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仕九
摘要:高效的課堂教學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什么樣的策略開展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對教學價值的體現、學生的成長,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試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效的課堂教學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什么樣的策略開展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對教學價值的體現、學生的成長,都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小學數學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知識能力
數學是一門重要學科,也是一門基礎課程,小學數學更是基礎中的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學數學”是“數學”這座高樓的地基,所以教好小學數學,在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對小學教師也提出了迫切而更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增長知識改變觀念。注重自己的知識水平的提高,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各種提高有效課堂效率的書籍;經常向有經驗的老師們請教新的教學方法;同事之間經常探討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二、小學數學教師要跟上課堂教學的新理念
現在提倡“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課前了解“課標”精神,明確教學目標,熟知教學重點和難點。認真鉆研教材,做好備課教案。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力爭上好每一課,但要分析學情,注意一些細節,針對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不必一味地跟著備課教案走。在教學中,筆者注重教給學生的預習方法,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指導學生自學能力,出示自學指導,學生看懂然后帶著明確任務去學,教師起引導作用。慢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教師要積極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營建師生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于參與的先決條件.教師要做到不以權威的姿態對待學生:
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多以啟發式問答、討論、競賽搶答、表演、游戲等形式組織學習。允許學生擁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鼓勵學生懷疑、挑戰師長的意見,鼓勵學生發散性思維,從不同角度、相反的方向、超常規的方式進行思考和提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的創造力和主體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于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起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
其次,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一部分人,而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教師除了在課堂上以平等、熱情的心態對待學生外,還應在課外舍得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詢問其學習、生活情況.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
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靈活教法,掌握學法,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最好動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很多,如設計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及時表揚先進,鼓勵進步;常給每個學生設置一些力所能及的“成功案例”,采取爭五星、講故事、比一比等等、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充分發揮小學生特有的表現欲望和比拼精神等。學生的興趣來之易去也易,教師要深入學生,循循善誘、答疑解惑、及時疏導,以保護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注意這方面的引導和鼓勵,以便激發學習興趣。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來引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設置適當的懸念,刨設思維情景,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注意精心設問激趣。要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常常處于最佳心理狀態,教師的設問是十分重要的,課堂上提問要避免隨意性,提出的問題要有啟發性,要適時。數學教學要徹底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的錯誤傾向,使教學本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學習數學,使學生在概念、法則、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培養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五、教師要學會多角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對教學有極大的益處,教師要從課前預習、學習態度、思維模式、學習方法、解題后反思等多角度、全方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和動手實踐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觸摸到數學,能用數學解決實際的問題,從而使學生熱愛數學。教師要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生活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縹渺,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如改革家庭作業形式,突出應用性操作。比如學習了常見的乘法數量關系以后,布置學生雙休日隨父母去菜市場買菜或購物,按單價獨立計算價錢,學生興趣十分濃厚。重視了數學學習的應用性操作。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可開展模擬購物活動;在“分類統計”的教學中,可讓學生統計一周所要學的功課,每門功課的節數等。在學習“米、千米”的教學中,可領著學生去操場上數步伐,估計長度等。操作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操作,激起和誘發思維展開,從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更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靈活教法,讓孩子們掌握學法,不斷激發其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和動手實踐,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