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證明,在產生美國夢的這片土地上從來都不乏精彩,美國大選更不會乏味。尤其是2016年,美國總統換屆讓特朗普徹底火了一把!唐納德?特朗普,這個名字注定要被刻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歷史上,無論他是不是美國第58屆總統。
人生贏家特朗普
盡管這個頂著一頭可笑發型的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看上去十分沒譜,但他的人生其實是個大寫的“贏”字:富二代,學霸,地產大亨,股神,500多家公司高管,寫本書賣了幾百萬冊,沒事演演電視劇差點得了艾美獎,此外還有美貌嬌妻和更加美貌的女兒,簡直不能更勵志。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1946年6月14日出生于美國紐約皇后區,母親為蘇格蘭移民,父親弗雷德-特朗普是一名美國地產開發商。 因此他從小就很了解房地產業。他說他三歲時就開始從父親與客戶的談判中學習房地產,十歲時已經知道怎樣蓋房子了。他從他父親那里學會了堅持、激勵別人、高效率。也學會了經營房地產的四步法則:出擊、完成、正確完成、脫手。直到現在,特朗普仍然認為經營房地產只有這四個步驟。
特朗普非常感激他父親采取的教育方法,當他還是孩子時,他父親就故意不滿足他在物質方面的欲求,使他很小的時候就懂得正確對待金錢。最關鍵的是,當他調皮搗蛋難以管教的時候,他父親毅然把他關進了軍校,使他學會了紀律、團隊精神、成功的價值,同時練就了一身好體格。

特朗普不想做普通的房地產商。他知道花在小型項目上的時間和精力,其實和花在大型項目上的時間和精力一樣多,效果則完全不同,他決定只做大項目。他能夠構思龐大的建筑計劃,是因為他比別人幸運,他父親給了他35萬美元的起步資金。在上世紀70年代初,那也是一筆巨款。
特朗普做的第一筆生意是其他房地產商覺得毫無競爭力的一處會議中心。他決定舉行盛大的新聞發布會,讓媒體幫他宣布這個人生起點。當舒伯特集團主席杰拉爾德趕到現場時,驚奇地發現在空曠的雪地里,只有他和特朗普兩個人,別人都沒有來。這個事件激發了特朗普征服媒體的決心,他做到了,多年以后,記者們絕不會因為暴風雪這樣的小事而錯過特朗普的新聞發布會。
接下來這個重建船長酒店的項目,也是其他房地產商不愿意做的。當時這片街區已經衰敗,特朗普卻要化腐朽為神奇,他要建造一座優雅的高檔建筑來復興這個曾經的紐約中心地段。所有人都認為他瘋了。他成功地說服凱悅集團和他合伙開發。他成功了。他的建筑成了當地的地標,帶動了周圍街區的經濟繁榮。其他房地產商紛紛跟進,他終于引起了媒體的關注,被稱為“拯救者”。

如今特朗普依靠房地產和股市,擁有紐約、新澤西州、佛羅里達州等地黃金地段的房地產,并且創建“特朗普梭運航空”,也是新澤西州“將軍”職業足球隊老板。他在風景怡人的城鎮興建數幢華廈與別墅,還購買價值一億美元的豪華游艇、此外還擁有私人飛機。因此,他還擁有“財富教父”的稱號。
現實版《紙牌屋》
2016年的世界年度大戲,非美國總統大選莫屬。從最初的黨內廝殺,到后來的兩軍對壘,這次大選始終伴隨著雷人的言論、離奇的情節,簡直就是一部現實版的《紙牌屋》。其情節甚至比《紙牌屋》還離奇!
這些情節更多來源于特朗普,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大嘴,每天都有故事。200多年的選舉早已使這個四年一度的政治大戲程式化了,變成了一種政治科學。然而,程序也好規律也罷,放在那里就是讓人來打破的。這不,特朗普推陳出新,創造歷史來了!他絕對是個現象級的人物,他的競選也絕對是現象級。
美國媒體及各路政治分析家們分析評論,特朗普是這次參選人中最直率,最沒有城府,抑或是說最真誠的一位。加之,他本來就不是一個政治家,而是個“局外人”,這就大大加強了特朗普形像的可信度,他看起來不像其他政治家那樣永遠帶著面具,永遠正確到滴水不漏。他這是在“裸選”。
可選性是美國選舉文化中重要而微妙的東西。可選性在一定程度上是選民對候選人人格的認知與認同。依中國的智慧說,特朗普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裸選”策略為特朗普贏得了可選性。
特朗普奇葩競選的另一反常之處還在于他的競選綱領、觀點和政策主張走極端。政治是平衡利益的藝術,政治家從來都要照顧方方面面。但特朗普似乎完全不懂這些,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一般情況下,像特朗普這么干,不用說獲勝,恐怕早讓人罵也罵死,笑也笑死了。可特朗普的姿態偏偏是不怕漫罵,享受嘲笑,甚至故意露出一些破綻。

他的反常,是什么“常”呢?顯然,他是在有意拉開與希拉里等一些老政客的距離。瞧!我特朗普和你們這些人從頭到腳,從里到外都不一樣!
演講臺上的特朗普活靈活現、揮灑自如,絕對是個“表情帝”。他瞇縫著眼睛里總是藏著狡黠的目光,他非常清醒地看到了時勢的變化。
與所有參選政治家不同,特朗普提出的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張簡單直白,甚至極端。這本來也是犯大忌的,但選情表明特朗普的政策主張得到了相當一部分選民的贊同。
在希拉里、桑德斯、小小布什、魯比奧等人,一本正經吹噓自己最完美的治國方案時,特朗普卻直面問題,提出了每個問題最為簡單易行的解決辦法。當今美國總統面對的是多么復雜的世界呀!特朗普在演講里卻經常有這樣的表述:這事怎么辦呢?好辦!那事什么時候能辦到呢?馬上辦到!等等,連我一個看熱鬧的都覺痛快。
政治社會學大量的試驗和實際歷史經驗表明,當某一社會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案擺在面前時,民眾傾向于選擇最簡單和快捷的方案。面對時代變遷,面對美國社會諸多困難棘手問題,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特朗普提出了最為簡單易行的解決方案。在當前情況下,特朗普的方案比較能夠為美國普通民眾了解,甚至接受。與此同時,特朗普也越來越被美國精英階層重視和認真對待。
不靠譜的特朗普充滿爭議
在中國年輕人的社交網絡上,唐納德·特朗普被昵稱為“川普”或“唐床破”,這兩種聽起來非常不嚴肅的譯名,很好地對應了特朗普身上的娛樂氣質。他的本質身份是一個商業大亨,兼營房地產和娛樂事業,以高調展示自己的品牌和理念聞名全美。如今常被津津樂道的一個事實是,他旗下的每一棟大樓,上面都有碩大的“TRUMP”字樣。
作為一個商人,特朗普非常熱衷于政治,有鮮明的保守主義政治理念,早在1988年和2000年他就兩度打算角逐美國總統寶座。近年他比較有名的一個事情是一直對奧巴馬的出身地和信仰問題糾纏不休,認為奧巴馬并非出生于美國,沒有資格當總統,并質疑奧巴馬是個穆斯林而非信仰基督教。在這個問題上,特朗普基本是捕風捉影,沒有拿得出手的證據,但迄今仍有很多討厭奧巴馬的美國人相信特朗普的說法。
這件事可以集中反映為什么特朗普充滿了爭議。在一些人看來,特朗普在很多問題上根本不靠譜,充滿邏輯不通和事實謬誤,根本就不適宜擔任公共事務的決策者,把總統職務交給他還了得?而在另一些美國人看來,特朗普堅持直覺、敢于直抒胸臆反而是優秀的特質,他討厭奧巴馬,他對奧巴馬的挑戰能形成影響力,這就夠了,對于他說的話是否靠譜并不十分在意。
自特朗普宣布參加總統競選以來,他這種充滿爭議的特質、以及口無遮攔的大嘴,使得媒體迎來了一場盛宴,不僅報道鋪天蓋地,對他言論的各種查證、統計、剖析、批評等數不勝數。特朗普或許是有史以來最受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美國總統候選人。他也不在意與媒體對抗,甚至與傾向他所在的共和黨的福克斯電視臺鬧翻。他把媒體對他的批評視為歪曲與偏見,而他的很多支持者也這么看。
特朗普“大嘴”的另一特質,在于敢于挑戰敏感問題的“政治正確”,這點恐怕是他如今受到許多歡迎的重要原因。例如,他有無數“冒犯女性”的言論。在評價在共和黨電視辯論中刁難他的福克斯女主持梅根·凱莉時,特朗普稱“你可以看到血從她的雙眼流出來,血從她身上其他地方流出來。”(暗示凱莉來月經情緒不穩所以刁難他)這些說法在講究名聲、講究“政治正確”的政治圈子,可以說難以想象,很容易遭到千夫所指。但特朗普很成功地引起了公眾對“政治正確”厭惡情緒,他表示自己只是有話直說,做實事,并不在意修辭,他辯稱他對女性的尊重甚至勝過了希拉里。
特朗普觸碰“政治正確”的冒犯言論還有很多,如說“墨西哥人都是強奸犯”、“禁止穆斯林入境”,他都不在乎是否引起攻擊。他最新的一個舉動是,拒絕譴責白人至上主義團體三K黨,他向媒體表示,“你不會希望我譴責一個我一無所知的團體。”
在很多美國人看來,特朗普的這些舉動反映了他是個“真誠”的人,而不是掛滿各種面具的政客。
“再造強大美國”的理念

特朗普百般展示自己的個人特質,或許是性格所致,但從競選的角度來說,也是一種策略。相比起其他候選人,特朗普不太需要具體的競選政綱,他的策略就是讓選民信任他,相信他是合適的、帶領美國前進的領路人。而他的主要辦法則是展示自己是個優秀人士,展示自己過往的成功經驗。
特朗普時刻告訴選民他是一名出色的企業家,因為在美國社會,出色的企業家往往被認為是有能力的人。不僅美國各地光鮮的特朗普大樓可以成為他成功的注解,更讓人熟悉他作為成功人士臉孔的,是電視真人秀節目《學徒》(又譯《飛黃騰達》),這個節目找來一群求職人士,每集要完成各種任務,由特朗普來評定他們的成績,失敗者要被淘汰出局,最后的成功者可以成為特朗普旗下的高管。這個詮釋美國夢的節目讓特朗普作為“成功者”的代表名聲大躁。相當多的人僅僅因為這個節目就支持特朗普當總統。

特朗普“美國夢式的成功學”何以有如此魅力?實際上,這深刻反映了當下美國人對當前美國社會現狀的不滿。知名政治學家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在其最后一部作品《我們是誰?》(Who Are We?)中寫道,美國的國家認同有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一個組成部分是美國的盎格魯-新教傳統,另外一個組成部分是美國理念,這是美國人獨一無二的東西。正如歷史學家霍夫施塔特(Richard Hofstadter)所言:“美國是一個沒有意識形態的國家,它本身就是一種意識形態,這是我們的宿命。”
在美國知名政論家查爾斯·穆雷看來,被亨廷頓稱作“美國信條”的意識形態,其核心價值觀可以概括為平等主義、自由和個人主義這三點。由此衍生出久為觀察人士所認同的那幾條人們耳熟能詳的國家信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機會平等,言論和集會自由,獨立自主,有限政府,自由市場經濟,分權制衡。
這些信仰由來已久,可以被視為保守主義的信條,也廣泛被視為近幾百年美國之所以強大的原因。然而在今天,這些信仰卻并不是公共政治的主題,主題是跟進步主義有關的——例如醫療保險、氣候變化、移民政策、種族歧視、同性戀權利等等。這些內容當然是很有價值的,但也使得美國人過于講究政治正確,而關鍵是,這些主題看起來與“強大”沒有什么關系,而很多美國人憂慮的是,美國正處于“衰落”之中。多年來的兩黨政爭越來越激烈,極化政治越來越明顯,卻解決不了“美國衰落”的問題。

這就是“特朗普主義”興起的根源,那些對生活現狀不滿的中下層白人,成為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而“讓美國再次偉大起來!(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特朗普競選口號,也非常容易鼓動民心。他們認為特朗普可以帶領美國人走出現在的政治僵局。他們認為,特朗普才能真正代表傳統的、具有保守意識的共和黨人,并不信任為了選舉勝利而推出拉丁裔候選人(克魯茲、盧比奧)的共和黨高層。特朗普在許多問題上也與其他共和黨人有巨大的偏差,例如他主張向富人加稅、為中產階級減稅,這種相對民粹的做法與其他候選人完全不同。
特朗普內閣
如果某國新任總統把內閣要職大批委以軍人,作為全球民主推進者的美國多半會站出來反對,警告軍人干政的風險,勒令軍官們老老實實呆在營房。
而現在,人們為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正在組建的所謂“軍政府”憂心忡忡,他已任命或提名4位將軍掌管國家安全領域要職,至少5位內閣部長有參軍經歷,可謂二戰以來軍事化色彩最濃政府。
特朗普對將軍的迷戀可追溯至他念紐約軍事學院期間,他欣賞軍人一身戎裝、威風凜凜的樣子,喜歡他們的直爽果斷和服從命令的天性,也羨慕軍隊等級森嚴、實操性強的屬性,甚至還對將軍還有一種好萊塢式的幻想——據特朗普的密友們說,《巴頓將軍》這部電影是特朗普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反復看過很多遍。

特朗普對軍人的向往可追溯至1959年,13歲的他被老爸弗雷德·特朗普送到以嚴苛聞名的紐約軍事學院,希望這所寄宿制軍校能改變兒子調皮搗蛋的性格。這所靠近西點軍校的中學,以把叛逆青年調教得服服帖帖而出名,大門口“勇猛的人從這里通過”的牌子下,一籌莫展的父母們把自己目中無人的兒子丟在這里。
但特朗普在這里竟“如魚得水”,教官體罰和來自高年級的欺凌似乎都沒有嚇倒他,四年級時還被破例升為上尉。軍校那種責任感、清晰的秩序以及做任何事情有獎賞,讓本身想做強人的特朗普十分青睞。
特朗普當時的教官西奧多·杜比安斯是學校最嚴厲的教官之一,這位參加過二戰的老兵明確地對學生們說,我可不在乎你們的老爸是誰,以至于大家都害怕他。但唯獨特朗普不怕他。特朗普相信,如果自己心懷恐懼去挑戰教官,對方就會找準弱點而進行致命打擊。相反,他對教官保持尊重,不卑不亢,反而會讓對方覺得自己“深不可測”。
“軍校生涯影響了特朗普對權威的看法,他既挑戰權威,又想成為權威,符合他一貫比較強勢,喜歡發號施令,卻比較極端的立場。”刁大明說。
(來源:新華網、騰訊網、鳳凰網、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