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效衛
俄羅斯長期傲居“世界愛讀國度”榜首
◎陳效衛

很多人聽說過俄羅斯人嗜酒,卻不知他們也嗜書,更難想象這個國家長期傲居“世界愛讀國度”的榜首。俄羅斯人讀書癡迷到什么程度?
“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备郀柣倪@句名言,將自己及俄羅斯人對書的渴求與熱愛,躍然紙上。
在公園、商店、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俄羅斯人聚精會神地讀書身影,隨處可見。他們或立或坐,不拘形式;或看或記,互不干擾。更令人敬佩的是,在搖晃、擁擠、嘈雜、昏暗的地鐵中,書伴人、讀不倦。有的甚至立足未穩即變魔術般迅疾掏出書本,迫切程度如讀家書……這種種情形表明:俄羅斯人讀書不是逢場作戲,而是發自內心,甚至達到忘我境界。筆者在商場、菜市場就不止一次遇到這樣的癡迷者:等待付賬時,有的顧客邊排隊邊讀書,直至被喊多次才猛然從書中“走”出。更有令人驚嘆的一幕:莫斯科作為俄羅斯的“首堵”,遇到堵車時,司機師傅會坦然取書閱讀。汽車開始前行了,讀書的司機常常在后面汽車喇叭聲的催促中,猛然從書中“醒”來……俄羅斯全民讀書到今日境界,是客觀環境和主觀因素、個人與國家長期合力打造的結果。俄羅斯一年有近半年天寒地凍、出行不便。書籍成了人們思想的朋友、靈魂的伴侶。而俄羅斯歷史上“黃金”與“白銀”時代,燦若繁星的文學巨匠及其偉大作品,不斷激發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讀書熱情。
“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普希金的文集備受推崇,在俄總發行量高達平均每五個家庭一套。與個人閱讀興趣相向而行,政府始終在積極助推。蘇聯時期,國家倡導自強不息、逆境淬煉的“保爾精神”,措施之一就是閱讀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長篇小說到1991年共發行5200萬冊。蘇聯解體后,俄政府為重塑大國地位,應對急功近利的“快餐式閱讀”,大力推動國民閱讀,如將2007年確立為“俄羅斯國家閱讀年”,配套出臺了《國家支持與發展閱讀綱要》這一長達13年的遠期規劃,并輔以圖書展、圖書節、讀書賽等全民活動。1.4億國民私人藏書達200多億冊,人均每天讀書看報時間全球領先。
對個人來說,讀書提升氣質品質,對國家而言則提升動力實力。蘇聯成為超級大國、俄羅斯國力不斷恢復,全民讀書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那么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和科學文化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則取決于全民的閱讀水平。
漫步莫斯科街頭,筆者不禁聯想,如果用一組雕像來展現俄羅斯民族的整體風貌,應是一幅展示不同年齡人的群讀圖:
老年人瀏覽報紙,中年人閱讀雜志,青年人埋頭于書本,孩童們沉浸于畫書……
首先講一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真實故事。1941年至1943年,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困長達872天,平均每天餓死、凍死700多人。令人驚詫和敬佩的是,在這朝不保夕的危難時刻,列寧格勒市圖書館每天照常開放。大量食不果腹、骨瘦如柴的市民堅持汲取著精神食糧。甚至有一名建筑師在查閱資料時兩眼昏花,幾乎餓死在椅子上——為的是設計一座慶祝蘇軍勝利的凱旋門。
高雅的閱讀愛好、高潔的愛國情懷、高遠的理想追求,成為列寧格勒人威武不屈的精神支柱,也書寫了人類閱讀史上悲情的一頁。
今天,俄羅斯人對讀書的熱愛,延續著已有的立體多維。但凡出入的公眾場所,就不難見到孜孜不倦的讀書身影:廣場、公園、商場、飯店、銀行、地鐵、車站等無一例外。在這里,公園成為露天圖書館,地鐵就是移動閱覽室。眾人閱讀的“合影”構成俄羅斯“這邊獨好”的風景。而遍布全國的各類圖書館、形形色色的書店、俯拾即是的書攤與街頭“免費書架”,輔之以名目繁多的圖書節和讀書賽等,都在有力助推著閱讀的無處不在。

俄羅斯人不僅處處讀書,而且也時時讀書。俄羅斯人見縫插針、不愿揮霍點滴時間的習慣已達到全天候水平,人均每天讀書報時間曾多年全球領先。眾人“積跬步”這一廣泛而深厚的民意基礎,鑄就了整個國家“至千里”的業績。如今俄羅斯國力日漸恢復,就與國民整體素質提高有著無法割舍的聯系。
對俄羅斯女性而言,讀書還有著獨特功效:美化內在、揚升氣質。俄羅斯女性與男性相比,人數多出1000余萬,平均壽命長出13年,在如此的大環境下,俄羅斯女性意識到“天生麗質”不如“腹有詩書”更靠譜。畢竟,上天的眷顧同樣需要后天“補妝”。正因如此,俄羅斯的“美女教育”自幼就已開始:舞蹈、繪畫、音樂等都是必修課,但最為持久普遍的“氣質瑜伽”還是讀書。上世紀90年代經濟危機時,俄羅斯女性食不果腹也要盛裝去看芭蕾舞、聽音樂會,讀書這一節儉的“打扮”更是須臾不離。
歷經短則十幾年、長則數十年的飽讀修煉后,各種“先天性疾病”如稚氣、嬌氣、俗氣、暮氣等都得以醫治,而秀氣、靈氣、才氣、朝氣等優雅靈動氣質則逐步褪繭化蝶、琢玉成華。從這個意義上講,俄羅斯女性實現了“做花瓶,但要做景泰藍花瓶,外有彩釉,內有金胎”。晨曦憑欄、斜陽倚樹,這一書香氣息撲面而來的畫面,當是人間穿越時空的最靚美景,也是女性青春永葆的最佳寶典。
今天,讀書因子已流淌在俄羅斯民族的血液里,無需大力提倡和刻意宣傳即會自我驅動、依慣性前行。從這個意義上講,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俄羅斯似乎沒有必要專門大慶特慶。俄羅斯人讀書是現在完成進行時,已毫無間斷地持續了一個世紀之久:不僅僅在4月23日,而是在一年中的每一月、一月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