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科技創新,是企業騰飛之翼。一家以設備安裝為起點的公司,從圍繞機電設備轉,到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最終成為全產業鏈的綜合服務商,中交一航局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走出了一條別具一格的進取之路。
設計團隊展優勢,構建轉型“領頭羊”
中交一航局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以港口機電設備安裝為主。在相對寬松的市場環境下,依托傳統經營模式,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隨著市場經濟不斷走向深入,國內港口投資趨緩,機電板塊受到沖擊,建設工程呈現出規模化、復雜化、系統化的特點,該公司傳統主業市場競爭愈演愈烈。
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意識到,單一的港口機電設備安裝施工使企業始終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低端,很難在規模上取得突破,且受主業市場影響運營風險較大,傳統的單一經營模式難以為繼。只有優化經營結構和布局,推動經營模式轉型升級,轉變增長方式和盈利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這種市場背景下,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牢牢把握科學發展的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以打造港口裝卸系統設備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商為基礎,通過構建設計團隊,由傳統的施工企業向工程設計方面延伸,并帶動貿易、制造、運維板塊的發展,成功實現了企業轉型升級,成為一個港口裝卸系統設備設計、采購、制造、施工、運維全產業鏈知名綜合服務商,實現了規模和效益、速度和質量的健康協調發展。
經過5年的建設,公司設計團隊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高速發展。通過外部聘請、內部培養等形式,目前已經擁有6名全國水運行業的知名設計專家,2名安裝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15名可獨當一面的設計中堅力量,10名年輕后備專業技術人員的梯級隊伍,已具備散貨港口裝卸系統設備整體工藝、皮帶機、鋼結構、供電、控制、給排水、暖通等專業的獨立設計能力,成長為一個具有較強管控能力的大型裝卸設備設計團隊。
以設計團隊建設為先導,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整體技術水平跨越了新臺階,為創建國家級港口成套設備研究技術中心,向國際工程管理咨詢企業的目標邁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技研發提能力,駛入發展快速路
向科技要效益,向科技要發展,向科技要未來,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緊緊抓住發展這個主題,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科技創新,堅持走技術創新道路,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快速發展之路。
緊跟港口發展形勢,服務港口企業,引進專業人才, 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牢牢把握工作重心,分別在環保節能、智能化、高利潤附加值產品及行業拓展等方面加強了調研和研究,行業培訓長拓不懈,信息和交流不斷加強。
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實施總承包戰略,促進了公司快速發展,也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動力,注入了活力。幾年來,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完成技術研發項目30余項,技術改造項目100多項。為解決港口傳統皮帶機人工巡視人員數量多,成本大以及人員安全等問題,研發了港口散貨系統皮帶機巡視智能化系統,通過科學技術手段減少皮帶機巡視人員數量,降低人工成本,同時使運營維護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保證皮帶機系統的可靠運轉。該科研項目獲得“一航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和“中國港口科技進步二等獎”。
為了解決煤炭港口翻車機翻卸作業點、堆取料機作業點、皮帶機轉接點和裝卸船作業點等煤粉塵污染問題,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研發了單流體與雙流體綜合除塵系統,通過不同類型的噴嘴,形成直徑不同的水霧顆粒,利用不同形式的噴霧,逐層篩選去除煤粉塵,實現了除塵效率的突破性提高。該科研項目獲得“一航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國港口科技進步三等獎”。
“科技研發工作建設,不是要求每年要出多少項專利,拿多少個獎,更主要的是創新環境、創新機制的建設,打造一個能夠激發創新活力的平臺。”近年來,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依靠“喬朝起創新工作室”,在港口單機智能化方面加強了調研和研究,實現了港口堆料機、取料機的無人自動化作業。同時,結合BIM技術進行港口裝卸系統設備的研究。下一步,將要繼續圍繞港口智能化、智慧港口的“筑港夢”繼續搭建這樣的平臺。
此外,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格外重視核心技術的管理和產權的保護,盡最大努力保護專利人的合法權益,并根據公司相關規定,加大對科技創新的獎勵力度。在此基礎上,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還逐步推動技術、人才輸出,緊緊抓住“設計-采購-施工-運行維護”一體化產業鏈等有利時機,大膽將公司技術向外輸出,真正把公司打造成技術高地、人才高地。
2015年,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并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證書;申報并獲批成為天津市專利試點單位,與天津市知識產權局簽訂了天津市知識產權專項資金項目合同書;建設完善天津市“企業技術中心”,大力營造科技創新氛圍;積極推進“閆育俊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并主動申報各項材料,技能大師閆育俊同志入選天津市人才發展特殊支持計劃第一批名單,榮獲“天津市技能大師稱號”;積極推動BIM技術在設計施工領域應用,組織人員參加培訓和交流。
截至目前,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累計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38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獲批“天津市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為天津市專利試點單位。
人才培養強內涵,優化環境促成長
對于技術密集型的行業,能夠支撐行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除了政策對市場的影響和資本對事業的推動作用外,最重要的是技術,而對技術掌握的首要因素是“人”,人才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理念,嚴格按照“控總量、調結構、補急需”的發展觀,形成企業發展的核心人才優勢。
在人才使用和培養上,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一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結合公司發展實際,著力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短缺專業人才;二是加大內部培養力度,充分挖掘現有人才潛力,為每一位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完善個人從業跟蹤檔案,建立健全“技術、技能專家培養、評聘”制度建設。
建筑業需要的是復合型的技術管理人才和專業化的操作工人,而目前我國的建筑業管理體制和人才培養機制還不能適應這方面的需要。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堅持以項目研究為基礎,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現和培養一批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實施“人才+項目”的培養模式,建立人才培養與科研項目緊密結合的機制,以滾動方式進行持續支持,以此帶動人才隊伍建設,進而產生一支有基礎、有潛力、組織健全、研究方向明確、水平一流的創新團隊。
通過開展科技研發,使設計團隊對前沿技術的認識深度和廣度得到加強,知識體系和專業水平也得到提升,進一步激發了工作熱情和職業自豪感。在科技研發過程中,以課題小組為單位,設計團隊凝聚力得到提升,經由共同協作,團隊個體間的工作協同程度得到有效鍛煉,同時科技創新也成為公司轉型升級戰略新的增長引擎。
另一方面,構建符合公司發展策略和發展方向的培訓體系,形成“學習型”團隊,提升公司整體的水平。針對員工建立一套長期的學習和培訓方案,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對員工開展有關業務知識和崗位技能的培訓、交流與經驗分享。
研發創新建體系,構建核心競爭力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通過在科技創新上下功夫,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取得了一系列突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該公司又將怎樣作為?
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副總經理喬朝起告訴《中國水運》雜志記者:“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活力的標志,是企業發展的關節點,也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下一步,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將著力提高自主創新研發能力,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研發創新體系。”
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將繼續推進科研人員技能升級和科研機制改善,做好港口環保、節能減排、智能化、高層樓宇、工程船舶施工管理系統、軌道交通機電等領域的課題研發工作。重點做好BIM技術的應用工作,學習和開發BIM應用平臺,從技術和管理角度進行深層次的應用和開發;做好船機監控系統的研發工作,擺脫現階段船機監控設備受制于國外設備商的局面,并嘗試公司在船機監控行業的發展可能性;做好與散貨港口裝卸系統產業鏈相關的技術研發工作,提升該領域的技術引導作用。特別要在把握市場需求的基礎上不斷研發新產品,積極做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充分利用國內外先進技術成果進行綜合集成和應用開發。依托現有工程大力推行創新思想,將研發產品應用于工程上,實現公司與用戶的雙贏。
雄鷹擊長空,蛟龍騰大海。2016年,是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邁入“十三五”新征程的關鍵之年。新征程中,公司將繼續提高自主創新研發能力,緊密跟蹤工程技術發展方向,加大重難點科研項目的研究力度。在整體經營戰略指導下,以技術創新為主線,通過新技術的研發、整合,不斷提升各項服務、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以商業模式創新為輔助,持續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不斷提高科研開發的經濟、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