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博
肇慶市委、市政府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理念,近年來統籌實施城鄉增綠工程,打造覆蓋城鄉的綠色林網和生態屏障。
今年9月19 日舉辦的2016年中國城市森林建設座談會上,廣東省肇慶市被國家林業局正式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一同獲得此項榮譽的還有珠海,這也意味著,珠三角9個城市繼廣州、東莞、惠州市之后,已經有5個成為國家森林城市,而作為珠三角森林面積最大、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城市,走綠色發展之路,無疑是肇慶市立足優勢、放眼未來的最優選擇。
從中國最美綠道到國家森林城市
肇慶擁有2200多年歷史,是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西方文明和中國傳統文明交匯最早的地方之一,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這里不僅山清水秀,是廣東省林產品主要生產基地之一;還有聞名全國的七星巖風景名勝區,以及號稱“天然大氧吧”的鼎湖山;這里更是珠三角重要的生態屏障以及珠三角連接大西南的樞紐門戶城市,其舉足輕重的區位,意味著要有更大的發展張力,以及獨特城市品位和優美生態環境支撐。自《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珠三角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特別是近幾年,肇慶積極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全面提升城市生態承載力和綜合吸引力,圍繞“森林之都·美麗肇慶”目標,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載體,深入推動新一輪綠化行動,用心建設“宜居、宜游、宜業”的國家森林城市,取得了顯著成效。
肇慶市委、市政府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理念,近年來統籌實施城鄉增綠工程,打造覆蓋城鄉的綠色林網和生態屏障。肇慶市委書記賴澤華在多個場合表示,絕不以透支資源換取一時的發展,絕不以犧牲環境換取一時的繁榮,絕不以犧牲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子孫后代的福祉來換取一時的政績,堅決守住綠水青山和藍天白云,努力實現“綠富同興”。
生態廊道是肇慶市做好城區綠色文章的關鍵詞。在建設過程中,相關部門堅持廊道與自然生態相結合、與歷史文化相結合、與旅游景觀相結合、與設施配套相結合,使全市廊道形成了四季常青、一路一景的格局。比如位于端州城區內全長19.1公里的環星湖綠道,串連起了牌坊廣場、波海公園、伴月公園、東門廣場等多個景區、景點,被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評為中國最美的綠道。
為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完美拼圖
建設全國綠色生態第一省是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宏偉目標,作為發展先行區域和人口密集區域,珠三角要承擔主力軍和先鋒的角色。為此,廣東提出2018年珠三角9市將全部達到國家森林城市標準,力爭到2020年建成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為珠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環境支撐。從這個意義說,肇慶現階段已完成自己的完美拼圖。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肇慶市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科學發展之路,為實現天更藍、水更清、城更美的“森林肇慶”建設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1月14日,肇慶暨南大學綠色發展研究院項目正式簽約,將通過開展環境污染與監測、綠色養殖與環境保護、地下水資源與碳匯、低碳與可持續發展、生態工程及環保儀器研發等領域的科技研究和應用開發,推動肇慶搶占西江流域環保產業創新高地,為筑牢珠三角生態屏障提供強大的智力和技術支撐,為構建完備的產學研用環保產業體系補上關鍵短板,為鏈接珠三角核心區創新資源打通更多渠道。
肇慶市長陳旭東表示,肇慶將在土地保障、人才引進、科研投入、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等方面為項目提供優質服務和支持政策,努力把肇慶暨南大學綠色發展研究院建設成為珠三角及華南地區環保領域科學技術研究、創新成果轉化、環保產業創新創業高地。
據悉,肇慶是廣東省唯一把環保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的城市,肇慶將以“低碳綠色”為主題,把肇慶新區建設成為“國家低碳綠色發展示范區”和“珠三角健康宜居理想城市”,并以投資逾百億元的啟迪環保科技城項目為龍頭,加快培育節能環保全產業鏈,力爭到2020年全市環保產業產值超500億元。為此,肇慶還專門設立了“肇慶環保產業投資基金”,出臺了資金、土地、人才等一系列扶持環保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
連接大西南的樞紐門戶城市
“十三五”期間,肇慶市以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動力,繼續深入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按照廣東省的部署要求,加快打造珠三角連接大西南的綜合交通樞紐和服務業中心、珠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重要節點、大西南地區優質企業進軍珠三角戰略高地、國家低碳綠色發展示范區和珠三角宜居理想城市。
肇慶是珠三角通往大西南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珠三角連通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同時也享受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政策扶持。與廣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核心區相比,肇慶市具有無法比擬的要素成本、融資成本、生活成本優勢。例如,珠三角核心區地市的土地開發強度普遍接近天花板,基本是“無地可用”,但肇慶市的土地開發強度僅6.5%;基準地價、工業廠房租金、工業水價僅為其1/2到1/3,工業電價低12%左右,社保、最低工資標準等用工成本等低700多元,平均房價僅為最高深圳的14%、相鄰廣州的1/3和佛山的60%,具有明顯的優勢。
肇慶市堅持交通先行,搶抓國家、省加大交通互聯互通建設力度機遇,成立了市政交通建設總指揮部,全力推動高速公路網、軌道交通網、內河航道網建設,“十二五”期間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532億元,邁入“高鐵時代”和“城軌時代”,高鐵通車里程躍居全省首位。
然而,在全面融入珠三角、實現發展目標的進程中,肇慶無疑還面臨著許多課題。
面對困難和短板,肇慶市委書記賴澤華表示,肇慶毫不氣餒,奮起直追,大力實施追趕型發展,全面加快融入珠三角核心區,努力以新理念新作風新舉措推動新發展,加快建設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突出發展實體經濟,推動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確保產值千億元產業集群、百億元企業實現新突破。加快推進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東引西連、南北貫通的交通大體系,打造珠三角連接大西南綜合交通樞紐。大力推動新區崛起、舊城復興,提升城市品質,促進產城融合,打造珠三角宜居宜業門戶城市。繼續努力搞旺第三產業,大力發展旅游、現代物流、商貿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實施“互聯網+”戰略,培育發展新經濟、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