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羊肉泡饃、粉蒸牛羊肉、灌湯包子、黃桂柿子餅、臘汁肉夾饃……陜西小吃種類繁多。雖然陜西小吃隨處可見,但陜西的大菜一直被淹沒了。
陜菜,又稱秦菜,是中國最古老菜系之一。早在西周時期,陜菜開始出現,據說西周的“八珍”就出自今天的西安。
經過漢、唐兩個盛世,陜菜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長期以來,陜西飲食文化是中華飲食文化的代表,陜菜是中國的代表菜。如唐代的宮廷官府菜、僧寺道觀菜、飲食市肆菜、民間家常菜等對后來的菜系產生深遠影響。
不過,隨著大唐王朝的灰飛煙滅,陜菜亦風光不再,逐漸淪為默默無聞的小菜系了,以至于后來人們只知陜西有小吃,而不知道陜西有菜系。
2007年以來,振興陜菜得到從陜西政府到陜菜從業者的重視。隨著陜西本土陜菜館明顯增加,一批以陜菜為品牌的陜西老字號餐飲企業走向全國;僅北京,如今從事陜菜經營的企業就有3000余家。
陜西一怪
提起“陜菜”,很多老陜們卻皺起了眉頭,第一反應就是:“陜菜是啥?陜西就沒有菜!”于是就有陜西的“第九怪”(陜西有“關中八大怪”的說法,講的是省內特有的八種民俗風情):老陜不知有陜菜。
這個問題同樣困擾著很多陜菜從業者。
“到底有沒有陜菜?這個問題曾困擾我很多年?!蔽靼泊筇撇┫喔幕囆g酒店總經理劉曉鐘坦言,雖然陜菜的特點非常鮮明,但確實沒有辦法像粵菜、川菜那樣可以用一句話說清楚。
羊肉泡饃、粉蒸牛羊肉、灌湯包子、黃桂柿子餅、臘汁肉夾饃……陜西小吃種類繁多。雖然小吃隨處可見,但陜西大菜一直被淹沒了?!瓣儾说奶攸c是大俗大雅,除了小吃外,既有精致的高檔菜,又有中低檔的菜?!眲早娬f。
從全國市場看,陜菜所占份額很小,沒有足夠的地位和影響力。
“在北京,陜菜仍屬于西北菜,沒有獨立的名分。”談及陜菜發展現狀,陜西省烹飪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劉強說,2015年,我國餐飲業收入3.23億元,同比增長11.7%,實現逆勢回暖;相比之下,陜西餐飲業總量依然不夠大,不夠強,多數企業年營業額還低于200萬元。
在陜西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民俗文化和飲食文化研究專家朱立挺看來,陜西人不知有陜菜,原因不是技術,主要是觀念。
“實際上,陜西是中華美食的基因庫?!敝炝⑼φf,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不僅帶來政治、經濟、文化和貿易的發展,也帶來了膳食的進步。如帶把肘子、箸頭春、金錢發菜、佛手魚翅、奶湯鍋子魚、煨魷魚絲、燴肉三鮮等高檔菜;也有民間菜,如光頭肉片、肉絲燒茄子、葫蘆頭等;此外,還有上千種小吃和面食。
振興陜菜
2014年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釣魚臺國賓館設宴款待連戰夫婦。由于兩人是陜西老鄉,家宴的飯菜則是陜西特色的羊肉泡饃、肉夾饃、陜西涼皮及“biang biang(注:該字筆畫太多,用拼音代替)面”。
一時間,“陜西套餐”引起了網友的極大關注。“沒有品牌的餐飲,只是早死和晚死的問題, 現在陜菜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推廣的力度不夠?!眲早娬f。
此前,飲食文化學者王喜慶說,“陜西小吃走向全國不缺實力,缺的只是機遇,習近平用家鄉的特色美食把連戰當做家人來宴請,充分體現了他的平民情懷和家鄉情結,也是對陜西小吃走向全國最好的宣傳”。
早在2007年,陜西省提出并實施振興陜菜工程,挖掘整理了一批陜菜,認定了190多家陜菜品牌店;通過了陜菜品牌宣傳推廣體系。2011年6月,陜菜被列入《陜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陜菜。
據了解,習仲勛同志生前非常關心陜菜發展,曾為陜菜三次題詞:1984年題詞為“博采眾家之長 保持地方特色”;1989年題詞為“振興陜菜”;1990年為陜西餐飲刊物《飲食天地》題寫刊名。
2013年陜西省商務廳發文實施陜菜品牌創新工程,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實施完善陜菜品牌理論體系,建立規范的陜菜菜品評價認定體系,建立陜菜品牌宣傳推廣、支持和保護體系等工作,由時任廳長李雪梅任領導小組組長。
“經過多年的技術改進、文化挖掘和推廣,陜西本土的陜菜館明顯增加?!敝炝⑼φf,據不完全統計,僅西安就有各類陜菜餐館14093家,累積到一定程度,“往外走”的呼聲就越來越高。
進京發展
一批以陜菜為品牌的陜西老字號餐飲企業紛紛走向全國,赴北京、上海等地開店。日前,北京陜菜協會成立。
“成立協會是為搭建交流平臺,讓陜菜豐富健康成長。”據北京陜菜協會會長、秦漢風韻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平介紹,目前,在北京常住人口中,陜西籍有60余萬人;在北京的陜菜企業已有3000余家。
“如果沒有一支觀念超前的陜菜廚師隊伍,談振興和推廣就是空中樓閣?!敝炝⑼Ψ治稣f,中國菜尤其是陜菜充滿了傳統文化和禮儀規范,不可能像西餐那樣工業化地批量生產,每個廚師對菜的理解不同,菜的味道和樣式也會有區別。
身為北京70后的陳雷是北京秦門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目前擁有3個自有品牌和千名員工,40余家店面遍布首都。從2008年開始,陳雷發現除淮揚菜、粵菜、川菜、魯菜及東北菜外,在北京的市場上還有陜菜也備受食客喜愛。2009年,他將一家以經營陜西面食為主的“陜味居”開在了北京繁華的鬧市區街頭;隨后,由他打造的頗具陜西人文元素的“秦門陜西菜”餐館正式開門迎客。
如今,研究陜菜文化、陜西美食已成為陳雷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些年,他不僅研讀了大量陜西餐飲文化及人文歷史等書籍,還奔赴陜西多地走訪虛心求教50余次。
“陜西美食除了受陜籍人士喜愛,還要取得來京的中外游客認可。”戴平說,陜菜的繁榮創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現在整體大環境很好,文化底蘊深厚的陜菜的振興發展趕上了好時候。
“走出去”是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最快捷的方法之一。在朱立挺看來,陜菜進京有著重要意義。“北京3000余家陜菜企業的存在,以及北京陜菜協會成立,相當于給陜菜打了一針強心劑,無疑增加了陜菜推廣的信心;跳出陜西,在更大的平臺研究陜菜、制作陜菜,使得陜菜有了更大的發展格局。”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