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靖芳
12月11日,大愛清塵基金塵肺病防治模式研討會暨《中國塵肺病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2016)》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旨在從不同角度探討治理塵肺病問題的途徑,以期通過此次研討,使治理塵肺病問題的方向更加明晰。
相比于前兩份年度報告,本次《中國塵肺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2016)》更加立體地分析了中國塵肺病農民群體面臨的困境。
其中在宏觀數據上,調研發現,中國塵肺病農民群體中男性占98.8%,平均年齡49.54歲,集中分布在中國的中西部地區,文化程度較低,初中及以下占絕大多數。他們長期在高粉塵企業、行業工作,平均觸塵時間為14.36年,這些企業以民營小企業及小作坊居多,企業、行業的勞動防護意識和能力較差,勞動合同簽訂率僅9.5%,遠遠低于2015年簽訂勞動合同農民工36.2%這一比例,84.8%沒有購買過工傷保險。這些都使得他們在患病后無從維權并享受工傷待遇,因此帶來因病致貧、維權艱難、救助尷尬、心理危機、發展無力等生活、發展困境。
此外,《中國塵肺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2016)》還根據前兩年調研發現的“塵肺病往往是家庭式、村莊式、區域式群體爆發”這一問題,從微觀層面全面細致深入地分析了三個塵肺病高發鄉鎮、村莊塵肺病農民的生活困境。
近年來,我國先后公布了《職業病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規劃和職業衛生標準,監管力度逐步加大,職業病防治能力和服務體系持續加強,診斷服務的可及性和診斷水平不斷提高。但由于一些用人單位不履行防治主體責任,健康監護不到位,加上部分農民工缺乏職業防護和維權意識,農民工罹患塵肺病的勢頭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病后得不到及時診斷、救治,賠償的問題也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為此,各級政府要求有關部門做好預防、控制和消除塵肺病危害,切實保護農民工職業健康和相關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