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笑+沈麟穎+王云+謝蓓蓓+樓怡揚+蔣靈燕
摘要:本文通過對研究區、研究對象、研究方法這三個方面的分析來探討基于大學生的空間認知,對于旅游地圖設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最終發現可行性較高,可以進行實踐研究,實物成果也可引起社會對構建合理的金華旅游景區的地圖設計的重視。
關鍵詞:大學生;空間認知:旅游地圖;可行性
1研究背景
浙江省地處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發展水平高,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旅游經濟迅速發展,其中旅游業尤其突出。目前,旅游業已成為浙江省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金華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旅游產業發展狀況良好。近年來,金華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逐步完善,旅游產品日益豐富,旅游休閑產業發展正邁向新臺階。
地圖是人們研究地表環境的一種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反映實地事物現象的空間分布、質量特征等的一種信息組合系統。隨著世界旅游業的發展,地圖學與旅游學結合越來越緊密,旅游地圖在旅游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同時,當前的旅游地圖也正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現階段傳統旅游紙質地圖難以適應新的顯示環境和顯示載體,導致制圖者和使用者之間對符號的理解存在不確定性。其次,由于不同設計者在設計理念上的偏頗以及水平上的差異,造成旅游地圖質量很不均衡。在研究地圖空間認知的過程中發現,不同性別、年齡、專業、社會經歷的各類人群對地圖的認知都有一定差異。因此在開展地圖空間認知時,應考慮該因素。大學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一個群體,同一般游客人群比較,有自己獨特的空間認知特征。大學生消費水平逐漸提高,旅游業迅猛發展,形成了一股大學生旅游熱。當今全國高校數量逐年上升,在校生人數超過2000萬人,可見中國的大學生旅游是一個龐大的隊伍。同時,大學生的旅游消費方式和體驗模式也發生了轉型。早期傳統跟團旅游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人們開始追求時尚、有參與性、有深度的旅游方式。因此,旅游地圖已漸漸成為大學生出行前路線規劃的工具以及旅行途中必不可少的幫手。故針對主要的服務對象
大學生,基于他們的空間認知,討論如何合理地設計出適用于大學生的紙質旅游地圖非常必要。
2研究區及研究對象可行性
本課題的研究區域主要是金華婺城區,調查對象則是浙江師范大學的學生。在校大學生普遍都游覽過婺城區景區,但次數有所差異,對于研究大學生的地圖認知具有較高價值。
3研究方法可行性
1.文獻調查法。查閱學校圖書館文獻資料并搜索相關網絡資料,搜集國內學者有關方面的期刊文獻資源,總結旅游地圖現狀,并歸納分析紙質旅游地圖基本特點,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2.問卷調查法。大學生是現代旅游業的主要旅游對象。本課題以浙江師范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法,了解大學生對紙質旅游景區地圖的使用現狀,調查其對金華市婺城區具有代表性的紙質旅游地圖的評價意見,得到大學生基于空間認知的旅游地圖評價的第一手資料,明確景區紙質旅游地圖的基本使用現狀與主要改進方向。
3.實驗法。基于現今國內的旅游地圖設計處于初級階段,地圖的符號體系等研究尚不成熟。為此,總結大學生對旅游地圖的看法之后,進行以大學生為對象的認知實驗設計人性化旅游地圖符號。實驗內容主要為比較大學生對紙質旅游地圖上各要素的空間感受,包括旅游地圖符號、路線表現形式等。設計紙質旅游地圖符號的選擇最優認知實驗如下:
(1)符號收集的來源為紙質旅游地圖(冊),總結整理出有異議或統一性較差的符號,用戶通過單選或多選以及文字輸入等途徑對符號進行評價。(2)單個符號視覺感受實驗:實驗一中所列符號如未被用戶認可,則進行重新設計,對此符號再進行評測。(3)符號體系成圖整體效果用戶認知試驗:前兩步實驗中得到用戶廣泛認可的符號組合成符號體系,符號化成為兩幅紙質旅游地圖,從整體角度對符號體系做評測,評測有異議的符號再做調整。
符號可以制成白底BMP格式,便于實驗時打印利用。
4.歸納、總結及相關系列的數據分析方法
對上述實驗中所得出的被測對象的實驗數據,需運用計量地理學中各種數據分析方法進行數據處理,最終對大學生關于旅游地圖的空間認知結構得出相對準確的結論。主要數據分析方法如下:
(1)數據量化。實驗數據屬于零散的選項,因此在實驗中需要對選擇進行賦值設置,將普通數據變成名義數據,方便之后對其進行數量化的計算和統計;(2)方差法。運用方差法,研究選項中諸多變量對觀測變量有顯著影響的變量;(3)柏拉圖排列圖。利用柏拉圖排列圖按影響程度的大小將各個選項從左向右排列,通過對排列圖的觀察分析抓住影響質量的主原因素:(4)數據顯著性分析。利用數據顯著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從實驗中得出的幾個數據選項中與此相關的因素是否也對質量產生了影響,進而引出更廣闊的因素影響空間。
5.地圖設計方法
地圖設計中,不單單致力于地圖色彩方面的設計和組合,綜合旅游信息學、旅游心理學、地圖符號學、地圖視覺認知理論等多種地圖設計理論,利用co reIDRAW軟件,在目前已有的紙質旅游地圖進行改進完善,最終設計完成符合大學生空間認知結構的紙質旅游地圖。
總結:本研究是對紙質旅游地圖設計與實現的積極開拓。旅游地圖種類繁多,如旅游靜態紙質地圖、動態地圖、電子地圖等等,以大學生為特定研究對象,運用心理學認知理論進行地圖設計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設計出更符合人類空間認知特點和規律的網絡地圖,具有較高價值性。同時基于以上分析,也可發現通過探究大學生的空間認知,來實現旅游地圖設計的可行性也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