環境、安全、科普、資源、歷史、教育等各個方面的性質、規律、價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認識,表現為民眾在海洋相關方面的知識、態度和行為。
《海洋世界》:國民海洋意識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標準都有哪些?
王繼民:指標體系的建立遵從了系統性、全面性、可行性、適用性、開放性和導向性六大原則。系統性是指評價指標體系要遵從一定的邏輯,在指標建立的過程中,我們遵從了認知遞進的關系,將海洋意識分為海洋自然、經濟、文化和政治意識。全面性是指指標體系覆蓋面要廣泛、全面,通過文獻調研、專家論證和征求民眾意見,我們在4個一級指標的基礎上設置了20個二級指標和47個三級指標,指標的涉及面較為全面。可行性是指在指標體系的建立過程中,要考慮數據來源的可操作性,便于評價過程的實施。由于國民海洋意識調查對象為普通民眾,因此指標體系的建立需要遵從適用性原則,指標選取要貼近生活、通俗易通。指標體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開放性是指指標體系需要在發展過程中進行補充、完善和修訂。在指標的制定過程中,課題組本著開放性的原則,在《人民日報》《中國海洋報》等紙質與網絡媒體上廣泛征求了專家和民眾的意見,使得指標體系更加完善。導向性是指國民海洋意識評價指標體系要充分發揮導向、引領作用,明確指標在增強全社會關心海洋、認識海洋和經略海洋意識中的作用。
《海洋世界》:制定調查問卷題庫時如何保證專業性和權威性?
王繼民:在問卷調查的制定過程中,我們首先進行了大量調研。參考了許多海洋意識調查問卷及相關意識調查問卷,在此基礎上,根據國民海洋意識評價指標體系、結合時事,設計出國民海洋意識調查初稿。然后,基于初稿,我們在小范圍內進行了試調查,及時發現題目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完善。之后,我們還邀請北京大學社會調查中心的老師給予了專業指導,對題目設置的形式、難度等因素進行了考量并進一步完善。因此,調查問卷題庫較為專業和權威。
《海洋世界》:線下數據采集主要通過北大入學新生,但北大生源個人教育素質相對較高,普通民眾的調查得分會不會更低?
王繼民:青年人是我們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其海洋意識狀況具有風向標的作用,以青年人為調查對象,能夠更加及時地發現我國海洋意識發展變化趨勢。在本次調查中,我們以北大新入學生為入口,調查了全國各省部分重點高中學生的海洋意識狀況。這樣能夠在盡量排除其他干擾因素的情況下,測量在現階段教育體系下,我國青年學生的海洋意識狀況。一般來說,北大生源高中學生的素質確實會優于普通人,所以,對普通群眾的調查可能會稍微低一點。由于我們的評估重點在于各省市之間得分的對比,即:相對值。所以,將該調查數據作為評估的數據源之一是可行的。
《海洋世界》:今后國民海洋意識調查范圍是否會逐年擴大,將如何繼續推進?
王繼民:是的,國民海洋意識調查范圍會在今后不斷擴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線上調查數據的擴大,目前我們使用了搜索數據、微博評論數據、新聞評論數據,今后我們希望進一步引入其他數據源,比如論壇數據、微信數據等;二是線下調查數據的擴展,我們將進一步擴大對學生群體的調查,同時也希望逐漸增加對其他群體的調查,比如普通群眾、政府職員等。
《海洋世界》:對普及海洋知識,增強國民海洋意識,您能不能給一些建議?
王繼民:在社會教育中,一方面應通過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相結合,全面引導國民海洋意識健康發展。當前社會治理模式正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習總書記提出要加快用網絡信息技術推進社會治理,這一背景下,在繼續加強線下工作的同時,應加快利用互聯網思維及技術提升國民海洋意識。另一方面,需要針對不同群體需求,建立相應的海洋意識培育機制。在國民海洋意識發展指數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不同群體的海洋意識發展水平明顯不同。因此,應該根據海洋意識教育受眾的人口屬性、教育水平等因素進行群體細分,進而根據不同群體的特征逐步形成差異化的工作模式,最終建立起全方位的海洋意識培育機制。在學校教育中,應加快推進海洋知識“進教材、進課堂、進校園”,為國民海洋意識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方面需要繼續加強對海洋自然知識的教育;另一方面,應更加注重海洋文化的宣揚,我國的優秀海洋文化傳統需要青年人來傳承;此外,需經進一步強化海洋經濟和政治意識教育,認識到海洋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國土和權益必須堅決捍衛。最后,需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推動各地區海洋意識均衡發展。總結先進地區經驗,提煉可復制可推廣之模式,精準識別海洋意識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的優勢與不足,補短板、促發展,以通用模式結合地方特點,精準施策高效推動各地區海洋意識快速發展。
各省(區、市)海洋文化意識狀況
制圖|檸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