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
摘要:我國的國內資源在長期的大規模開發利用下逐漸趨于枯竭狀態,對境外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行科學化處理,實現二次循壞利用,可以有效彌補國內資源相對不足的狀況。在對固體廢物進行利用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如果控制不當就會導致它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失衡,因此,構建一個關于固體廢物進口可行性評價指標體系,提高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效率就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固體廢物;進口可行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F752.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3024(2016)13-205-02
前言
經濟發展和生態環保兩者在本質上是需要始終保持相對一致的狀態,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加大了對國外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利用力度,這些廢物是具有廢物屬性和資源屬性的,為了確保其二次利用的環保效果良好,就需要對其實行強有力的管理和控制制度,構建一套完整健全的進口和可行性評價指標體系,對于不同的固體廢物類型進行合理劃分,并采取相對應的利用技術和工藝,提高利用的生態效益。
1.固體廢物可行性評價指標體系綜述
要構建固體廢物可行性評價指標體系,首先就要對其理論框架進行塑造,這種框架的形成是整個體系的靈魂所在,一旦缺少了這種約束性框架做引導,這些指標也就沒有存在的實際意義,因此,對于這種框架的塑造就顯得十分重要。
從固體廢物進口可行性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構成來看,它的主要構成要素包含有三個層次和四個子系統,三個層次就是目標層、準則層以及指標層:而四個子系統則是涉及到資源性、環境影響、進口廢物監管以及社會效應。三個層次中,目標層是對四個子系統之間的配合程度進行一個綜合性的指數反映和表達;準則層是對目標層指標構成進行的一種反映,對指標體系中的油管信息進行合理分類和集成;而指標層則是對各個準則層的具體內容進行表達的一種作用體現。四個子系統之間的關系內涵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看出:
首先,資源性可以對資源結構中某種產品的緊缺性和循環利用性以及其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進行一個客觀反映,它主要包含的評價指標有緊缺指數、循環利用指數以及再生指數等三個要素,緊缺指數值越大就表示進口國外固體廢物的必要性就越明顯,它的可行性就越強:資源循環利用指數值越大,就表明廢物進口的可行性越高,通常情況下,主要是依據國內固體廢物的循壞利用水平來得到資源循環利用指數的特征值;而再生指數值越大就說明廢物資源再生利用的產品質量和天然材料生產的產品更為接近,也就是說,廢物的進口可行性就越明顯。
其次,環境影響主要有兩個指標構成,即環境保護指數和環境惡化指數。前者指數表現為正向指標,值越大說明可行性越高,而后者則是反向(逆向)指標,指的是在得到國民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源類型時,固體廢物的進口對于環境保護的不利影響,其中就包含有節能減排,它的值越小就表示進口廢物的可行性就越高。
第三,進口廢物監管電子系統是對監管過程中的可操作性進行的一種體現,固體廢物的進口需要多個部門進行協調完成,包括環保部門、海關部門以及檢驗部門等,并且因為這些廢物的類型的多樣性和數量較大,在進行監管時就要有所簡化,不能過于復雜。
監管子系統包含有監管難度系數、宏觀產業政策兩個指標。前者是正向指標,主要是對廢物進口和后續管理中不同環節的難度進行的一種準確反映,可以檢測進口廢物中是否具有危險性廢物,它的指標值越大就說明可行性越高:而后者的指數也屬于是正向指標,是對進口廢物所對應的資源產品行業的宏觀政策導向的一種體現,它的指標值越大就說明這種產品所屬的行業具有發展潛力,也就是說明它的進口可行性很高。
第四,社會效應主要指的是所進口的廢物對社會和經濟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性影響,它的子系統中也包含有兩個指標,即社會效應指數和經濟效益指數。前者屬于是正向指標,它的指標值越大就說明進口的廢物資源所產生的社會效益越明顯,進口的可行性就越高,它是依據人們對這種指標的預期期望和對現狀的認可程度來確定的一種指數特征值;而后者則是正向指標,它的指標數值越大就說明進口的廢物資源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就越大,進口的可行性就業越高嗎,它是依據人們對這種指標的期望值和對現狀的認可程度來確定的一種指數特征值。
2.體系構建的基本理論
嚴格來說,這種指標體系屬于是對客觀存在現實的一種主觀抽象和模擬體現,固體廢物的進口包含有多個效應,每一個效應又涉及到諸多的因素和變量,在具體構建上要遵循以下理論要求:
首先,全球化理論和市場經濟理論。我國的市場經濟具有很強的開放性特征,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則是又進一步增強了這種趨勢,在這種開放性條件下,資源超越自身所屬范圍內的流動,就需要在系統中對其進行把握和控制,所進口的廢物資源可以代替部分原料,進而緩解當前資源利用緊張狀況。
其次,循環經濟理論。這種理論的核心是最大化的節約自然資源,通過科學的利用方式和技術來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把可能造成的浪費減小到最小,促使資源實現循環利用。在具體的生產過程中,對于進口的廢物資源利用能夠代替某些不可再生資源,從而實現資源利用的高效化,實現經濟、社會和自然的相統一。
第三,生命周期理論。這種理論的評價屬于是一種時代發展下的新的環境管理工具和預防性環境保護手段,在對產品進行辨識和量化作用下,對資源的消耗所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整體性的評價。進口廢物資源的可行性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把這些廢物資源代替原材料進行生產,需要包含有整個過程環境影響的生命周期理論。
3.體系構建的基本方法
對于廢物進口的可行性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通常情況下,采用的方法是結構劃分法和功能劃分法兩種相結合的方法,簡單來說,也就是二級子系統按照結構來進行劃分,而三級及其以下的子系統則是按照功能屬性來進行劃分,按照這種構建方法來最終形成廢物進口可行性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具體的建立流程包含以下幾點:
首先,對于所有影響廢物進口可行性評價的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對于某些屬性特征相似的影響因素進行合理劃分,構建廢物進口可行性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
其次,對于每一個層次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慮和分析,在分析過程中要盡可能多的把存在的可能指標進行明確和列出,這樣可以保證所有指標都可以考慮在內,不會出現遺漏,這也是進行指標篩選和分析的基礎所在。
第三,對于各個指標進行理論上的分析,對于那些不適合的或者是重復性較為明顯的指標進行針對性的排除,實現對該體系結構的初步篩選。
第四,在對獨立性分析和主成分的分析作用下,對于那些密切相關的指標進行排除和篩選,得到具有可以承載足夠多信息的指標。
第五,在得到該行業專家和管理部門的專業性建議和意見后,再對指標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優化,經過優化和調整之后最終形成評價指標體系結構。
4.總結
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資源枯竭和資源浪費,并且隨著世界經濟聯系的加強,這一問題也進一步擴散到整個世界范圍中。針對于我國的國情現狀來看,要解決這一問題,實現資源的高效化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就可以引入國外可循壞利用廢物,對國外固體廢物進行二次循壞利用,這些廢物可以對面臨枯竭的資源起到一種緩解和替代作用,構建廢物可行性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對廢物引進的必要性和關鍵點進行針對性分析,從而避免廢物的滿目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