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尚可
請讓北方菩提樹留在渤海近岸小島上
撰文|攝影|尚可
唐山灣國際旅游島,位于唐山市東南部,由菩提島、月島、祥云島三座島嶼及北側陸域組成,當地人稱之為“三島”。菩提島是三島之中比較特別的一座島嶼。菩提島是渤海近海岸的一座沙質海島,也是華北地區的第一大島,總面積4.4平方千米,四周隆起,中間低洼,形似過去用于舂米的石臼,故名石臼坨;又因島上生長著大量的菩提樹,而且島上的佛事曾經盛極一時,菩提島便因此得名。
島上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風光旖旎,具有荒島、海島、沙島、大島、綠島、鳥島、日月島、佛家島的“八島”特征。島上林木蔥蘢,灌草叢生,植被覆蓋率高達98%,種類多達229種,有著較高的觀賞和科考價值。除了野生植物,菩提島上常年生存和季節性活動的鳥類有408種,其中屬國家一、二級保護的就有68種,世界上存量極少的黑嘴鷗、半蹼鷸白鸛、黑鸛、短尾信天翁等也經常到這座島上棲息覓食。每年春秋兩季的候鳥遷徙途中,這里是鳥類落腳的中轉站。
駐足菩提島,隔海相望的是大清河口,當地人也都習慣叫老河口。幾百年前,這里曾經是灤河的主要入海處。灤河是華北平原上一條水系發達的河流,也曾經是一條“放蕩不羈”的河流,多次“改弦易轍”,在樂亭境內有多條故道。灤河發源于承德豐寧縣西北小梁山大古道溝,流經內蒙古高原及河北省燕山山區,進入樂亭縣其干流曾分為東灤河(今二灤河)和西灤河(今老灤河底),西灤河的下游就是大清河,是灤河最初在樂亭縣選擇的一條入海口。西灤河從上游裹挾著大量的泥沙,一路呼嘯著奔騰入海,但由于大海的潮汐阻擋作用,河水的流速便減緩下來,裹挾在水流中的泥沙開始慢慢沉積下來,久而久之,這些泥沙在入海口前的一個水流和大海潮流相抵擋的地方越積越多,經海洋推動作用,逐漸塑造而成了一座沙質的蝕余島。
隨著歲月的推移,大海潮起潮落,一年又一年,不停沖刷沙島。海浪往高處涌時,被裹挾的泥沙也自然帶到了高處,而海浪從高處退下來的時候,泥沙卻留在了高處。天長日久,小島的周邊逐漸隆起,也就形成了今天菩提島四周隆起、中間低凹的地表形態,狀似石臼,人們便叫它石臼坨。菩提島四周被海水包圍,而島上掘地盈尺,則是淡水,飲之不咸不澀,這又讓人費盡了思索。其實,菩提島狀若石臼,下雨的時候雨水不能外流,而海島因是沙島,沙的性質能濾水又能涵水,濾下去的是原來沙土中的鹽堿,涵養下來的是淡水。日久經年,島上土質就由原來海水浸泡過的重鹽堿變成輕度鹽堿,又變成適宜植物生長的沙質草甸土,島上就自然可以生長繁茂的植物。然而在這人跡罕至的海島上,植物卻達229種,這實在是太神秘了。
菩提島是一座神奇的天然植物園,島上的植物種類繁多,其種屬來自南北兩方,與周圍陸地的植物種類和自然分布差異很大,其中的菩提樹、木絲棉、白櫸、南蛇藤等奇特的植物物種超出了其一般的生長規律、分布區域和人們的想象力。植物中還有白芨、黃芪、野菊、枸杞等多種藥材和桑葚、杜梨、酸棗等純天然綠色果實。
植物的生長條件是受地域環境限制的,按照植物的分布規律,這些樹木不可能是原生的,也不會是人工移植而來的。那么,這些樹木是通過什么途徑由原生地傳播到這座人跡罕至的海島上的呢?這一直是一個謎。后來經過研究,人們終于得出結論,把這座小島綠化得郁郁蔥蔥的是鳥兒,是那些南北遷徙的鳥兒們在遷徙的過程中,或是飽食這些種子后飛翔到這座小島休息時,留下的鳥糞中有一些沒有被消化的種子芽胚,或是很偶然地把一些植物種子沾在羽毛上帶到這里,生根發芽,頑強地生存下來,并茂密成今天的滿島綠色。
菩提島上的菩提樹十分茂盛。菩提樹是佛教的圣樹,原產于印度,原名蓽缽羅樹。菩提,梵語bodhi,即覺、智、知的意思,廣義而言,就是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磐之智慧。所以,菩提樹便有了覺樹、思維樹的美稱。在菩提島上,我們可以親自用手去觸摸一下菩提樹,或許能使自己放下一些煩惱,這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本來,菩提樹是熱帶亞熱帶的樹種,在北方實屬罕見,特別是在這孤懸于大海的小島上,如此繁茂的菩提林著實給海島平添了幾分玄妙和神秘。
近年來,由于渤海灣沿岸河流入海泥沙銳減,沿海地區人工圍田活動日益加強等多方面因素,唐山灣及周邊海域呈現出海域淤積、島岸侵蝕、沙灘萎縮、植被退化、水質下降等生態與環境問題。菩提島也未能幸免,曾一度因人為開發而面臨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唐山灣國際旅游島黨工委、管委會自2011年成立以來,堅持“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的工作思路,通過建立《唐山灣三島保護與利用規劃(2009-2020)》等科學的規劃體系,陸續推進“唐山灣海域海岸帶綜合整治修復”等海島及海域整治修復項目,并在綜合整治修復的基礎上加強海島及周邊海域海洋生態服務功能等措施,形成了一套科學有效的海洋生態保護開發模式。為保護島上原生態資源,將嚴格控制上島的游客量。此外,菩提島上嚴禁車輛入島,游客只能乘坐客艇前往;任何人不得進入島上的核心保護區。同時,島上還從減少光源污染和水污染等方面進行治理。
本著“因島制宜,分區管控”的方針,菩提島的修復治理工作遵循集約利用海島資源,避免粗放型、掠奪型開發,最大程度存留海島原始地貌、植被等自然要素。菩提島上的木棧道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保護原生態要素的基礎設施之一,在方便游人行走的同時,也為原生態動植物保留了生存空間。此外,菩提島上還建有食物投放點為鳥類提供充足食物,為島內動、植物資源繁衍生息提供重要保證。
2011年8月,國家海洋局正式批復唐山灣國際旅游島為國家級海島開發利用示范基地,支持旅游島探索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發展模式。如今,三島的經濟效益也漸漸凸顯。2016年“三島”共有15個項目成功簽約,簽約金額約為307億元,包括了旅游及配套服務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
每年春秋兩季的候鳥遷徙途中,菩提島是鳥類落腳的中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