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日記,這個聽起來過于小兒科的話題似乎不是初中語文教學該討論的話題。關于怎樣寫日記,在小學三年級,語文老師就做了指導。可是,一般情況下,學倒是學會了,當時趁熱打鐵寫了幾篇,然后就壓根沒有這回事了。之后的小學、初中、高中階段,語文老師看重的就是各種各樣的作文訓練,日記這種寫作的表達形式漸漸被學生所遺忘,寫日記的學生少,能夠堅持每天寫日記的學生就更少了。我認為寫日記是寫好作文之根基,有了這個根基,作文之樹才能長青。所以在這里老調重彈關于日記這個事。
作為語文老師,想要激發學生對于寫日記的興趣。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是堅持寫日記的,唐代李翱就著有《南來錄》。近代的魯迅、胡適、朱自清、郁達夫、吳宓、曾國藩、黎錦熙這些文學家、語言學家、政治家們,后人透過他們的日記來研究他們的思想、學說。
韓國首位女總統樸槿惠堅持寫日記。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的《樸槿惠日記》中譯本,以樸槿惠本人親筆手書的文稿為底本,由韓國的樸槿惠研究會精細解讀,真實記錄了這位韓國首位女總統心路歷程。本書收錄了樸槿惠從青年到現在各個時期的日記,并配以時代背景。
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是德籍猶太人。她留下來的日記使她名聞遐邇。16歲死于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她的日記成為二次大戰期間納粹消滅猶太人的最佳見證,日記中展現了驚人的勇氣與毅力。
日記是最私密的表達方式,蔣介石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堅持寫日記,從1915-1972年沒間斷過,這些日記,對于中國對于蔣介石,都是歷史關口。蔣介石的一生充滿傳奇和爭議,他的日記聚斂和透析出中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等眾多事件的幕后細節、真相以及重大歷史疑問。
臺灣作家龍應臺在寫作《大江大海1949》時,查閱了很多文史資料的過程中,她有幸看到了各色人物,各種形式的日記,有最高統帥蔣介石的日記,有臺灣醫生的日記,有新幾內亞小島上日本小兵的日記,有軍艦的航海日志,這些日記的主人都湮沒在歷史的長河里,可他們所見到,所感受到的卻告訴我們怎樣看到歷史的真實。
人生有涯,日子如白駒過隙,我們,天地之蜉蝣,滄海之一粟。我們的歡笑與淚水,痛與悲,失落與得意,辛酸與屈辱,堅持與奮斗,彷徨與掙扎……我們的日子用日記來記錄,日記,記下我們的故事,砥礪我們的思想,見證我們的成長。
湖南省岳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通海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