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賀貴成
一股清風撲面來
——四川省開展“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活動側記
·本刊記者 賀貴成
被評為“孝德模范”的瀘縣得勝鎮仁和村4社村民李林富,已經60多歲了,卻還精心照顧90多歲的母親。李林富孝德故事被收錄進瀘縣家風故事,此舉旨在把她的孝德精神傳遞下去。
2015年,川南生態蔬菜園區黨委在深入征求群眾意見后,在白象、仁和、接官壩村范圍內開展了“孝德模范”(包括孝女、孝子、孝婿、孝媳、孝孫等)評選活動。經過宣傳動員、模范推薦、實地考察三個階段,共評選出13名“孝子”,由評審組委會確定“孝德模范”人員名單,并予以表彰和減免一年的新型合作醫療保險費。
家規家風是什么?我們也許不會第一時間在腦海中閃現出精確的概念,但我們每個家中總會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規矩與傳統,其實,這就是家規家風。
2015年3月,德陽市依托范仲淹后裔在羅江修建的“范家大院”人文歷史背景,總結提煉范仲淹家規家訓在羅江社會發展過程中具有時代特征的繼承和影響,在中央紀委、省紀委、四川電視臺的支持幫助下,組織拍攝了《廉儉紹家風》《范仲淹》家規家風系列專題片。以“廉儉”為核心內容的范仲淹家規家訓首次在社會推出后,引起了海內外的高度關注,羅江縣范家大院也由此成為具有德陽特色的范氏家風廉潔文化教育基地。
羅江縣在全縣開展“立家規家訓,紹廉潔作風”系列活動,全縣369名副科級領導干部的家規家訓,在范家大院憂樂廣場上集中展示,同時縣紀委將其存入干部廉政檔案。
經過一年多的摸索和實踐,德陽市立足實際,以范仲淹家規家風取得良好效應為支點,通過開展一系列家規家風活動,挖掘推進各地家規家風文化,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一股合力,多點開花,共同推進”的家規家風工作特點,聚集了人氣,也助推了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羅江縣以范仲淹家規家風建設工作為契機,進一步圍繞范仲淹家規家風精髓投入資金近8億元打造以范家大院為核心的4A級旅游風情小鎮,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全市各地各部門以范仲淹家規家風建設實踐為模板,多方位挖掘本地名人大家的精神源泉和符合時代特點的正能量精髓,共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講道德、守規矩、重家風,以家風帶民風,以民風促社風。
“德陽市通過‘廉政文化宣傳月’‘孝廉文化周’等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進一步擴大家規家風的感染力,突出家規家風的傳承作用,積極推進德陽良好人文情懷和政治生態環境持續形成。”德陽市紀委副書記張啟兵總結道,良好的家規家風必定帶來興旺,以家規促民風、以民風促社風。
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74歲的劉大益,不僅把龍舞絕技發揚光大,而且秉承家風家規,嚴格教育子女,深受人們贊賞。
“我們劉家,無論走到哪里,遇到有困難的人,能幫的一定要幫!”劉大益說,劉家所居之處,無論誰生了大病,或衣食告急,大家都極盡所能地援助。因此,家族口碑很好。他說:“先祖的家訓,沒有成書,就靠世代口耳相傳,教育一代代后輩。講得最多的一句,是本分做人,樂于奉獻。”

2016年四川省優秀廉政戲曲演出活動。圖/ scp/李響
成都市通過形式多樣的各種活動,把良好的家訓找出來、醇厚的家風傳開來,以產生文化共鳴,夯實群眾基礎。
成都市挖掘儒家、道家等傳統文化中“禮、義、孝、賢”學說精髓、尋掘鄉賢文化中的好家風好家訓精華為我所用。充分利用各區(市)縣本土傳統文化、鄉賢文化的影響力,如龍泉驛區的“朱熹宗祠”、新都區的楊升庵文化、雙流區的劉沅家風家訓等,開展追憶祭奠活動,喚醒家風記憶,厚植傳統文化土壤。
在挖掘傳統好家風好家訓的同時,提煉新家風家訓文化。“我市通過征集十佳好家風好家訓等活動,深入帶動傳家風、立家規活動的開展,形成新家風家訓文化。”成都市紀委常委、市預防腐敗局副局長、市委巡察辦主任李彬說,如錦江區居民羅能秀提煉的家訓“尊敬長輩,孝順父母;夫妻互敬,恩愛包容;關愛子女,嚴格要求;原則不讓,小事寬容。”溫江區居民何定鏞的家訓“誠實做人,終生讀書,無私奉獻”都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另外,他們通過舉辦各類家風家訓展覽,展示家風家訓文化,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搭建傳家寶展示平臺,以傳家寶為精神載體,傳遞收藏故事及良好家風。
“從蘇軾的祖輩、父輩、母親身上,我們發現了許多閃爍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光輝的可貴品質。蘇軾曾立下‘奮厲有當世志’誓言。著名書法家,蘇軾三十二世孫蘇喜亮每年春節都要寫一副對聯‘詩書傳家門毓秀,博愛處世人長久’,橫批‘祖訓千秋’。”眉山市紀委宣傳部部長周玲告訴記者。
清代宰相張鵬翮撰大門聯贊“三蘇”:“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北宋期間,“三蘇”父子以其卓越的創造才能和輝煌的文學成就,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千古文章輝耀古今,享譽中外。尤其是蘇東坡,不僅是文學巨擘,同時作為一個勤政愛民、清正廉潔的官員,與他生于斯、長于斯的良好家庭環境密不可分。
眉山市紀委收集、整理、歸納蘇氏家訓家規10余條,初步提煉蘇氏家風不變的魂脈,歸結為: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
記者從眉山市紀委獲悉,眉山市正在拍攝反映三蘇家規家訓家風的專題片,樹立眉山廉政文化名片;市紀委組織三蘇祠博物館、三蘇祠研究院等單位、蘇學專家、學者、蘇軾后人,重點圍繞“三蘇”的家規家訓家風,“三蘇”父子經世濟民、勤政為民等廉政思想對人們的啟示,進行深入研討。編輯出版《蘇軾人格風范》一書2000冊,免費發放給全市副縣級領導干部學習,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培育良好家風。
同時,他們依托全省第一批廉政教育基地—三蘇祠博物館,進一步充實基地廉政文化內容,增添了廉政文化長廊、廉石、廉政楹聯等內容,展出與家訓文化、歷史風俗相關的展品,讓黨員干部、群眾、游客在耳聞目睹中達到寓教于游、寓教于樂的目的。今年,他們在三蘇祠博物館開設“清廉東坡”廉政教育大講堂,邀請專家每月為副縣級領導干部講解“三蘇”家規家訓家風等課程。
眉山市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動,深入挖掘“三蘇”廉政文化,提升干部廉政意識,推動黨員干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營造風清氣正社會環境。全市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排名7次位居全省第一方陣,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全省排名1次第二、2次第三、1次第四。 (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