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這么閱讀,你讀了其實等于沒讀
◎余秋雨
作為一位文化學者,余秋雨走遍了世界各地,研究了幾十年的中國文化,出版了《文化苦旅》《千年一嘆》等耳熟能詳的書籍。在今年舉辦的南國書香節上,他發表了一篇關于閱讀與寫作的演講。
幾十年來,他一直以做一個讀書人,一個寫書人為自己的使命,他認為寫書這個任務他做得差不多了,可以給讀者一個交代,關于讀書,他分享了近期的思考。
1.不要讓信息占有了你
我現在的感覺是,讀書和品質生活非常關鍵。怎么做到有品質的閱讀,怎么能夠讓每個人在閱讀的時代成為一個好的閱讀者?這點難度很大。
前不久,我在北方書博會里面講到,當閱讀通過手機成為滔滔洪水把所有年輕人都裹卷,我們出版人、寫書人,包括優秀的讀書人,要在這個洪水當中修筑一個小島、小木屋,能夠讓我們的靈魂有安息之處。你不斷地大量讀各種信息的時候,有的時候是朋友的信息,有的是朋友發過來的,其實也是閱讀材料,你讀了其實等于沒有讀。表面上你占有了信息,實際上是信息占有了你,你再也抓不住自己的生命。
2.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
大家想想我們是不是這樣,每天生命耗費在這些信息上,第二天再講一遍的興趣也沒有了?吃飯的時候講幾句發生了什么,感到你消息很靈通,但是第二第三天就沒有了。沒有了的不僅僅是信息,沒有了的還是你的生命。所以在這個情況下,現在要有品質的生活,一定要在濫讀的過程當中搶回屬于自己生命的時間。
我發現,很多每天上網的人,他的生活品質不高。我也發現,很多不是在手機閱讀,而是在圖書館閱讀在紙質書上閱讀的人,讀的書非常多,按照我們的說法叫“書呆子”,他的生活品質也不高。所以,生活品質和有錢沒錢的關系不是特別大。我們怎么來擺脫閱讀生活品質不高呢?
1.擁有必要的書籍儲存
我給大家幾個建議:
你必須要有一些必要的書籍儲存。人類發展到現在,積累了很多知識,如果你有一些東西不知道的話,你起步上就有問題了,缺少了一些共同溝通的語言了,我們現在遇到很多人很難談得下去。
所以我非常希望這個基座一定要比較穩固地被我們讀書人所把握,特別是被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所把握。讀每一個有文化的人必須知道的書,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
2.首先選擇母語書籍
大家問世界那么大,科目那么多,書該怎么選?我認為首先是你的母語書籍。即使到國外生活,如果對中國母語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東西不了解的話,那你也會被國外的學者看不起,這是毫無疑問的。能夠有品質的生活,你首先要有品質的人格,這個非常關鍵。
1.使自己的生命變得高貴起來
我有一個遺憾,就是和朋友們一起出去的時候,看到藝術文學的東西,朋友們往往比較漠然,或者我們講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作品、非常重要的一些作家,他們不知道。我認為這個“不知道”會嚴重影響你的生活品質,理由很簡單,不是為了顯擺,而是我的生命和人類歷史上最高貴的生命是有關的。
你們年紀很輕,很值得我這樣的人羨慕,因為你們有足夠的時間投入高貴的文化。不要在信息里浪費時間,更多地讀一些被時間和空間證明它高貴和美的東西,讓它們和你的生命連在一起。
1.在閱讀中找到自己
我講了那么多必讀的書之后,一定要強調一點,在閱讀過程當中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什么意思呢?一個歐洲的心理學家講,人有好多特殊的心理結構,并且與自己的家人心理結構全然不同。
舉一個例子,同樣是法國小說,有的人特別喜歡雨果,有的人特別喜歡巴爾扎克,完全不一樣。就表示你們閱讀的心理結構不一樣,所以你在找書的時候,其實在尋找你的心理結構。為什么會喜歡這本書,不喜歡那本書呢?為什么他和我喜歡不一樣,理由是你們的心理結構不一樣。你們在尋找同構關系,你在茫茫大海當中要尋找你的一個風帆,你在茫茫人海當中尋找那個高貴的自己。
希望大家記住:找書其實是找自己,找一個比今天的你更出色的自己。千萬不要以為我已經完成了,不,就在同樣心理結構當中,可以完成很燦爛的生命,只不過這個燦爛程度你沒找到,這太可惜了,就差一點點,你會非常精彩,差兩點就會更精彩,你為什么不去找它?所以凡是找到偉大作家當中有幾個你很喜歡的話,千萬不要放棄,你要認真地抓住,認真地閱讀。
2.通過閱讀發現更好的自己
你如果覺得完全不太看得下去的書,不要緊,放下不看,說不定過了一陣,你喜歡也有可能。我后來感覺隨著我的成長,不太喜歡雨果了,不太喜歡的原因不知道。我曾經很感謝他,但是隨著我對中國文化的深入,隨著年齡增長,我就不喜歡他的異論,不喜歡他過于夸張的描述,我是擺脫他,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我反復跟年輕人講這樣的意思,你要記住,有一個比你今天的生命更精彩的自己,有待于走過去。如果你不走過去,你就玷污了你的生命,玷污了你的名字。你本來應該更精彩,那么怎么辦呢?怎么走過去呢?找書,可能五個法國作家再加三個美國作家,可能更靠近你,那你就加,加到最后你覺得有點超越他們了,那你就更精彩。不是寫作水平,是心理建構,所以閱讀是品質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點。
1.優秀的讀書人讀書不必過多
一個人其實閱讀量不用太多,在這一點上,我可能要和很多老師們講的話相反了。不盲目看很多書的人才是聰明人,才是優秀的讀書人。
所以在讀書的問題上就像人一樣,也要減肥。為文化做減法,是我這些年不斷在提倡的。只有減才有選擇,只有選擇才有你思考的可能。讓我們所讀的書不要生來就讀,而是根據自己生命程度和結構程度來讀。讀到一定程度,我可以非常高興地說,我喜歡的書已經讀完了,我以后讀的比較少了,我可以多思考,我可以多寫作了。
美國作家辛格講,一個人總有一段時間是想的寫的比讀的更多。我當時年輕讀這篇文章的時候覺得很奇怪,一個人不應該一輩子讀書嗎?后來隨著我自己年紀大了以后才明白,只要你年輕的時候打了基礎,到后來你確實是看得更多,想得更多。看是看風景,看是看社會,而不是看書了,書反而讀得不多了。身邊的一些消息不要騷擾我們的眼睛,我們的生命比這些信息更珍貴。
2.閱讀更需要嚴謹
我們要通過閱讀來挽救自己,讓閱讀變成比較嚴謹的一件事情,不要在假閱讀和爛閱讀當中浪費生命,我們要找到最好的書目。每個人都要讀,在這個書目之外更需要發揮自己的愛好來尋找,找到我們生命通向偉大的纜繩。
記住和你有關的纜繩沒有幾條,不要以為每一本好書都是你生命的纜繩,不是,你生命的纜繩需要在圖書館的書庫里面認真地尋找。你總會抓住一條兩條,慢慢往上爬就有可能走向偉大。
同時記住,閱讀很重要,但閱讀的結果不是整天地展示,整天地顯現,如果這樣,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好的讀書人,也不是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