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安
摘要:1、數學基本思維習慣沒有形成;2、數學基本運算不過關;4、數學學習方法還不掌握??荚嚮炯记桑嚎倲埲?,按分答題;審題要慢,答題要快;遇到卡殼,跳躍答題;每分必爭,合理取舍;科學計劃,妙用稿紙;考前不熬夜;考后不對照。
關鍵詞:數學思維習慣;數學基本運算;數學學習方法
筆者從事二十余年的的數學教學工作,在學生階段就對數學有較強的興趣和愛好,大學也上的是數學專業,工作后既有初中的教學經驗,又代過不同類型的高中生:高一級新生,高二文理科,高三文理科,其中還分快班和普班等等不同層次的學生,現在結合本人的工作實際談談影響高中數學成績的主要因數和對策,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數學基本思維習慣沒有形成
尤其對高一新生來講,剛從初中生上來,他們的學習習慣仍然是初中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仍以記憶為主,對從數字到字母的過度還不適應,在集合論AB?這類問題中的討論還不習慣,對分類討論還沒有形成思維的定式,而在集合運算中不能認真理解概念導致分不清何時取交集,何時取并集。在函數學習中由于抽象思維跟不上,所以對有關函數的性質應用的題型找不到合理的解法,大部分學生感覺理論枯燥,抽象,題型多,規律性不強,做題不好下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反復訓練數學思維的培養,因為好的思維習慣一旦養成,學生就能結合數學規律自然進行數學合理化的分析,這樣不僅能打好基礎,而且可以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數學學習,為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數學基本運算不過關
快班和普通班的大部分學生數學運算功底較差,由于粗心在運算中錯誤百出,這歸根在對運算的細心程度不夠,重視度不夠,不注重細節,運算不過腦,不分析,想當然。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在牽扯到復雜運算時一定要細心講解,對技巧運算要反復強調,多加訓練,更重要的是要重點訓練細心度,強化基本計算,以便使學生盡快達到基本的運算準確性。
三、數學學習方法還不掌握
大部分學生數學學法根本就不合理,不科學。高中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它不像初中的課程,可以憑借小聰明在考試前突擊一下就把成績提上去,對于難度更大、覆蓋面更廣的高中內容來說,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筆記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不但這樣,還有一些習慣性的做法需要培養,高中生應當盡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按部就班地跟著課程進度學習。以下方法是筆者總結多年教學經驗得到的重要學法:
1、認真預習的習慣。很多同學只重視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完成作業,而忽視課前預習,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預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是因為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那么預習有什么樣好處呢?課前預習也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提高聽課效果;還能夠復習、鞏固已學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能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
預習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在預習時,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內容與前面已學的知識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課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系,找出所需的舊知識,并補習此時的知識;找出本課的難點和重點(作為聽課的重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劃或記入預習筆記。
2、專心聽課的習慣。如果課前沒有一個“必須當堂掌握”的決心,會直接影響到聽講的效果,如果在每節課前,學生都能自覺要求自己“必須當堂掌握”,那么上課的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學生認為,上課聽不懂沒有關系,反正有書,課下可以看書。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聽課時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聽課障礙,就不想聽了,結果浪費了上課的寶貴時間,增加了課后的學習負擔,這正是一大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聽課是非常重要的,上課聽講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師在講課時運用的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師學習如何科學地思考問題,以便使自己思維能力的發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使知識的領會進入更高級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沒有注意,只是沒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當前的學習任務上,心不在焉,必定“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3、及時復習的習慣。及時復習的優點在于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后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后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復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復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要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為及時。忌在學習之后很久才去復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于重新學習。
4、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明確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后復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么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做作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實際上,不少學生正是通過做作業,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來,對事物之間的關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變換更靈活??梢哉f做作業促進了知識的“消化”過程,使知識的掌握進入到應用的高級階段。
做作業可以提高思維能力,面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就會引起積極的思考,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使新學的知識得到了應用,面且得到了“思維的鍛煉”,使思維能力在解答作業問題的過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業可以為復習積累資料;作業題一般都是經過精選的,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過的習題也不應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作為復習時的參考資料。
5、練后反思的習慣。在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復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過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后的重要環節。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后,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1)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采用的方法;
(2)為什么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3)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4)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培養求異思維;
(5)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應當培養的優良習慣還有許多,諸如有疑必問的習慣,有錯必改的習慣,動手實驗習慣,查找工具書的習慣,健康上網、積極探究的習慣等等。從課堂學習的過程看,還有認真預習、專心聽課、及時復習、獨立完成作業、積極應考等好習慣。
6、積極應考的習慣。從學生的角度講,考試的結果直接關系到對自己的評價,也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從學校的角度講,老師為了檢查教和學的近期效果,以便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為了推動學生的系統復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也把考試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為什么有的同學在考試時考不出應有的水平呢?這涉及到臨考準備、臨考發揮、考后分析等一系列問題,其中決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個:一個是學習因素,即知識能力的水平;一個是心理因素,即情緒、意志等狀況;一個是方法因素,即考試技巧的問題。(考試基本技巧:總攬全卷,安分答題;審題要慢,答題要快;遇到卡殼,跳躍答題;每分必爭,合理取舍;科學計劃,妙用稿紙;考前不熬夜;考后不對照)
7、閱讀自學習慣。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需要自己去解決。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后聯系,反復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學習層次越高,自學的意義越重要,目前我國的高考為選拔有學習潛能的學生,對考生的自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8、認真觀察的習慣。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坝^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要做到觀察和思考有機結合,通過大腦進行信息加工,總結出事物的一般規律和特征。
9、切磋琢磨的習慣。《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蓖瑢W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復加工,釀造知識蜂蜜。
10、總結歸納的習慣。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后必須有小結。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以上所說的十大學習好的習慣并不是絕對不變的教條,在這里筆者只是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的心得,希望拋磚引玉,讓同學們借鑒更多更好的學習經驗,來改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益,以確保大家的學習既輕松又能考出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