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云
鄰居張阿姨說,每到陰天下雨時,自己的手關節和腿關節處就會疼痛加劇,有時候已經影響正常生活。于是張阿姨的兒子就帶她到醫院做了相關檢查,醫生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目前大多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人體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老年較為多見,主要表現為外周關節的非特異性炎癥。類風濕性關節炎大多數發病緩慢,在出現明顯的關節癥狀之前有乏力、發熱、全身不適等癥狀。發病早期會出現關節痛,呈對稱性、持續性,伴有壓痛,活動時加劇,之后還會出現晨僵、腫脹、皮下結節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很可能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
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休息:當病變處于急性期時,患者應將關節置于休息體位以減輕疼痛,非急性期時患者也不要過分地活動關節;2.藥物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治療該病的藥物以緩解癥狀;3.手術治療:對類風濕病變所致的畸形可在靜止期行手術治療,比如一些高齡患者,當其髖關節或膝關節嚴重受損而無法修復時,可酌情采用人工關節置換術;4.理療:在恢復期可酌情選擇有效的理療方式,幫助患者適當地活動關節,避免喪失其功能性,同時改善病變關節的炎性反應;5.飲食調理:飲食原則是要清淡,且營養豐富,少吃辛辣、油膩及冰冷的食物;6.日常保養: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風、防寒、防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