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俊后
【關鍵詞】脊柱后路內固定系統;椎間隙融合器;腰椎滑脫失穩
中圖分類號:R681.5+7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4.034
腰椎滑脫失穩是骨科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病高發于中年女性人群,是指患者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骨性連接異常,從而導致患者腰椎上位椎體與下位椎體發生部分或完全性錯位現象[1]。其主要病理改變是腰椎各節段出現運動范圍受限或關節變位,腰椎發生退變是該疾病的主要原因?;颊吲R床常表現為腰背部疼痛,牽涉至臀部及大腿,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隨著近年來外科手術的飛速發展,各種手術在臨床中應用廣泛,有關研究報道[2],應用脊柱后路內固定系統聯合椎間隙融合器治療腰椎滑脫失穩療效明顯。筆者觀察我院接受脊柱后路內固定系統聯合椎間隙融合器治療的80例腰椎滑脫失穩患者的臨床療效,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3月間收治的腰椎滑脫失穩患者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齡34~67歲,平均(47.19±6.24)歲,滑脫部位分為43例L5滑脫患者、28例L4滑脫患者及9例L3滑脫患者;所有患者按meyerding分級分為Ⅰ級13例、Ⅱ級53例及Ⅲ級14例,病程在1年到24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3.23±4.75)年,均接受脊柱后路內固定系統聯合椎間隙融合器治療。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仰臥位后采用硬膜外麻醉,手術切口以滑脫椎節部位為中心,切口長度選取滑脫椎節上下兩椎段,隨后做正中切口逐層分離皮膚組織,暴露患者兩側骶棘肌,分離顯露出患者椎板、小關節及兩側橫突,在C型臂X線機定位下小心切除上下兩個椎體的關節突及對應狹部裂開部位軟組織,進針點位置選取在橫突中軸線與椎體上關節突外緣交點處,如在S1時則選取在L5下關節突的下緣水平線中點進行進針,同時椎弓根選取為直徑6.00 mm左右,長度在45.00~50.00 mm,同時根據X線機評估出的患者滑脫程度,調整椎弓根彎度后進行固定,有利于提高滑脫椎體的復位準確率,同時適當撐開后旋緊螺絲帽進行臨時固定處理,手術切除患者滑脫椎體的全椎板和部分小關節及相應黃韌帶,同時將剩余小關節的軟骨面進行切除。在右側隱窩或神經根孔狹窄時及時進行機械開放或擴張,通過手術治療將馬尾及神經根處所受壓力完全解除,在患者病變部位側將馬尾及神經根拉開后,暴露椎間隙,同時切除相關縱韌帶,隨后完全切除髓核,根據患者椎體大小選用不同型號鉸刀垂直擴張椎間隙至上下兩個椎板之間,同時手術清除游離髓核及相應纖維環,在達到合適深度后進行攻絲,將切除后的棘突及相應的椎板間松質骨進行去除軟組織處理,后期通過制成骨屑后放入型號相當的融合器中進行填滿,同時將余下的骨屑放入椎間隙中,將一枚融合器擰緊后置入椎管前壁0.6~0.8 cm處,隨后松開螺帽后進行加壓處理,后再次進行縮緊固定。手術完成后放置引流管引流48~72 h,術后定期對下肢進行活動放松防止靜脈血栓形成,術后臥床期間由護理人員及家屬輔助進行相應背部肌肉及雙下肢活動鍛煉,術后3個月去除支架后自行下地進行康復訓練。
2結果
80例腰椎滑脫失穩患者中平均隨訪時間為(3.12±0.93)年,術后隨訪結果顯示,患者復位滿意例數為77例,復位滿意率為96.25%,同時檢查顯示所有患者復位位置均未發生偏移。術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76例,其癥狀緩解率為95.00%,其中4例患者出現久站后或勞動后腰背部及臀部疼痛。術后2例患者臥床時間過長引起壓瘡創口感染,經及時治療3個月后癥狀消失,1例患者出現椎間隙感染,給予充分休息及積極抗生素治療后,癥狀得到完全好轉。其余患者未出現馬尾神經、神經根基各大血管損傷,未出現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3討論
腰椎滑脫失穩是臨床上神經外科疾病中的一種,其主要發病原因與先天性發育障礙、體外創傷及腰椎勞損等均存在關系,相鄰腰椎之間連接異常從而引起上下椎體部分或完全性滑脫,臨床上患者主要表現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經疼痛及間歇性跛行等癥狀[3]。腰椎滑脫失穩由于椎體錯位,通常合并有不同程度前后凹凸畸形,進而造成患者胸廓出現明顯形變,導致心肺器官受壓移位,肺組織受壓可導致小器官及毛細血管發生扭曲,造成肺組織順應性降低及呼吸障礙等癥狀,同時還可壓迫損傷脊髓,嚴重可導致雙下肢無力等神經功能損傷癥狀,及時有效的手術矯正,解除脊髓及心肺壓迫是臨床治療的關鍵。
臨床治療腰椎滑脫失穩主要以手術復位和后期治療為主。椎弓根固定技術可對滑脫椎體提供有效的軸向撐開力及提拉力,RF固定系統是臨床治療該病常見的方法,臨床研究顯示[4],該系統可有效恢復狹窄椎體高度,較好地使滑脫椎體復位,可重新建立生理前凸,提供穩定三維固定,同時放置較方便,進而有效提高了復位成功率[5]。植骨融合是治療腰椎滑脫的關鍵所在,應用固定系統復位只能暫時性緩解癥狀,只有通過臨床對癥治療才能有效防止腰椎滑脫復發。以往的原位植骨融合由于缺乏較好的內固定系統,臨床治療未達到預期效果。本研究通過采用聯合滑脫矯正固定器與椎間融合器治療,解決了傳統治療的弊端,術后患者復位滿意率達到96.25%,臨床癥狀緩解率為95.00%,同時后期并發癥較少,臨床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應用脊柱后路內固定系統聯合椎間隙融合器治療腰椎滑脫失穩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是一種高效的聯合治療方案,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莊冠軍.腰椎滑脫GSS固定系統復位加椎間融合器固定治療體會[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6):9495.
[2]何成文,白瑞軍.后路兩種椎間融合方式修復腰椎滑脫:植骨融合率及椎間隙丟失高度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35):56305635.
[3]王鵬,袁峰,王健,等.單側腰椎椎弓根螺釘固定結合椎間融合治療腰椎退變性疾病[J].右江醫學,2014,42(1):4447.
[4]匡凌浩,徐冬,李廣慶,等.經椎間孔椎體間融合術治療腰椎滑脫癥的療效觀察[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29):22932296.
[5]杜輝,付勤.后路椎弓根釘內固定聯合PLIF治療腰椎滑脫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4,18(6):436439.
(收稿日期:2016-05-16修回日期:2016-07-21)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