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喜摩洛哥未來請晚一點來撰文/圖片>>>喜喜一個不大的國家,因為它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豐富的歷史、令人贊嘆的遺跡、獨特的"/>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撰文/圖片>>>喜喜
摩洛哥未來請晚一點來
撰文/圖片>>>喜喜

一個不大的國家,因為它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豐富的歷史、令人贊嘆的遺跡、獨特的藝術和令人垂涎不止的美食。

摩洛哥,當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起初都會以為我去的是那個夾在法國和意大利中間的超級富有的小國——摩納哥。當他們終于弄清楚之后,下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國家到底有什么?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個沿海阿拉伯國家,東部以及東南部與阿爾及利亞接壤,南部緊鄰西撒哈拉,西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就是這樣一個不大的國家,因為它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豐富的歷史、令人贊嘆的遺跡、獨特的藝術和令人垂涎不止的美食。
這里最早的居民是柏柏爾人。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并于8世紀建立第一個阿拉伯王國。1912年3月30日淪為法國保護國。同年,法國同西班牙簽訂《馬德里條約》,摩洛哥北部地帶和南部伊夫尼等地劃為西班牙保護地。1956年3月2日獲得獨立。1957年8月14日才定國名為摩洛哥王國。
拋開歷史不說,作為一名游客來到這個國家,一般都會去體驗馬拉喀什的大夜市,去撒哈拉沙漠騎駱駝,去舍夫沙萬領略無處不在的藍色。而我,作為一枚“吃貨”,卻首先從吃喝著手,畢竟這是感官上最直觀、最快速了解一個國家的方法之一。
在中東、北非的穆斯林國家,都少不了阿拉伯甜茶。第一次喝到的時候,我記得還是在土耳其,叫做“恰伊”的茶裝在流線型的杯子中,老板會在托盤上放上一塊方糖和一把小勺。趁熱喝的時候,把糖放進茶里,用小勺攪拌至溶化即可,至于放不放方糖、放幾塊全由自己掌握。
而到了約旦,發現“甜茶”才完全不辱它的名號,第一次喝的時候確實完全不能適應它的甜度。在古城佩特拉,本地人會折上幾根樹枝,堆在一起,點上火,把水倒進隨身攜帶的小壺里,燒開后放入茶葉和大量的糖。我在路邊走的時候,通常熱情好客的本地人會把我叫住,邀請我喝上一杯。第一次,我的反應是:“哎喲,你們的茶怎么這么甜啊?”貝都因人則眨眨眼睛,用他們的幽默感回答我:“Life is bitter.(人生很苦)”也有調皮的年輕人會搶著說:“Because we are not sweet enough.(因為我們還不夠甜美)”
在見識到了約旦茶的甜度后,還沒有到摩洛哥,我就內心開始企盼它了。摩洛哥薄荷茶,又號稱“國飲”,全國男女老少都在喝,可見它是有多么深入人心了。事實上,在摩洛哥各個城市的“麥地那”(老城),隨處也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來一壺‘摩洛哥威士忌’。”在街邊的茶館聽到顧客這樣說,嚴格遵循穆斯林禁酒之教義的老板并不生氣,反而會微笑著端上一個銀制的Berrad壺,那彎長的壺嘴還冒著絲絲的熱氣。
此壺內盛的正是薄荷茶,也被戲稱為Morocca n Whiskey。老板告訴我,地道的薄荷茶要先用沸水洗去茶葉表面的苦味及雜塵,而后將茶葉鋪進Berrad壺底,再放入洗凈擦干的鮮薄荷葉,最后壓上大量白糖,放在爐上加熱數分鐘方可飲用。
14世紀中葉,中國和摩洛哥的兩大行者——汪大淵和伊本·白圖泰幾乎在同一時間“互訪”。17世紀-18世紀,綠茶已經由絲綢之路傳入摩洛哥,使“摩洛哥威士忌”成了民族飲料并流傳至今。摩洛哥有句諺語:“愛情如蜜一樣甜,生活如薄荷一樣澀,死亡如荒漠一樣無情。”
如果去摩洛哥本地人家里做客,主人都會奉上一杯清香四溢的薄荷茶,比較傳統的人家還會連奉三杯。如同諺語中所說,這三杯茶分別意味著“祝福,忠告及警醒”:第一杯祝福客人的愛情如蜜一樣甜,第二杯要客人明白生活有時像薄荷一樣艱澀,第三杯則是提醒客人死亡的無情。這是主人表達友好和尊重的方式,拒絕或是不喝滿三杯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起初我邊喝邊流汗,抱怨天氣這么熱,為什么他們還要喝滾燙的熱茶,但三次下肚后,每天就離不開了:撒哈拉薄荷的辛辣與綠茶的清香被充分融合,薄荷葉讓人在悶熱午后精神為之一振,而糖分又補充了流汗損失的體力和水分。
傳統之所以能夠幾千年延續下來,確實自有其道理。

非斯是摩洛哥的心臟,也是摩洛哥的四大古城之一。某旅游指南中關于非斯是這樣描述的:如果你只能選擇一座摩洛哥城市去看看,那你就去非斯吧。非斯是摩洛哥人的驕傲,承載著摩洛哥的過去與現在。這里有裝飾著馬賽克錦磚的華麗庭院,也有狹窄黑暗、瘡痍斑斑的巷道迷宮。如果說馬拉喀什已經變成《一千零一夜》的迪斯尼版本,那非斯就是《一千零一夜》的現實版本。
我在這里和本地人A ziz,還有他的侄子一起呆了兩天,每天無非就是聽雷鬼音樂,抽阿拉伯水煙,互相吹牛而已。
Aziz是我在非斯的沙發主人,今年24歲,在家門口經營著一家服裝精品店,還靠紋身賺些零花錢。還有,他和全部留著寸頭的男青年也顯得格格不入,他先把自己的頭發染成了黃色,又把自己的頭發編成了臟辮,頗有幾分嬉皮的感覺。雖然他像是一個擁抱西方文化的“潮流青年”,但是他仍舊認為他的家鄉非斯是全世界最棒的地方。
不得不說,來到非斯的唯一目的,就是去看這里的皮革染坊。于是在無所事事地休息兩天之后,我們終于把這件事提上了日程。
非斯的麥地那,和其他老城并無區別,都是由蜿蜒曲折的小巷組成。這些小巷在我看來如迷宮般復雜,甚至連google地圖都在這里失去了作用,但是Aziz由于住在新城部分,作為本地人一般不會常來游客聚集的地方,因此他也同我一樣迷失在了這些小巷子里。
我們不得不找個本地向導給我們帶路。別笑,種種這些元素加在一起真的就催生了這項“奇葩”服務——一些年輕人終日無所事事地游蕩在巷子里,靠給游客指路賺上些零用錢。但一般這些向導會“獅子大開口”索要100歐元,但是一番爭論后,往往拿出一兩歐元便可以打發掉他們。
隨著向導過街穿巷,突然聞到了很刺鼻的氣味,不用說,已經到達了染坊附近。正當我們要往天臺走去的時候,向導像變魔術般貼心地送上了一株薄荷葉,他讓我們貼在鼻子下面,這樣就可以大大緩解刺鼻的氣味。
一路走上閣樓的天臺,場面甚是壯觀,瞬間眼前出現了一大片排列整齊的石臼。白色的石臼是專門用來洗皮子的,洗干凈后,會再放到旁邊的磚色石臼里面去染色。
向導告訴我們,之所以有這種氣味,是因為在顏料中摻雜了鴿子糞,和染劑混合后產生的“化學作用”的結果,據說這樣不容易褪色。只見工人們把已經染好色的牛皮、羊皮、駱駝皮和山羊皮,一張張地攤開,放在屋頂晾曬。目之所及,藍色、紅色、黃色、綠色是最常見的顏色。而細細觀察,卻可以看到黃顏色的皮子占據了一大部分,這里想必有什么道理。
向導小哥告訴我,因為黃色皮子是以藏紅花為原料染制的,雖然成本高,但是也容易賣得上價格。所以這些作坊的老板就開始讓工人們大量制作黃色的皮子。
走在非斯老城,不難發現賣皮具的攤販占據了絕大多數。也難怪,在染坊加工好的皮子,就會送到附近的工廠加工成各類皮具,隨后再被運回到這里售賣。在老城中逛著這些皮具攤,確實不得不感嘆樣式之多讓人眼花繚亂,有錢包、男士公文包、女士坤包、復古行李箱,第一次來到這里的游客,想采購一些紀念品回去,都會呆呆地站在原地,實在不知道該從哪個下手。
但是同時這里也受到國際環保組織的“詬病”。因為染缸散發的刺激性氣味和大量的使用化學染劑,不僅造成了環境的污染,而且還對工人的呼吸系統傷害嚴重。但是本地政府對此的回應是,如果停止制作這些皮具,失業的不僅僅是染色的工人,制作工人、售賣攤販都會失業,甚至非斯作為以皮具出名的旅游經濟都會受到重創。所以,國際社會譴責歸譴責,但也不影響這里正常的制作。看來,要環保還是要GDP,永遠是一個難題。
其實想想,摩洛哥這個北非小國現在也和其他國家一樣,正面臨著無數機遇和挑戰。也許某一天,麥地那里面哪個居民家就被翻修成一座連鎖酒店,店鋪也都賣起了跟其他城市大同小異的紀念品。我只希望,這些傳統仍舊能夠保存。
摩洛哥,未來請慢一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