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春
體育運動是保持人體機能、增強體質、使體能處于最佳狀態的有效手段。《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出: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與習慣。所以體育教學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服務,使他們在青少年時期起打下良好的終身體育基礎。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做了重要闡述。
一、體育意識及構成
所謂體育意識,就是人腦特有的對體育和體育活動的態度控制系統。體育意識是客觀存在的體育現象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人對體育感覺、思維和判斷的總和,是人對體育運動總的認識和看法。體育意識是相對穩定的,它主要由態度狀態和體育素質構成。態度狀態包括人們對體育和體育活動的認識狀態、情感狀態和意志狀態。體育素質,既包括人們關于體育和體育活動的認知及其水平,也包括人們關于體育和體育活動方法和技能的熟練程度,以及對體育和體育活動的接受和吸收能力。
二、體育意識的特點
體育意識具有以下特點。①內在性:體育意識不等于體育行為,體育意識是內隱的,是一種內在的結構;②客觀性:體育意識一方面是人腦這個自然物質的機能和屬性,另一方面體育意識的來源是客觀存在的;③社會性:任何人的體育意識都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通過與他人的交往和相互作用,通過社會環境持續不斷的影響,通過大量的體育實踐活動而逐步形成的;④能動性:體育意識能夠支配和調節人們對體育和體育活動的意志和情感體驗,能夠限制或推動人們的體育活動;⑤穩定性:體育意識形成后,將持續較長時間而不輕易改變;⑥對象性:任何體育意識都是針對體育和體育活動中的某一對象,因而它具有主體與客體的對應關系;⑦系統性:體育意識是一種態度控制系統,各態度之間彼此相連,緊密相關,形成有機聯系;⑧歷史制約性:體育意識的反映對象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一定的社會體育需求和社會體育能力下產生和進行的。
三、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的措施
(一)激發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
運動興趣的培養和鍛煉習慣的養成往往是許多人堅持終身體育的第一動因。興趣在學生對體育學習和鍛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精心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其積極參加活動,自主探究。第一,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第二,在興趣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個性。第三,發揮多媒體功能,多方面全方位激發學生的興趣。追求成功是每位學生的一種現實體驗和強烈的動機趨向。
(二)合理引導,培養學生養成自我鍛煉的習慣
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習慣和能力。
1. 加強思想教育,明確鍛煉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教育和培養,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的功能,體驗到體育的魅力,意識到終身體育鍛煉的意義和作用。
2. 重視信息反饋,激發學生鍛煉的熱情。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鍛煉情況,對學生的鍛煉態度、鍛煉成績做出正確的評價。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進一步堅持目標的欲望和繼續鍛煉的熱情。
(三)轉變觀念,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能力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為我們理解、認識體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體育教師必須更新觀念,迎接時代的考驗。首先體育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師應樹立終身體育教育意識,努力更新知識,建立新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由過去的側重傳授運動技術轉變為加強現代化體育科學理論與方法的傳授,由“技術型”向“智能型”轉變,由傳習運動技藝向終身受益的體育教學轉變,成為學生進行體育實踐的組織者學生科學鍛煉的咨詢者和指導者。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體育,體育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所以學校體育教育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關鍵,培養和發展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和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生時代會有“一技之長”,為學生終生體育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