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禮
2016年8月26日 晴
寫下這個題目,我有一種久違的感動,因為這是我上小學后寫的第一個作文題,幾十年后再寫,感到很親切。此時,我的頭腦中浮現出一個個熟悉的面孔……
的確,一個人的一生要接觸許許多多的人,在你所接觸的這些人中,能夠在你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卻又那么少。然而,正是經過時間淘汰留下來的很少的記憶,貫穿了你生命的全過程,這些在你心中留下來的人就永遠印在你的記憶里。隨著年紀的增長,這些人在你心中如同星星越來越閃亮,而最終成為你生命中的火炬,給你溫暖和信心。這個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記的人就是我讀小學和中學時的老師——鄒芳杰。
三十多年前,我那時才十幾歲,由于父親在“文革”中受到沖擊,被下放到偏遠的農村勞動改造,我們一家也離開了繁華的小鎮來到了這里,我剛好上四年級。這里簡陋的教室,陌生的環境,使我的性格變得更加沉默了。我整天悶悶不樂,上課無精打采,下課獨自遠離人群。這時,我的班主任鄒芳杰老師走進了我的世界,他沒有歧視我,跟我談心,交朋友,給我講農村的趣事,領著同學與我玩兒……漸漸地,我適應了新的環境。聽同學講,鄒先生是哈爾濱市下鄉的知識青年,外號“鄒鐵嘴”,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畢業的中學生,他很有學問,讀過很多書,說話又在理,寫得一手好書法,還會武術,因此農村中的紅白喜事都少不了他,誰家要是發生了糾紛,只要他到場一勸,都能讓大家心悅誠服。因此,他在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據說隊長都怕他幾分。但他從不欺負人,特別同情弱者。
在農村,農家子弟能讀完初中就不容易了,上高中的幾乎沒有。鄒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給我們講很多中外科學家的故事,讓我們樹立遠大理想,多讀書,可那時上哪里去找書啊,他就憑著記憶給我們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讓我們大開眼界。這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也是不允許的,好在農村民風比較純樸,再加上他的威信,隊長也就睜只眼閉只眼。現在想起,那真是我們的幸運。就這樣,他教完我小學一直到七年級,此時,中國的政治環境也漸漸發生了變化,我也臨近中學畢業了。他動員我考高中。他說:老百姓的孩子一定要多讀書,爭口氣,將來一定會有用的……我就是帶著這個信念認真讀書,最終成為班級的佼佼者,考上了高中。后來,父親也平反了。兩年后,我考入了師范專科學校,成為本村第一個大學生。現在想想,當年要是沒有鄒老師的啟發、引導,我也不可能讀高中,也就不可能考進大學,成為一名教師。
兩年的大學生活結束了,我回到了鎮中學教書。這時,鄒老師已隨大批返城的青年回到了哈爾濱,不再從事教育工作了。他在給我的信中談及這段生活時,仍然充滿感情,他認為在農村八年的教學生涯,使他的心靈得到了凈化,這是他下鄉十二年的最大收獲。他還告誡我,要耐得住寂寞,工作要勤勉,人們只看到你的成績,而沒人去量你辛勤的汗水。我牢記他的話,勤勤懇懇工作,踏踏實實做人,二十多年來,教育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業績,先后獲得國家級快速作文優秀實驗教師、省中青年教師教學能手、地市級優秀教師等稱號。同時指導學生在全國各地報刊發表習作一百余篇,自己發表教育教學文章三十余篇,得到學校和家長及社會的好評。
但我永遠明白,我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鄒芳杰老師,沒有他的引導,也就沒有我今天的成績。我永遠牢記他說的兩句話:老百姓的孩子一定要多讀書,爭口氣,將來才有出息。人們只看到你的成績,沒人去量你辛勤的汗水。的確,是鄒老師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面對生活。
如今,鄒老師已故去多年,每當學生們寫老師題材的作文時,我都不由自主的想起他,幾十年了,他成為我永遠難忘的人!
廣東省東莞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