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陽
【摘 要】 區域活動是幼兒掌握知識、學習技能、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方式,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區域活動在促進幼兒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個性化區域的獨特設置能夠激發幼兒對于區域活動的興趣,有效提升幼兒關鍵經驗。并且隨著幼兒關鍵經驗的不斷發展,個性化區域是可以不斷優化和可持續發展的。
【關 鍵 詞】 關鍵經驗;區域活動;個性化區域;策略
【現場再現】 中班主題區域活動《汽車王國》
問題的出現:濤:“滴滴,請讓一讓,汽車開來了。”軒:“我也要開過來,你是綠燈你先開,我是紅燈,我等一等。”可是最后,兩輛車都沒能經過自己設計的公路,“撞了撞了,出車禍了。”由于孩子設計的道路比較窄,而且在這么窄的道路上,孩子們又把公路設置成了雙向通行,兩輛車交會就顯得比較擁擠,故而阻擋了汽車的行駛,雖然在活動中兩個孩子根據了自己的經驗設置了紅綠燈、隔離帶,但是卻不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在小結探討時,我請他們把這個問題拋給其他孩子,讓其他孩子也參與了討論想辦法。
問題的解決:都說孩子是思維的開拓者,經驗的搬遷者,活動的堅持者。有了上次的經驗探討,他們商量著創設了馬路,從原來一條馬路到現在的三條,從馬路的兩層開放到利用木板創設了三層的馬路。其實,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創新、去解決問題,而我們老師需要觀察和發現,適當的退后,給孩子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自在玩耍的天地。
基于幼兒關鍵經驗而生成的個性化區域,對目前通用的區域活動進行了改進和提升,可以從多個角度彌補目前區域活動存在的問題,如活動區域的設置缺少整體性和連續性,區域活動不能適應幼兒關鍵經驗的發展,不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區域活動的主體定位有偏差。我們要做的就是從質量上和形式上都更加符合幼兒的需求。基于幼兒關鍵經驗進行個性化區域的建設,要注意幾個關鍵點。下面結合中班幼兒的汽車主題個性化區域為例,來探討個性化區域生成策略。
一、幼兒園區域活動現狀及其局限性
“區域活動”又稱為“區角活動”,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以活動區為空間結構的教室組織形式,目前已成為我國幼兒園普遍采用的教學形式之一。蒙臺梭利教學法和皮亞杰認知主義幼教方案都把區域活動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途徑。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由選擇活動類型、活動材料,主動參與某個活動團隊。良好的區域活動環境能為幼兒提供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空間,是幼兒掌握知識、學習技能、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方式,能滿足幼兒關鍵經驗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都意識到區域活動在促進幼兒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但是,目前大多數幼兒園的區域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存在一些問題,不能完全發揮出區域活動的學習和教育作用,其中:
(1)活動區域的設置缺少整體性和連續性。幼兒園通常將角色游戲區、玩沙玩水區、音樂表演區、閱讀區、積木區、美工區、科學區、自然區、益智區、操作區等各個活動區域分別獨立設置,互相之間沒有聯系。幼兒在一個活動中習得的經驗不能及時應用到其他活動中。
(2)區域活動不能適應幼兒關鍵經驗的發展,不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很多活動區域一旦創建,其活動形式和操作材料都將固定不變,不會持續改進和豐富,很快就不能適應幼兒關鍵經驗的發展。隨著時間流逝,幼兒對區域活動的興趣會逐漸降低。
(3)區域活動的主體定位有偏差。在集體教學中,教師習慣于掌控全局,主導教學和游戲的過程。而區域活動的主體是幼兒,應通過活動發展幼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有些教師會幫助孩子預設好區域的玩法、材料的操作方法、區域人數的控制、規則的制定等,導致幼兒的主動性無法體現,區域活動的學習和教育作用受到很大的局限。[1]
二、幼兒關鍵經驗及其對區域活動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后期,高寬課程理論體系中提出的“關鍵經驗”這一概念,用來描述學前兒童在社會、認知、身體和情感等方面的發展狀況,可以幫助教師更準確的了解幼兒的學習和發展。[2]幼兒關鍵經驗的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階段性的漸進過程,關鍵經驗的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幼兒參與活動的類型和活動的水平。在區域活動中,一定要明確游戲中幼兒的主體地位,活動的形式和使用的材料都是出于幼兒的主動選擇,幼兒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喜好和行為都是其真情實感的流露,能夠真實地體現出幼兒能力發展的狀況。[3]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觀察者、合作者、指導者的角色,通過觀察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情況,可以辨析幼兒關鍵經驗的發展狀態,不同幼兒在不同特征上的發展速度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幼兒向更高水平發展。教師可抓住幼兒在活動中體現出來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對幼兒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勵幼兒嘗試參與更具有挑戰性的活動,以此來提升關鍵經驗。對某領域特別優秀或者特別欠缺的幼兒,教師可以制定有針對性的能力提升計劃,有的放矢地促進幼兒關鍵經驗的發展,通過活動的設置不斷強化。
由此可見,幼兒關鍵經驗的發展與活動水平的提高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區域活動的有效性與幼兒關鍵經驗的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聯系。
三、基于幼兒關鍵經驗的個性化區域生成策略
(一)個性化區域環境的創設應具有整體性
首先,應明確區域活動的教育目標,細分具體要求,以此為基礎對個性化區域進行統籌規劃。整個區域的環境創設應基于同一個場景主題,關注場景的整體性,緊密圍繞區域主題進行環境創設,投放相關的操作材料,使各個活動區的場景設置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在視覺上、心理上、內容上將各個活動區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幼兒在各個活動之間實現無縫切換,可以將前一個活動的興趣延續到下一個活動中,學習到的新知識、新技能可以得到及時的應用和鞏固。
在關注整體性的同時,應做好動靜活動區的過渡,既要注意各個獨立活動區之間互不干擾,還要考慮到參與活動的幼兒之間的相互交往和團隊協作。如把閱讀區、計算區、美工區安排在一起,幼兒可以專心于個人獨立的活動;把角色游戲區、音樂區、表演區安排在一起,幼兒可以自由交流、積極交往。動靜區既不能完全隔斷,也不能完全開放,要有設置一個漸進的過度,同時要讓幼兒掌握動靜區不同的活動規則。
(二)個性化主題的選擇應符合幼兒年齡特征和時代特征
個性化區域的主題的選擇應符合幼兒年齡特征和時代特征,與幼兒現實生活有一定的相通相融,讓幼兒在活動中看到熟悉的形象,有強烈的代入感,因此更加能夠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才能讓幼兒自發自愿地參與活動。因此,在選擇個性化區域主題時,教師以新時期幼兒普遍愛好的繪本和動畫片為切入點,來尋找幼兒關注的共同點。
(三)區域活動的設置需符合幼兒的關鍵經驗特征和社會實際
個性化區域活動環節的設置應與幼兒關鍵經驗特征相適應,活動要具有一定的難度,能夠促進能力水平的提高;同時經過努力可以完成,能夠激發幼兒不斷挑戰自我的興趣,提高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考慮到不同幼兒關鍵經驗發展的差異化,在活動環節的設計中,活動難度的階梯化設置,綜合運用了角色游戲、結構游戲、體育游戲、智力游戲、音樂游戲等多種類別的幼兒游戲,在每個活動區提供適合不同水平特征的豐富的材料,確保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可以根據個人的愛好及能力來選擇合適的活動,讓每個兒童都能參與到活動當中。
(四)區域活動的設置應具有內在的關聯性
關注區域活動的內在關聯性,將個性化區域的設置成一個可以多角度互動的生態系統,幼兒可以同時參與多種活動,在不同活動區之間發展互動的情節。如在汽車主題的個性化區域,活動環節的設置有汽車王國區(角色游戲區、積木區、益智區),汽車美容院(美工區);汽車維修站(操作區)、加油站(操作區);汽車小書吧(閱讀區);房車(娃娃家)等。其中,娃娃家的“爸爸”可以看“紅綠燈”過馬路,走到“汽車維修站”上班;娃娃家的“媽媽”可以到“汽車美容院”去洗車和裝扮汽車;“娃娃”可以去汽車小書吧看圖書;馬路上的“汽車”可以去加油站加油,發生交通事故可以請“交通警察”協調處理。
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多種活動,鼓勵幼兒主動探索更多交叉互動的游戲方式,根據個人的社會經驗衍生出更多游戲情節,通過頻繁的互動將每個幼兒掌握的知識在同伴之間進行有效的傳遞。同伴之間互相影響,共同進步,不斷促進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四、個性化區域的優化策略
皮亞杰認為,游戲的發展水平應與兒童認知發展的水平相適應,在認知發展的不同階段,游戲的類型不同,呈現出相應的連續性和階段性。[4]區域活動只有與幼兒的游戲水平和認知水平相適應,才能得到幼兒持續的喜愛。
(1)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采納幼兒的創意。個性化區域的生成和優化,都是以幼兒為主體,在幼兒關鍵經驗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的,每個環節都要關注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鼓勵幼兒大膽地把自己對活動的感受、體驗、期望表達出來,為活動和區域的改進提出創意。對于被采納的創意,要及時提出表揚和獎勵,有助于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自信心、成就感。
(2)對活動再進行再創編,保持活動的新穎性。教師通過細致觀察,記錄活動中反應出來的問題,探討解決的對策,不斷優化活動方案;采納幼兒提出的創意,對活動再進行再創編;根據幼兒的成長步伐,不斷豐富和調整操作材料等。可以保持活動的新鮮感,讓幼兒在活動區總是有更多選擇,能夠實現更多的創新思維,滿足幼兒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3)創新游戲形式,提高活動的挑戰性。提高游戲的難度。根據幼兒關鍵經驗的發展,活動水平的提高,原有的活動逐漸不再具備挑戰性,對幼兒的吸引力也隨之降低。教師可通過創新游戲形式,融入更高水平的關鍵經驗特征,提高游戲的難度,保持區域活動的挑戰性。如增加一個娃娃家居委會,增加一個交警隊長,增加一個高速收費處等,一個角色或者環節的變化就融入了更復雜的社會經驗,形成了更大的活動群體,需要幼兒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讓幼兒從中發展更多的創造能力、合作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基于區域活動的改進而形成的個性化區域,采用從幼兒日常生活中衍生出來的區域主題,更容易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豐富的活動形式以及階梯化的難度設置,可以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各個活動區之間廣泛而深入的互動,能夠促進知識和能力的快速傳遞,是區域活動成為幼兒提升關鍵經驗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通過種種措施,讓個性化區域隨著幼兒關鍵經驗的發展而不斷優化和持續更新,使之長期陪伴幼兒的成長,成為幼兒積極參與、自主探索、主動學習的樂園。
【參考文獻】
[1] 成季春. 幼兒區角活動中教師指導策略的實踐探微[J].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
[2] 楊潔,夏如波. 關于High/Scope學前課程模式的啟發與思考[J].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2).
[3] 蔡鴿. 淺議幼兒園區角活動的有效性評價[J]. 教育教學論壇,2014(3).
[4] 讓·皮亞杰. 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M].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