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德躍
[摘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面對三十五時期出現的新任務,我們黨必須切實加強黨的創新能力建設,提升戰斗力,保持黨的先進性,這將有利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科學應對經濟社會建設中出現的難題。為此,必須在全黨上下形成有利于創新意識培養的良好氛圍,堅持制度創新、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提高自我革新、自我凈化與提高能力,提升黨的執政與領導水平,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真正把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不斷開創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新局面,為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關鍵詞]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13-0059-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29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是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全會深入研究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認識達到一個新高度,這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反映了時代的聲音、人民的意愿,對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對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具有極端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當前,樹立這五大發展理念就首先要求我們必須深入推進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這對于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提高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內涵解讀
“創新型”是我黨一直堅持實事求是品質的重要體現,始終保持黨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良好狀態。創新型要求在做好本職工作,解決困難的基礎上,更好解決新時期出現的新問題,這是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動的動力之源。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需要明確創新包含制度創新、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以及針對具體工作有新舉措,這需要將堅持黨的領導和黨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要成功實現領導改革開放,既要用創新的精神去與態度解決好黨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全面改進并完善黨的組織形式、工作制度、領導體制和工作方法。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需要始終以實事求是為基礎,同時也要講科學,在全面認識客觀規律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用新的思路去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福祉。
二、建設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價值分析
(一)有利于全面提升黨建的科學化水平
新時期黨的建設科學化,強調在全面認識并遵守黨建規律基礎上,使用科學的理論去全方位指導黨的建設,使用科學的制度去保障黨的建設,使用科學的方法去推動黨的建設,全面提升黨建水平。建設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能全面把握黨建規律,提升黨的科學化執政水平。從理論角度來講,建設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是黨建理論創新,能更好地指導黨的建設;從制度的角度來講,構建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是一項復雜、系統性工程,涉及到的黨制度創新問題,能全面體現制度保障;從方法的角度來講,建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是黨自身建設的新方法,能為新時期黨建提供科學有效的方法。總之,建設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有利于提升黨的科學化建設水平。
(二)有利于加深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執政規律的認識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特色是從我國國情出發,進行的科學判斷,當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是最大的國情。馬克思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只有實現社會主義高度發達基礎上,才能轉變為現實。因為我國當前還未達到高度發達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大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從“五位一體”的整體布局出發,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同時,從時代特點、中國國情出發,創新發展理念,豐富民主表現形式,進一步擴大人民民主,堅持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為目標。同時,堅持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理論品質,在繼承的基礎上勇于創新,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
其次,有利于加深對社會執政規律的認識。事物的發展需要遵守客觀規律,我們黨的執政規律與建設規律一樣,黨的建設是動態、發展的過程,尤其是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人以開拓創新的精神,產生了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等黨建理論,黨建理論的新發展是共產黨人堅持開拓創新的結果,是幾代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新的理論與成果的出現,也說明了我黨對執政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因此,在認識與發展黨的執政規律過程中,需要不斷積累經驗,在不斷實踐過程中去掌握規律。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更要用創新的精神不斷加強黨的建設,使用新的理論、經驗和方法,不斷推動黨的建設,永葆黨的先進性,在新階段,結合中國國情,努力探索新的執政規律,堅持用科學的方法、制度去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三、建設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途徑
改革創新、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政治品格,新時期建設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堅持實事求是、善于創新和勇于創新,在全面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戰略實踐中,去不斷強化創新意識,全面培養創新思維,提升創新能力,始終堅定不移地推動制度創新、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適應黨的建設事業發展需要,將我們黨建設成富有改革創新精神的執政黨。
(一)全面樹立創新意識
習近平同志指出,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改革開放,要切實將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各個方面,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與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全黨要勇于創新、勇于變革和勇于實踐,去把握時代發展的基本要求,順應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訴求,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始終保持黨的生機和活力,永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持久動力,在黨與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發展之路。由此可見,創新是我們黨保持生機與活力之源,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更應全面重視創新,全面解放思想認識,在解放思想的過程中,去激發創新精神,敢于突破舊的思想觀念的束縛,全面樹立改革意識,永葆開拓創新的狀態,永不懈怠,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
(二)堅持理論創新,永葆黨的生機與活力
建設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突出黨的創新理論指導性地位,因為理論創新是先導,是開展創新的靈魂,只要黨與國家事業永不停止,就需要不斷開展理論創新。加快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全面把握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爭取方向,一直堅持理論創新,大力堅持與發展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展理論創新,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社會主義規律以及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從當前我國國情出發,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方法來分析社會發展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科學處理好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在實踐的過程中持續豐富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永葆黨的理論建設的先進性。創新黨的建設理論,確立“執政黨建設思維”,建立系統、整體和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念,從黨本身的執政規律、建設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規律出發,來全面把握好黨的建設,使用科學的黨建觀來全方位指導黨的建設,創新并推動黨的建設。同時,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實踐發展、認識真理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需要不斷堅持理論創新。為此,在全面重視實踐理論基礎上,使用最新的理論成果去武裝全黨,這是重要的經驗和理論優勢。建設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方法和觀點,堅持豐富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化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以及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在實踐基礎上,提升理論創新的水平,永葆黨的生機與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于實踐、善于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三)堅持實踐創新,為黨的事業提供不竭生命之源
實踐創新是基礎,是創新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實踐是檢驗創新效能的唯一標準。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重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從黨的執政基礎、執政方式、執政資源和執政環境等多個方面出發,加強并改進黨的制度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與組織建設。黨建工作在全面植根于黨的事業中,才能具備實踐基礎與持久的不竭動力。建設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需要不斷堅持實踐創新,注重實踐,將實踐放在首位;敢于實踐、勇于實踐;按規律辦事、實事求是,在實踐基礎上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所以,加強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需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出發,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的“五位一體”的建設步伐,通過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效來進行檢驗,注重通過實踐來全面推動創新,圍繞全面推動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堅持與發展社會主義事業中,推動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同時,實踐創新也是實現理論創新之源,是加快理論創新的持久動力。要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過程中有所創造與發現,我黨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持續推進實踐創新。新時期建設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需要全體黨員干部樹立“實踐第一”的觀念,敢為人先、積極實踐,在實踐基礎上,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局面。
(四)堅持制度創新,全面發揮制度的激勵效能
創新活動的開展依賴制度創新,需要制度創新的激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全面提升黨的執政水平,實現民主執政與科學執政,進一步深化黨的制度改革,鞏固民主集中制建設成果,全面完善黨的執政方式與領導機制,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先進性,為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改革開放提供政治保障。建設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需要破除機制障礙,從制度方面進行創新,持續推進黨建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與制度化。加強制度創新是保障,是創新的核心,由于制度本身存在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和穩定性特點,創建并完善黨的制度建設機制,完善當前的制度機制,從新的形勢和變化出發,緊密結合黨的建設實際,創建制度機制。尤其是在建設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進程中出現的有價值的經驗、做法,進行全面的總結提煉,采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實現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新常態。要全面加強黨的制度創新,建立激勵創新的機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僅要做到埋頭苦干,更需要用創新激發效能,敢于廢除落后的體制機制,通過加強制度創新,全面激勵創新,在全社會逐漸形成創新的良好風氣與氛圍,以黨的工作機制、領導體制作為依托,建立健全黨的工作方式與領導方式,堅持并完善基層黨內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全面深化培養并提拔高素質的執政隊伍的新認識干部制度,讓黨的建設能適應新時期黨的事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同時,堅持黨建制度創新,完善黨的各項制度,運用科學有效的黨的制度來加快黨的建設,完善黨領導制度,全面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特別是黨內選舉要堅持以德為先、德才兼備,全面貫徹民主、競爭、公開的方針,完善差額選舉、競爭上崗等制度,培養全心全意、高素質的隊伍,加強黨的制度的科學化建設,將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提高到一個新層面。
(五)堅持黨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的創新
黨的領導是組織領導、思想領導與政治領導的有機結合,創新黨的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有利于提升黨的執政水平與領導水平,黨的十八報告中指出,要全面改進并加強黨的執政方式、領導方式,確保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廣泛有效的治理。在黨的領導方面,堅持從大局出發,全面協調多個方面的利益的原則,既要保證黨對國家政策方針、全局工作的有效領導,全面解決好戰略性、全局性與前瞻性的問題;科學協調好多個方面之間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各方面發揮各自職能作用,逐漸形成一股合力,推動黨與國家事業發展。其次,在執政方式上,要做到依法執政、民主執政與科學執政。始終堅持科學執政,將馬克思主義原理和中國時代特征相結合,深化黨的執政規律,采用科學的方法、理論與制度來進行執政,提高執政的科學化水平;始終堅持民主執政,為人民服務,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完善各項民主制度,全面豐富民主形式,提升執政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堅持依法執政,科學使用執政權力,從制度與法律上確保實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升黨的執政法制化水平。
總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時間緊迫,任務繁重。這就要求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學習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認真踐行“三嚴三實”,弘揚銳意進取、改革創新的精神,增強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的勇氣,堅定滾石上山、克難而進的意志,提升善思善謀、善做善成的能力,為完成“十三五”規劃、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封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