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剛
【摘 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能、保障政權運轉以及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基礎。雖然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體制日趨完善,管理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等各個環節管理逐步規范,但仍然存在管理基礎薄弱、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資產使用、處置不規范,管理制度體系不夠健全等問題,有待規范和加以解決,以進一步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
【關鍵詞】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對策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按照財政部的統一部署,當前全國正在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核實工作,通過清查核實,暴露出一些問題。從地稅部門看,問題主要表現在:
1.資產管理基礎工作還比較薄弱。疏于日常管理,有的新增資產未及時登記入賬,游離于監管之外;有的財務上雖然登記入賬,但實物管理部門又未建賬立卡,造成賬實不符;有的將不屬于固定資產管理、核算范圍的財物也登記入賬,納入固定資產管理;有的資產已經報廢,但卻長期掛賬,未作賬務處理;有的單位處置資產隨意性大、手續不健全,未進行評估或未按管理權限報批,資產處置程序不到位。尤其是隨著征管改革的深入推進,大部分農村基層分局收縮,原分局辦公用房出現閑置,有的產權手續不完備,有的已被當地政府收回,但固定資產不能及時銷賬,造成資產數量不實,會計信息失真,不能真實反映資產的實際數量和增減變化情況。
2.資產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有的基層單位沒有嚴格執行省、市局固定資產管理規定,沒有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辦法和制度,內控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存在重購置、輕管理的現象。
3.資產管理職責不明。有的單位資產管理職責不清,分工不明,沒有將管理責任細化到分局、股室,分局、股室更沒有明確具體實物管理人。對人員工作崗位變動,固定資產未列入工作移交,資產實物與責任人脫節。
4.資產清理存在走過場的現象。有的沒有按照資產管理要求,每年至少對本單位資產進行一次清理,導致一些使用年限過長、已到報廢年限且無法使用的固定資產和計算機應用軟件,如電腦、打印機、車輛等,長期掛賬未作處置。盤盈、盤虧資產不詳實,家底不清。有的單位雖開展了清理,但未對照清理登記表進行分類編制臺賬,并按臺賬仔細盤點實物,核查盤盈、盤虧數量金額。
二、強化和規范資產管理的對策
1.規范資產日常管理,夯實管理基礎。應嚴格執行財政部下發的《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5號)、《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制定的相關管理制度,并細化成“申報-審批-購置-核算-管理-處置”基本程序進行分段管理。申報環節有購置計劃和相應的預算安排;審批環節應按照審批權限進行審批,杜絕未批先購;購置環節應對照政府采購目錄和限額標準,對屬于政府采購范圍的,必須按政府采購程序購置,要依需而購、統一采購,不搞盲目采購;核算環節做到及時登記有關賬冊,尤其是無償調入固定資產的登記管理;管理環節實行“誰使用、誰保管、誰負責”和卡片對應管理,對新增的固定資產,必須歸口管理,統一調配,調撥資產的調撥單與資產同步到位,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約,防止資產流失;處置環節應按照相應的資產管理辦法規定,依照審批權限,先審批后處置,不能先斬后奏。
2.完善資產管理制度,扎牢管理籬笆。
一是各單位應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資產管理的具體制度辦法(如固定資產登記制度、固定資產保管制度、固定資產的損壞損失賠償制度等),明確職能,細化責任,落實到人,確保資產的使用、管理和核算部門各行其職、各負其責;要建立和完善單位財務內控機制,對資產處置、報廢等操作流程等進行細化,以便管好、用好各類資產。
二是統一各項資產的領用、調撥、移交、處置、報廢等表證、單據、文書格式,實行規范化管理。
三是設立專(兼)職資產管理員,建立定期培訓制度,進行專項固定資產管理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增強管理人員對資產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業務技能和監管能力。
3.完善資產核算軟件,提高資產管理信息化水平。隨著財務核算電算化的普及運用,逐步建立起包括計劃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齊備的信息系統,將固定資產的購建、核算、處置、報廢等各項業務全部通過系統加以反映,按照管理權限的原則設置相應系統管理權限,實現固定資產的電子化管理與實時監控。當前,地稅系統固定資產管理雖然是通過固定資產管理軟件進行核算、管理,但該軟件與資產的管理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數據統計方面不完善,對同一內存或同一容量的計算機設備在統計上無法操作。建議針對不同的設備,在型號、特征、規格上進一步細化,提供可選項。如對計算機可設置內存、硬盤容量、顯示器類型等指標,便于準確登記和數據查詢。同時,在實現核算電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資產明細賬和總賬,有利于減少手工勞動,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強動態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效益。要落實好資產動態管理制度和分級管理機制,不斷提高資產使用效益。各級財務部門在報銷購置資產費用支出時,需審查是否完成資產卡片登記手續。資產管理員要熟悉“省局集中核算軟件系統”規程,嚴格按照有關規程操作,對資產增加、減少和變更要有憑有據,建立相關報批手續;接到各項資產新增、減少、變更報批手續后,應及時予以登記,便于財務會計給予確認。特別是資產在部門間進行調整轉移時,管理員必須對被調整的資產及時進行部門變更操作。
5.明確管理責任,落實責任追究。杜絕“重采購、輕管理”的現象。資產購建完成后,應及時進行測試和清點,驗收不合格的,不得辦理結算手續,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條款及時向有關供應商提出退貨或索賠。人員崗位調整時,資產調配應同步跟進。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資產進行盤點,核對賬、表、卡、物,確保賬賬、賬表、賬卡、賬物相符。進一步明確資產的保管者、使用者職責,強化管理責任,要加強對所屬資產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將資產管理工作納入部門(個人)績效考核內容,進一步加強管理,確保資產安全、完整。真正做到物有人管,人物對應,環環相連,照章理財,依法辦事。對疏于管理,造成資產流失的,要進行責任追究。
(作者單位:南城縣地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