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澤茂
近來,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教研交流活動,我受益匪淺。站在講臺上,面對不同班級的學生,發現運用不同的方法,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是截然不同的。平時面對本班學生,發現有不少同學會一直跟隨著老師的目光,認真聽講,但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根本對聽課提不起任何興趣。我想有時可能是知識的難度妨礙了他們向前進取的動力,使他們感覺像“對牛彈琴”,不知其所以然。通過交流,我發現大部分時候是自己沒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作為一個小學教師,教學中最主要的是要運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就“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談一談自己在平時總結的一點經驗。
一、教師要有風趣的藝術語言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在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產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教學語言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教師表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所以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使用形象的語言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重要方面。當然也可以用豐富多彩的體態語言來增添語言的趣味性,有效地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一位教師在作文輔導課上描述一位潑婦,他擺出了一個“茶壺”造型:左手叉腰,右臂屈伸,食指指向學生,雙目圓瞪。一副兇惡相把學生都逗笑了,一個個前仰后合。玩笑過后,學生便能全面地總結出作文中描寫人物方法: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 教師豐富的面部表情、滑稽幽默的體態語言等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體態語言要精煉確切、自然活潑、富有個性,要夸張而不過分。
二、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優化教學內容
當學生對某件事物發生興趣時,注意力就會特別集中。這時,他們的求知欲望高漲,思維敏捷,反應靈敏,學習積極性高。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們應精心設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經常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巧設提問,啟發學生思考,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分享成功的喜悅。把枯燥的知識賦予情趣與活力,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教師可以抓住教學知識的拓展進行,但要把握住哪個知識點需要拓展、如何拓展、拓展多少……這些對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都有很大的影響。我們應該選擇那些學生感興趣的,聽著能讓他更加想知道為什么的內容。如果所選拓展難度過大,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或者大部分學生經過主觀努力仍不能掌握,就會失去學習信心而影響興趣。反之,如教材內容過于簡單,毫不費力即可掌握,可能也起不到意想的效果。
三、以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生天性好動,讓他們在40分鐘內都集中注意力學習,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這種以教師灌輸為主的傳統教法,已不能適應時代的潮流,死板、枯燥的知識,學生很難接受,這就要求教師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利用生動的教學方式,穩定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學方式死板,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無味,興趣索然。所以我在平時教學中,特別注意根據知識的特點選取活潑的教學方法,如板書法﹑實物演示法﹑想象法,把這些枯燥無味的知識轉變成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氣氛中,理解課文內容,獲得具體感受,可以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在語文課堂中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愿學、樂學,教師只要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以豐富有趣的知識去武裝學生,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