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要: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現代建筑設計被賦予了全新的歷史使命,尋找生態環境與建筑之間的平衡點是當前建筑設計工作的關鍵。本文對建筑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建筑設計;環境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3024(2016)13-148-02
前言
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住房條件的要求也隨著提升。但我國現有的建筑還不能完全滿足人們對住房條件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下,就要大力推進建筑行業的發展,將可持續發展觀念落實到建筑行業的發展中,將環境藝術設計的理念貫穿于建筑設計的各個環節,以此推動我國節能環保建筑的進步。
1.建筑設計與環境藝術的關系
建筑設計必須要建立在為人服務的基礎之上,生態建筑之所以為人所熟知,是因為人民對于健康環境、人性空間的追求是共通的。在確保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注意進一步提高人們心理健康程度,使得整個環境變得更具有人情味,這實際上也是生態建筑在人文屬性方面的體現。要達到這兩者之間的完美融合,就必須要搞清楚這兩者之間的實際關系。對于建筑而言,其本身也是環境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建筑是否美觀大方對于整個環境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建筑的美丑決定著環境的美丑,然而,建筑又存在著不可移動的特點,因此,在展現其設計造型的時候往往需要依托周邊的環境。這里所說的周邊環境,更多的是指綠色植物,這些植物會隨著季節的更換而發生變化,進而為建筑物增添美感與生機。由此可見,建筑設計與環境藝術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他們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2.建筑設計中環境藝術風格的展現
2.1情感表達
在藝術風格設計中情感表達是不可或缺的,其不僅是藝術的載體,同時也是藝術的生命,由于情感無素無法精確的表達出來,因此借助于藝術形式將情感更好的表現出來。由于建筑環境與人的活動息息相關,建筑環境設計中凝注了人的經驗和生活幻象,人將自己的情感付諸于空間環境。所以在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中,需要對受眾的情感無素進行充分理解,同時在表達藝術思想時還要善于利用情感語文。設計師可以通過將形狀、線條、色彩及質地的有效結合,從而打造出具有獨特性的意蘊和情調,使人們能夠更好的體會到藝術的魅力。
2.2自然風尚
在當前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中更推崇回歸自然,追求古代建筑藝術中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當前部分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中對于科技成果過多的推崇,這種設計思想無法體現出建筑的美感,而且使其功能也無法有效的發揮出來。所以現在許多地方開始從這種推崇科技成果的設計理念中開始向古代建筑藝術設計中的師法自然的思想進行轉變。
2.3傳統元素
文化具有較強的傳承性,不能盲目的對歷史進行割裂,這樣對于創新沒有益處,而且會使文化失去其純粹的意義。在建筑環境藝術設計需要充分的利用玻傳統元素,但這種利用不是簡單的模仿和復制,需要對傳統元素進行提煉、轉化和重構,對其進行重新詮釋,更好的將傳統文化的精華挖掘出來,并以現代美學的觀念和手法來對其進行全新的演繹和創新,古為今用。
2.4地域風格
地域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藝術風情,其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通過對地域文化進行巧妙利用,能夠使設計師設計出來的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和張揚的個性。使建筑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藝術風情。通過開敞通透的布局、輕巧、優雅的建筑形式、清新自然、和諧統一的意境,在建筑風格中注重中西的結合,加強技術手段的充分利用,更好的將生態理念體現出來,從而打造出具有獨特地域性的建筑風格。
3.建筑設計中環境藝術的融入
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建筑設計方案必須要充分地尊重自然,科學合理地進行自然資源的利用。具體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要注意考慮氣候因素。另外,對于建筑朝向以及建筑型體的確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的色彩效果也不容忽視,此外還要合理地利用建筑空間,避免資源的浪費。
3.1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的空間利用
3.1.1功能空間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建筑住宅建設要求的標準不斷提高,功能分區也越來越細化。除了原來的常規空間功能分區以外,還設置了一些輔助功能區,使建筑空間功能分區得到進一步的細化,其分區組合為:交往區、私密區、室外區、禮儀區、輔助區。有時可以將室內房間分成用水區與非用水區,這樣一方面可以節約水管的長度,便于引水與排水系統的集中布置,節約成本,另一方面讓幾個常用水的區域連成片,這樣可以減少由于在使用水過程中水散落在地面,導致地面打滑而使人摔倒跌傷的情況發生,減小此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3.1.2空間分隔
簡言之,即將大空間分隔為若干小空間。例如通過景觀、植物等進行分隔。分隔分為實隔、虛隔和滲透等手法。實隔不僅隔斷視線,還阻隔交通,如設置天井、密林等空間。虛隔主要阻斷交通,不隔斷視線。滲透是在不同的空間之間通過藝術手法處理圍與透的關系,
3.2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的色彩效果
建筑外部色彩是影響建筑環境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筑造型設計的主要手段。然而也要看到建筑色彩不同于繪畫等藝術作品中的色彩,而是受到環境中其他因素影響的渲染色彩,非物質原象色彩。以下介紹色彩烘托、色彩調和、色量運用等方法。
3.2.1色彩烘托
色彩烘托也就是通過反差比較大的色彩烘托主色,例如綠色背景下紅色或黃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白色在與黑色的對比中更加白亮。但是建筑環境色彩運用必須適度,若對比度超過了就會有暄賓奪主之感。
3.2.2色彩調和
建筑色彩搭配講究協調一致。色彩調和有明暗度調和、色差調和、等差明度調和或等比明度調和等方法。色彩不協調最典型的問題是過生或過火,過生是色彩調和不夠,以致顯得突兀而缺少生氣:過火是調和過度,沒有主次之分,弄成了一鍋粥。
3.2.3色量運用
色量指建筑設計中用色的面積和用色的純度,只有控制色量適宜才能得到所需要的效果。就建筑外部環境而言,色量運用宜簡忌繁,彩度宜淡忌濃,明度宜明忌暗。
3.3建筑的選址
建筑的選址與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息息相關,選址問題是建筑設計應該考慮的首要問題,在施工前,施工單位的工作人員應考察小區周邊環境,了解地質條件、水文條件、地貌地形等情況,確保小區建成后光照條件良好,并且不處于風口處,以提高建筑的使用壽命,保障現代化建筑的自然環境受到的污染較少,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3.4建筑的布局及朝向
對于建筑設計中的布局,設計人員要綜合考慮建筑設計方案的道路、綠化帶等,最重要的是必須保證人們能夠便利的出行,科學合理的布局規劃能夠保證建筑的合理性、舒適性和整體美觀性。首先要確定建筑朝向,根據設計人員先前對小區具體情況的考察,確定公共設施位置和建筑間距等。
在朝向選擇上需要盡可能的減少夏季太陽直射室內,同時還要確保冬季具有高質量的日光能夠照入室內,夏季室內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冬季冷風不會侵襲到建筑物的室內,確保建筑能夠達到冬暖夏涼的良好的效果。當住宅的朝向范圍被確定后,需要根據當地季風的主導方向來調節朝向,確保夏季室內具有較好的穿堂風。在實際中對住宅朝向產生影響的因素較多,需要針對存在的各種因素進行深入研究,確保建筑朝向的最佳性。
3.5通風與采光
首先是自然通風,在對建筑進行通風設計的時候,應該最大限度地利用小氣候自然通風,也可以借助于智能控制系統來不斷提高建筑物的通風效果。利用降溫隔熱的方法,在建筑設計的過程當中,必須要熟悉建筑所在地的區域環境情況以及具體的氣候特征,通過窗簾百葉窗等進行光線的科學合理控制,盡可能地減少陽光對于室內溫度以及濕度的影響。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當中,應該盡量地使建筑物本身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陽光,利用玻璃窗、搖窗、天窗等各種方法來保證室內光線的充足,達到人們對于建筑采光的相關需求。另外,也可以采用安裝日光反射器的方法,來達到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資源的目的。
4.結語
任何一部建筑作品都具有非常明顯的社會屬性,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通過對形狀、輪廓、色彩和風格的設計,一經問世,則需要接受大眾的評判和欣賞,所以在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師需要能夠與受眾進行充分交流,從而進一步對自身的設計理念進行升華,更好提高建筑環境設計的水平,為人們打造一個優美、宜居的環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