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輝
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一些誤區,并提出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并提高課堂效率的建議,如何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優勢;誤區;對策與建議;有機結合
多媒體教學的廣泛使用,給思想品德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的提高。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增加組塊的容量,使單位時間內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調動學習主動性,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因此,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在高等院校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它對促進高校教學的整體改革,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多媒體教學內容在這一過程,有著啟動學生知覺運動,喚起他們自身學習興趣、學習動力的功能,這是教師語言講解所不能替代的。但是,目前在發揮思想品德電教教材的功能上,存在以下幾種急需解決的問題,如:通常是上研究課或有人聽課時用,其他時間少用;使用目的不明確,只求教學形式多樣,課堂氣氛活躍,容易走過場;演示中缺乏教師必要的啟發講解,忽略學生的道德思維訓練。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從觀念上把電教教材的使用單純地看作一種教學手段,因而將其放在可有可無的地位,只以教師的語言傳播作為學生獲取道德知識的主要途徑。下面就思想品德多媒體教學材料的作用及如何走出其功能上的誤區,談點個人的看法:
一、多媒休教學運用要適度運用,不能泛濫
建立在多媒體技術上的多媒體課件,使得教學內容的表達方式較傳統的教學方式有了質的飛躍。但是,在濃厚的傳統教學理念背景下,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現狀并非令人滿意。有的教師上一節課,學生自始至終沒有翻開一次教材,課本上的一切內容均在電腦屏幕上依次顯示,等于是把課本放大了翻給學生看。有的教師用多媒體只是為了顯示幾個標題或定義有的教師用多媒體完整的顯示本節課的板書。在這里,多媒體不過成了電子黑板而已,完全沒有起到其應有的功能。這些將多媒體作為黑板、課本的替代品的做法,只會造成“現代化教育”的泛濫,甚至將原來的傳統教學的某些優勢也丟掉了,得不償失。
我們要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根據教學設計,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創設情境,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思考,讓他們理解,讓他們交流,讓他們質疑。
二、多媒體教學不能“齊步走”
現在學校提倡課件教學,但不必每堂課都用課件。一來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用課件教學,二來做課件花費時間太多。暫不說學習制作軟件花費的時間僅制作一個課件就要花費比平時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時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學??山M織相關教師對某些需要課件教學的課程,做出系列課件,給本學科教師共享。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因材施教,選擇最佳的教學手段。
三、多媒體教學要重課堂時效
教師考慮電教教材的使用時,應發揮它們各自的特長。教學投影片、幻燈片,能放大,能活動,可以抽拉、復蓋、復合,能集中或有層次地體現某一道德觀點。錄音可以單放,也可以與投影片、幻燈片組合使用,多以分角色的配樂朗誦描述故事情節,創設道德情境,或提示具體事例,暗示一個道理。錄像則天地廣闊,能突破時間、空間局限,展現其他教學手段不能提供的事實或場景、真實、確切,可信度強。教學中使用哪一種,什么時候用,如何組合,需要教師總體設計,要有鮮明的目的。
引入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有時能很好地提高教學質量。但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時,不是從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而是從所選內容是否有利于界面表現有無觀賞性出發,導致形式主義。要明確這堂課要達到的教學目的是什么課件的應用是否更有利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課件中運用了多少音頻、視頻、特效,相反,過多的特效加入,反而會成為教學的干擾源,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課件是用來輔助教學,而不是展示教師計算機水平的,一個人可能是計算機高手,也可能是課件制作高手,但不一定是教學能手。因此,一個課件的好壞,不能單純以課件制作水平作為衡量標準,還要看它在教學中的實際效益,教學的結果重于形式。
總之,演示要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各個環節的需要,適時、適量使用,切忌盲目使用。
四、抓住恰當的演示時機
演示時機應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生心理活動等各方面綜合考慮,應位于明理、激情、導行的關鍵之處,在學生具備渴望求知的良好心理條件下,以增強演示效果。例如:我在教學九年級科教興國戰略時,我是先把每一個時代科技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展示給雪上看,讓學生感受體會,感受科技發展的重要性,進而知道當代中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科技強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有多重要。先把學生帶到科技海洋里遨游一圈再講教材知識點,這樣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會更好。演示時機恰當能使教與學協調,教學氣氛和諧,學生思維活躍,學習生動活潑。
五、多媒體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應有機結合
1、教學是一門綜合藝術,教學過程不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還存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感情的交流。教師通過學生的表情掌握他們對每一部分知識的理解情況,隨時調整講授速度、方式,或快或慢,收放自如同時教師還通過面部表情、身體語言向學生傳遞一種信息有鼓勵、有信任、有批評、有贊許,它在教學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所帶給學生們的影響,更是計算機所不能代替的。
2、不同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媒體不同教學媒體的有機結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只有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選用恰當的媒體表現方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教學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只有以傳統教學為依托,堅持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并伴隨傳統教學方式的主流前進,才能充分發揮其最大功效。
3、演示時機應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生心理活動等各方面綜合考慮,應位于明理、激情、導行的關鍵之處,在學生具備渴望求知的良好心理條件下,以增強演示效果。演示時機恰當能使教與學協調,教學氣氛和諧,學生思維活躍,學習生動活潑。演示與教師講解有機地結合符合學生道德認知規律。演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但是,如果離開教師的具體指導,學生獲得的感知內容可能是支離破碎的,留下不完整的印象,他們的思路可能是紛亂的,不能形成完整的、正確的道德概念。只有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學生才有可能進行有目的、有層次、有重點的觀察,比較深入的思考,對感知內容進行加工、處理,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認識。
4、把握反饋機制。演示所激起學生的情緒體驗,往往會通過他們的表情、神態、語言、動作等自然流露出來。教師應及時抓住這些反饋信息,并借助答問等了解學生的接受情況,他們懂得了什么,有哪些想法,存在什么問題。然后,教師應隨機應變地調整教學活動進程:對學生道德認識的閃光點,給予強化、拓展、延伸,促其升華;對學生產生的疑團應促其化解;對“出杈”思路應給予扭轉,幫助學生排除無效信息干擾,將思路引上“正軌”,達到發展學生道德思維、道德認識能力。
六、結語
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既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又不能迷信多媒體。我們應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多種教學手段并用,取其所長、相得益彰,以保證教學質量。由于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還有許多新的問題需要探討,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教育理論與多媒體技術應用方面的研究,把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推向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 楊謹.關于多媒體教學的幾點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0,10:56.
[2] 李海輝.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及應用[J].江南大學學報,2008,3:92.
[3] 朱利.論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M].云南科技管理.20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