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增宇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下的城鄉規劃要求的不斷提高,研究其資源配置的優化途徑凸顯出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對相關內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我國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存在的諸多現實問題,并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從發揮市場在統籌城鄉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等多個角度,研究了統籌我國城鄉規劃資源配置的優化途徑,闡述了個人對此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市場經濟;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優化途徑
前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更好地配置城鄉規劃資源是一項重要課題。該項課題的研究,將會更好地提升對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優化的掌控力度,從而通過合理化的措施與方法,保證城鄉發展的協調。
1.概述
將城鄉作為統一體進行綜合的社會經濟分析的基礎上,對城鄉發展的空間、生態環境作出具體的布局安排。因此城鄉一體化規劃實質上是在綜合考慮城鄉關系基礎上的空間整體協調發展規劃。將城市與鄉村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城鄉一體化的規劃研究,突破了以前以城鎮為中心的規劃(區域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城鎮總體規劃等)思維局限,體現了區域整體性的綜合思想,是規劃觀念與手段的重大革新。
打破城鄉分離,城鄉實施統一的規劃管理,城市和農村統籌資源配置、空間布局和建設管理,促進城鄉經濟、建設互動發展、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共同提升;打破體制分割,實現社會經濟、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的三位一體:打破行政區劃。將產業發展、功能區劃、鎮區發展建設、城市空間布局有機結合,使其系統化、科學化。體現規劃的整體性和各部門規劃的銜接性,力求規劃一張圖,空間全覆蓋。使地區之間相銜接,部門之間相協調。
2.我國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城鄉土地資源配置不合理
近些年,在城市優先發展這一非均衡發展戰略的慣性推動下,大量農村土地資源被廉價地用于城市現代化建設,剝奪了農民依法享有的承包地使用權、經營權、收益權和處分權。我國法律規定的對征用農民土地的補償僅僅包含農民喪失土地后部分經濟成本,補償上線遠遠小于農民喪失土地的綜合效益,“以地生財”成為“第二財政收入”,還滋生了大量“尋租”行為。
2.2城鄉資金資源配置不合理
長期以來,我國資金資源配置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城市偏向,農村金融體系的發育和制度安排逐步邊緣化、空洞化,各類金融對農村部門和城市部門差別對待,對農民和鄉鎮企業設置了更高貸款門檻,農村金融資源嚴重不足,突出表現為農村資金大量向城市“倒流”。農村信貸成本高、數額小、風險大,這導致農村正規金融機構缺少資金回流的商業機制,“存多貸少”。存貸差不斷擴大,原來就非常稀缺的農村金融資源大量流失,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的資金只能更多地依賴體制外非正規的金融融資渠道,農民受盡“高利貸”之苦,農村經濟發展成本增大。
2.3城鄉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
一是城鄉勞動力資源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現在農業產值所占GDP的比重較少,但消耗的勞動力資源過多,二是大量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農民工為我國城市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在工資待遇、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居住條件、政治權利等方面仍處于弱勢狀態。三是農村人口空洞化問題嚴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導致農村人口下降和農村青壯年人口比例下降,極大地威脅著農業生產。
3.統籌我國城鄉規劃資源配置的優化途徑研究
3.1發揮市場在統籌城鄉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要素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市場引導資源在城鄉之間合理流動,打破城鄉市場體制條塊分割的狀況,營造城鄉各類經濟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環境,要面向市場加快農業、農村市場化的進程,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市場網絡,把市場拓展的重點從城市轉向農村。建設一批功能強大、輻射面廣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3.2加強政府在統籌城鄉資源配置中的調控引導作用
農業是風險高、易波動、市場競爭力弱的產業,又是滿足人類衣食需要、健康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基礎產業,市場調節具有滯后陛、短期性,市場對農業的調節具有局限陛、不完全性。不能坐待市場機制去自發調節城鄉資源,需要加強政府對資源配置的調節,并根據資源性質、供求狀況和市場運行規律等要求,決定政府和市場各自介入資源配置的程度。
3.3強化城市在統籌城鄉資源配置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城市應積極為農村提供生產設備、技術設備、能源產品、人才資源、資金投入等資源要素。組織和調控農村在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涉及資源配置的各個主要環節。城市在資源流動、組合等方面比農村更具優勢,在經濟活動、城市建設、人的發展等資源配置層面對農村具有很強的示范效應,這對城鄉資源交換以及農村資源的有效配置均具有重要作用。
3.4重視企業在統籌城鄉資源配置中的吸納聚集作用
其中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一是鄉鎮企業問題。鄉鎮企業是非農生產的主體,是轉移農村勞力的主戰場,必須向園區集中,使資源在園區積聚,并把園區建設和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互促發展:要改革鄉鎮企業產權制度,以擴大產權流動和重組的辦法推進城鄉資本經營一體化,二是園區問題,應打破鄉鎮工業園區均衡分布的態勢,實施以中心工業園區為聚核的工業化戰略,需在鄉鎮工業園區層次上,根據區位優勢、產業基礎,選擇若干個中心工業園區作為聚核,將鄰近工業小區整合為具有吸納聚集能力的園區集群,特別要注重發揮園區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4.結束語
通過對市場經濟下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優化途徑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該項工作良好實踐效果的取得,有賴于對其多項影響因素與關鍵環節的充分掌控,有關人員應該從城鄉發展的客觀實際出發,研究制定最為符合實際的資源配置優化實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