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晗
每座城市都有一些充滿文藝氣息的街道,而提及南京最文藝的街,那莫過于長江路了,在這條路上,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林立。長江路302號,是六朝博物館所在的位置,它既是長江路的起點,也是我們探尋六朝遺跡的起點,就讓我們從這巧妙的時空重合點出發,開始一場六朝南京城的尋跡之旅。
步入六朝博物館,撲面而來的是強烈的現代主義氣息。它由建筑大師貝聿銘之子——貝建中先生領銜的貝氏設計團隊打造,將傳統的建筑元素融入極簡的現代幾何主題中。白天,這里陽光充溢,宛如鬧市里無花的花房;當暮色四合之際,月窗化身皎潔的滿月,平地涌起粼粼的荷塘,日夜講述著南京塵封的往事——
城
南京,習稱六朝古都,公元三到六世紀,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先后在此建都。當時的南京(建康城),城市人煙稠密,宮殿巍峨壯麗,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那么這樣壯觀的建康宮城,現在何處呢?在六朝博物館的遺址廳。
進入博物館負一層的遺址廳,登上參觀平臺,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兩個考古探方。在兩個探方之間的考古隔梁北側,殘留著一段夯土墻墻基。這段墻基于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間,在原漢府街長途汽車站工地被發掘。現存墻根寬約25米,墻體為夯土外側包磚,旁有步道和城壕(護城河),被鑒定為六朝時期建康宮城的東墻。為了保存這一段宮城墻墻基,在此原址上建立了六朝博物館,因此可以說,這段墻根也是六朝博物館的根。
除了宮城墻的一角,在遺址廳,我們還能看到當年宮城的地下排水設施、橋梁木樁、銘文磚、水井、板瓦、筒瓦和瓦當等六朝城市建設的遺跡。我們可以想象這些物件還正當其用的時候,散落在建康城的角角落落,六朝時期的人們行走其間,勾勒出了一幕幕熱鬧的市井生活畫面。
住
在六朝博物館里初探建康城后,接下來我們不妨再“穿越”回六朝,體驗一個六朝人的日常生活吧。
清晨,陽光穿過直欞窗上的絹帛,沖淡了屋子里的暗調。你在榻上翻了個身,打量一下這個全新的環境:地上鋪著席子,低矮的床榻趴在席上,前有案幾,后立屏風,燈盞、虎子、火盆、唾壺,一應俱全。雖然我們現在用的是高桌大椅,垂足而坐,但六朝時期的人原來都是伏在案幾前,讀書、寫字、飲食、休憩、清談……
你抑制不住自己的興致,索性在這低矮的案幾前席地而坐,展紙揮毫,打算也學古人賦詩一首抒發自己的新奇和喜悅之情。不過,你也不會篆隸書體,別擔心,六朝時期,簡潔明白的楷書正逐漸流行起來呢!
不信?看看這方東晉的《高崧墓志》吧,它刻工精湛,書法俊秀,不少字體楷意濃厚,是罕見的東晉銘刻類書法佳作。作為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楷書實證資料,在中國書法史上意義重大。
衣
好奇地打量完畢,你一躍而起,是時候梳妝打扮了。在這個唯美的時代,連男人都是要傅粉涂脂熏香的。
銅熨斗里的木炭已經冷卻,薰爐孔隙間還香煙裊裊,你穿上新衣,攬鏡自顧,看著寬袍大袖、褒衣博帶的自己頗有幾分道骨仙風。
最后一道程序是穿木屐,在六朝時期,木屐可是男女老少居家旅行之必備品。煙雨蒙蒙、雨量充沛的江南地區,穿著木屐行走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行
收拾停當,你整裝待發,門口車馬備好,不,是車牛備好,因為六朝是一個牛車盛行的時代。
車、輿、輦(niǎn)是六朝的主要陸路交通工具,以牛車為主。除了因為戰爭頻繁、黃河以北養馬地淪喪,這些造成馬資源匱乏的客觀原因,人們青睞牛車也因為它自身的優點。你登上牛車,就會發現它重心低而平穩;負重大則可以配載更高大寬敞的車廂和可供斜倚倦靠的憑幾;再加上佛教中釋迦牟尼化身為牛,道教中老子騎牛的傳說,所以坐牛車顯得更有格調。
在青磚鋪成的馳道上,你在車內小憩,好不愜意……忽而車停,你身子一震,立時醒來,望向窗外,氣派的現代建筑上,“六朝博物館”五個大字熠熠生輝,愛書法的同學們可能已經認出來了,這五個大字都出自王羲之的集字。
你會心一笑,告別夢境中六朝建康城的人間煙火,快步走入了博物館。是的,館藏1400多件(套)文物,兩個國寶級鎮館之寶——釉下彩羽人紋盤口壺和青瓷蓮花尊,六朝博物館還有更多的驚喜等著你去發現。
尋跡六朝,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