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
閱讀有聲 書香古城
◎楊智

荊州文化璀璨、人杰地靈,是楚文化發祥地、三國文化匯集地,也是名副其實的帝王之都、宰相之城、詩詞之市。漫步在這座具有2700多年建城史的濱江重鎮,沐浴著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荊風楚韻,我們不禁會沉思,會追問:到底是什么支撐了荊州成為中國南方地區綿延至今而從未斷層的文化中心?又是什么力量讓荊州砥礪前行而不斷創造新的輝煌?通過閱讀有關荊楚文化的系列書籍后,筆者認為,“學習+創新”是一個城市永葆勃勃生機的不老源泉和不竭動力。這其中,學習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學習的創新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在所有的學習活動中,“閱讀”,無疑是成本最少的優雅之姿;“讀書”,無疑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
當前,荊州正在建設江漢平原現代化中心城市和長江中游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力打造湖北經濟增長“第四極”。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文明的演進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傳承和繁榮,就沒有荊州真正振興夢的實現。這座城市的初始積累靠農業,夯實基礎靠工業,到發展的高級階段一定是文化富市,靠文化荊州走向世界,靠全民閱讀贏得世界。雖然這需要不短的時間和歷史的耐性,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追起來的,但卻一定是一點一滴補起來的。全民孜孜不倦地閱讀,無疑是提升荊州軟實力、縮短與發達地區差距、甚至實現彎道超越的有效之舉。筆者來荊州之后,為了從人類經驗中汲取推動荊州前進的力量,堅持將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繁忙的工作之余,就是讀書。為推進智慧荊州建設,筆者認真看了十幾本關于智慧城市、云計算、大數據和互聯網方面的科技書籍,頗有收獲。
知識就是力量,開卷有益,就在于此。2016年4月19日,江陵縣農業局“書香江陵·全民閱讀”圖書閱覽室建成,全市有名的種糧大戶鐘新華就在當天下午查閱了有關水稻種植的專業技術書籍,他感覺受益匪淺。對個人而言,“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是提高素養的最好途徑。對家庭而言,“家有書聲不怕窮”,閱讀是阻攔貧困的最大力量。對城市而言,“讀書的城市有品味”,她必然會因為讀書而受到尊重。深圳用連續16年舉辦讀書月的“高貴堅持”,讓該市從“文化沙漠”變成了“文化綠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稱號。
閱讀,荊州也在行動,比如連續19年舉辦讀書節活動,被國家文化部評定為全國首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但從全市實際閱讀量來看,還遠遠沒有達到“全民閱讀、全年開展、全新方式、全域覆蓋”的理想程度。我理想中的荊州,是一個充滿書卷氣的城市,每個鄉鎮、街道都有自己的圖書館,每個社區、村居都有自己的圖書室,每個機關、企業都有自己的閱覽室,每個家庭、個人都有自己的書房;我理想中的市民,是一群知書達理的人,每人每天能夠閱讀1小時以上,在校園、街頭、車站、碼頭等地隨處可見捧卷而讀的人,每一個擁有智能手機的人都能充分用好這臺“永不關閉的圖書館”;我理想中的黨員干部,一定是“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勤學典范,一定是學而則思、學而樂思、學而真思的善學典范,一定是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的實學典范。
書有血統,讀書是有講究的,我們要讀高貴血統的書,要直奔大師、直奔經典而去。為更好地了解荊州歷史,推動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筆者請大師開了個書單,一年內已讀完一百多本文化方面的經典著作。為進一步提高全市全民閱讀的質量,我們除了嚴格落實《湖北省全民閱讀促進辦法》,還要高度重視大師和大家的作用,每年開展系列新書、好書、好文章推介評選活動,逐漸形成健康閱讀的氛圍。同時,我市正在大力實施系列文化工程,每年編一本書、出一臺戲、拍一部電影、演一部電視劇;在中心城區建設30個機關與市民共享的免費圖書閱覽室,為中心城區91個社區公共文化設施配送圖書,給廣大市民提供豐富的營養產品。我們還計劃,每個公園都請書法協會的人題寫詩詞,每個園林建筑都請楹聯學會的撰寫楹聯,每一棟新建筑都要盡量體現“高臺基、深出檐、美山墻、精裝飾、巧構造、紅黑黃”的荊楚建筑美學特色,讓人時時處處浸潤于文化的氣息之中。
古人云:“讀經宜冬,其神專也”。各位朋友,讓我們就在這個冬天,就從現在開始,捧起一本書,走進另一個境界。
(作者系湖北省荊州市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