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立
【摘 要】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頒布實施了新的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與舊的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相比,新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用語更加規范、操作性更強,對審計理論與實務起到了一定的影響。本文分析了新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對審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并提出了幾點完善審計理論與實務的對策,目的在于在新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下提高審計的水平。
【關鍵詞】新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審計理論;實務
· 引 言 ·
新的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對審計理論與實務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注冊會計師為了更好的適應新的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的要求,更應該對新準則進行深刻的理解,要按照新準則的需求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
一、新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對審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
2007年1月1日經過了系統的修訂,新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以下簡稱新審計準則)已經開始正式實施,與舊的審計準則相比新的審計準則對審計理論與實務可以起到以下的影響:
(一)滲透了審計風險的觀念
從總體上看來看,舊的審計準則是建立在傳統的審計模式之上的,其主要的缺點在于注冊會計師重視所處的外部環境,而是只重視被審計單位的內部環境,忽視了其固有的風險,只重視被審計單位的控制風險。從上述我們可以看出在舊的準則中簡單的將“審計程序執行到位”樹立為審計理念,忽視了監管環境、企業性質、行業情況、相關風險和戰略目標等。然而新審計準則對風險評估程序進行了固化,是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觀念的充分體現,是對傳統審計準則的一個很大的改進,在新準則中明確規定了注冊會計師必須履行的審計程序是風險評估。因此,在學習和執行新審計原則的首要問題是注冊會計師要樹立審計風險理念,強化風險意識,對職業要保持一個懷疑的態度。
(二)審計流程對審計實務的影響
在新審計準則下審計風險模型發生了變化,這樣導致了審計流程也發生了變化,審計流程在舊審計準則下被分為了以下四個部分即:對內控的了解、對被審計單位情況的了解、控制測試、實質性測試。然而在新審計準則對審計流程進行了改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審計流程的實施效果,將審計流程劃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被審計單位的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第二部分是實質性程序,主要是及時的發現錯報,有效的降低檢查的風險;第三部分是進行必要的控制測試,主要的目的是保證糾正錯報方面的有效性。
從審計流程來看雖然在新審計準則中少了一個流程,但是實質上是進行了合并,在新審計準則中特別強調了,無論采用何種程序注冊會計師都應該對一切賬戶余額、各類交易等設計實質性的程序。由于在新審計準則中將實質性程序和控制測試程序統一的稱為“進一步審計程序”,因此在新審計準則中也可以簡單的將審計程序分為以下兩個板塊,即“進一步審計程序”和“風險評估程序”。
(三)審計風險模型對審計實務的影響
審計風險模型在舊審計準則中的審計風險等于固有風險乘以控制風險再乘以檢查風險。雖然在舊審計準則中要求了要對風險進行評估,但是在風險類型的制約下對風險評估經常會發生不能規范執行的問題,然而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出現,新審計準則樹立了新的審計理念,啟用了新的審計風險類型即:審計風險等于重大錯報風險乘以檢查風險。在新審計準則的要求下,今后注冊會計師在處理審計實務的過程中應該按照審計風險模型來計劃和執行審計程序。注冊會計師要提高發現錯報財務報表風險的能力,要加大對審計風險的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對財務報表錯報的審計效率,更好的實現財務報表的目標,適應新審計準則的要求。
二、提高審計理論和實務的對策
(一)培育良好的準則環境
良好的準則環境是新審計準則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之一,培育良好的準則環境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引進先進的技術手段、建立有效的資本市場、加大行業監管力度、建立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機制等方面,構建審計準則環境是新準則運用的重要保障。因此培育良好準則環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改善經濟環境。一方面要建立起有效的資本市場,這樣既能夠提高公眾對注冊會計師執業行業的認知程度,又能夠提高對審計質量的要求,可以起到規范審計市場的作用。
其次,加強人才建設。新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對注冊會計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強對審計人員隊伍的建設,要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日常培訓工作,要讓注冊會計師認識到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夠在審計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同時,也要保證注冊會計師掌握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這樣才能夠在新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下保證注冊會計師素質得到提高。
再次,加強信息化建設。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數據庫系統,這樣就可以有效的解決注冊執業行業收集信息困難的難題,因此注冊會計師行業要通過與相關部門的聯合,建立起數據庫就可以及時的更新收集的信息,保證注冊會計師可以及時準確的審計信息,避免在收集信息上花費大量的審計資源;另一方面可以開發一套評估審計風險的系統,可以由行業協會建立起“風險資源庫”,將具有特點的審計案例儲存起來,可以方便注冊會計師及時的查詢,提高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工作效率。
最后,完善法制環境。完善的法律環境可以對新準則的執行和實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強行業監管力度,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機構是中注協,因此中注協要加強監管的力度,監督注冊會計師按照新準則的要求進行執業。這樣就可以及時的發現違反新準則的行為進行處罰,并將處罰落實到實處;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法律法規中僅僅明確規定了會計師事務所的民事賠償責任,并沒有涉及到注冊會計師的民事賠償,這樣就降低了注冊會計師的風險意識。因此法律法規體系也要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民事責任進行研究,要根據時代發展的變化修訂《證券法》、《公司法》、《注冊會計師法》,不斷建立健全注冊會計師法律法規體系。
(二)保證準則制定機制的合理性
為了更好的使新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能夠適應我國發展的現狀,因此要從以下幾點出發來改進新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
首先,樹立制定準則的合理觀念。準則的制定要趨同,也要有所不同,既要與國際準則相趨同,也要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執業準則。
其次,要對執業準則的制定程序進行完善。要從實際的情況出發,來選定執業準則的項目,不能隨著國際準則的變動而盲目的變動,要針對實際工作中的實務來制定新的執業準則,要保證項目準則的制定要滿足相關利益者的需要。在項目具體內容的擬定上,準則制定的人員必須對國際準則有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引用國際準則的相關術語,這就不會出現斷章取義的問題出現,使準則更加讓人通俗易懂,準則形式化嚴重。
再次,要對準則進行量力而行。制定準則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對于像我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審計實踐工作已經經歷了上百年,可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一下子照搬國際準則,就會導致執業人員不能及時的消化準則的具體內容,因此準則的制定實施要一步步來,要量力而行。
三、總結
綜上所述,新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對審計理論與實務可以起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國注冊會計師要認識到新舊執業準則中的不同之處,要采用科學合理的對策來適應新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帶來的變化,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審計職業素質水平,更好的為廣大審計單位提供較好的審計服務。
參考文獻
[1]芮懷漣,王詩儀,畢馬威.審計收費與審計質量[N].財會信報,2013.
[2]衛建國,李雪蘋,蔣星東,王玲.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管理狀況研究——基于廣州市的問卷調查分析[A].全國內部審計理論研討優秀論文集,2013.
(作者單位:常州恒泰聯合會計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