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華
摘要:在教育改革漸趨深入的今天,幼兒教育也以其特有的姿色,在改革的浪潮中翻起層層波瀾,由邱學華先生提出的嘗試教學法,能根據教育教學的特點和孩子的心理特征,把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孩子的主體作用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嘗試的操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它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激勵孩子去做一做、摸一摸、練一練、試一試去獲得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困難,充分體現了孩子的主動學習。
關鍵詞:幼兒;教育;應用
在實踐工作中結合自身的特點,把“嘗試教學”運用于教育教學中,幼兒的思維空前活躍,他們會將真實的想法、行為不加任何掩飾地展現出來,在想想、說說、做做的過程中體驗到發展的樂趣,成功的喜悅。而且還能豐富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發散性思維,提高幼兒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一、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激發幼兒嘗試的興趣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也是幼兒教育階段重要的教育活動形式。對孩子來說,游戲是最快樂、最生動、最豐富的活動,只要認真組織好游戲活動,就能激發幼兒的嘗試興趣。如:帶領中班幼兒到戶外游戲時,我先讓幼兒認識了跳繩和呼拉圈,我說:“看誰能利用這兩樣東西,玩出不同又好玩的游戲”,開始時,大部分幼兒都顯得手足無措,少數的幼兒在發呆。這時,我及時鼓勵幼兒大膽想一想、試一試。過了一些時候,我發現幼兒與幼兒之間能互相商量、討論,幼兒玩的花樣繁多,有的跳圈時單腳跳、雙腳跳,還有的幼兒互相合作,用圈排出不同圖形,跳出不同花樣。這時,我又進一步引導,讓幼兒再試一試,利用圈和繩玩游戲,就這樣,幼兒又有了新的玩法“轉圈”、“開汽車”等等。通過反復嘗試,幼兒都為自己有新的玩法而興奮不己,人人爭著把自己的玩法告訴給其他小朋友。
另外,除了集中活動,我們還在區角:如游戲區、數學區、建構角等處為幼兒創造嘗試的環境,并有計劃適時地變更活動區的內容,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進行各種各樣的嘗試,促使他們每一次都有新的嘗試內容,經常有新的發展,這樣幼兒嘗試的欲望越來越高,興趣越來越濃,各種能力的發展也越來越好。
二、提供材料,讓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探索精神
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兒童的世界那么大,有偉大的自然,急待他們去發現,有廣博的大社會,急待他們去探討,凡是兒童能做的就讓他們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能自己想的就讓他們自己去想,鼓勵幼兒發展自己的世界?!庇纱丝梢?,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用正確的教育觀,引導幼兒去探索未來世界,不斷激勵孩子大膽去嘗試,放手讓幼兒獨立地活動,支持幼兒的求尋和探索,幫助幼兒積極主動地克服困難。而嘗試法正是根據這樣一個培養目標以及幼兒的心理特點,提供材料,通過讓幼兒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練一練等激發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探索嘗試,有效地培養幼兒探索精神。比如:中班科學活動“磁鐵的奧妙”我提供給幼兒幾塊磁鐵和各種各樣的鐵制品、塑料品、陶瓷制品等等,鼓勵幼兒自己擺弄。幼兒積極性高,不一會兒,許多幼兒就因為自己的發現而興奮不己,爭著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同伴。這時,我一面引導幼兒觀察,一面提出問題:“小朋友,你們發現了什么?”幼兒爭著說:“有的東西可以吸起來,有的東西吸不起來。”我再讓幼兒把吸起來的東西放在一邊,吸不起來的東西放在另一邊。許多幼兒驚喜地發現:鐵制品都能吸起來,不是鐵制品就吸不起來。這時,老師對幼兒的發現給予肯定,讓幼兒在試一試中發現了動手操作的快樂。
同時,在科學活動中我們還應重視幼兒的活動過程。因為在嘗試過程中也是培養幼兒探索精神的過程。如大班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鏡子”,我首先提出問題:“摸摸玩玩這些玻璃鏡子,有什么感覺?”通過玩、摸、交談、幼兒知道了鏡子是光滑透明、厚薄不同的。然后又引導幼兒“把每一面鏡子放在眼睛前看一看書上的畫,你發現了什么?”使幼兒明白透過鏡子可以看東西,而且看到的東西有的變大了,有的變小了,有的不變,為什么會這樣,幼兒有了再嘗試的興趣和信心,于是我進一步引導幼兒看一看、找一找,什么樣的鏡子看東西不變。通過幼兒操作探索、交流、討論,并發現鏡子的厚薄形狀與看東西不一樣是有聯系的,進而引進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的名稱、特征及用處。這樣讓幼兒在嘗試過程中大膽探索,大膽創新,培養探索精神。
三、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巧設“坡度”,讓幼兒享受嘗試的成功
對于幼兒來說,他們更期望得到大人的鼓勵和贊賞,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成功的境地。如何運用嘗試教學,使幼兒從自發的好動中滿足期望,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可根據幼兒實際,了解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有層次、有目標的嘗試活動,在活動設計中安排一個能力“坡度”,給幼兒提供嘗試機會,讓幼兒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如中班數學活動“分類活動”,我提供多種類型特征的操作材料,設計不同層次的目標,如要求能力差的嘗試按一個特征分類,能力居中的嘗試按兩個、三個特征分類,要求能力強的幼兒可嘗試按三個、四個特征分類。并在嘗試成功的基礎上,適當地增加一些因素。通過這樣一次次活動,使幼兒享受獲得成功的滿足和喜悅,進而形成新的學習動機和愿望,從而形成嘗試——成功——再嘗試的良性循環,達到強化嘗試行為效果的目的。當然,在幼兒的嘗試活動中,我們也允許幼兒有失敗,有反復,允許幼兒有模仿,但我們鼓勵他們有所創新,這樣幼兒的主動性、創造性及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養。
總之,嘗試法就是以疑問引路,以疑問開始,讓幼兒“試著看一看”,“試著想一想”,“試著動一動”……在玩中學,樂中學,嘗試啟發了幼兒的思維,激發了幼兒的興趣,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幼兒的探索精神,它使幼兒嘗到了學習的快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嘗試法的實踐也使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老師和幼兒是共同成長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理解幼兒,學會欣賞幼兒,學會關注幼兒的尋常時刻,學會支持幼兒,學會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幼兒,并適時啟發幼兒學會學習,為提高下一代的素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