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國


義烏市地處浙江中部,歷史悠久,是享譽海內外的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譽為“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
近幾年,許多在義烏生活、工作或經常到義烏出差的外地人會發現,如今義烏不僅小商品市場聞名海內外,義烏城市公園和綠色也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生態。
對于義烏這座森林城市這幾年的綠色變化,義烏國際商貿城的一位女老板傅妙玲就深有感觸。10月12日,面對記者的采訪,傅妙玲者說:“前兩天,幾位也門的外商和我們一起吃飯,說起義烏的變化時,他們不停地稱贊變化太大了,城市變綠了,看出去和上海、杭州差不多!”
傅妙玲在義烏做木工藝品生意。她告訴記者,自己的產品在國內外都有銷售,銷往國際市場的量更大。原料主要來自浙江等地。這幾年,她的生意越做越大。
城市綠肺,讓綠色浸潤城市
2015年11月23日,在安徽宣城召開的2015中國城市森林建設座談會上,義烏被正式授予“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
把整座城市當作一個大花園來建設,加大城市綠化提升改造力度,積極推進公園廣場建設和街道道路綠化,營造生態綠地、城市片林和環城林帶,是義烏市的經驗。他們相繼建成了稠州公園、繡湖公園、孝子祠公園等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公園、綠地,不僅讓傳統的山水風貌得以凸現,園林景觀質量得到提升,更讓綠色浸潤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展現了新時代商城義烏特色的森林城市風貌。
義烏市委常委、副市長周麗水說,牢固樹立“抓創森就是抓環境、抓生態、抓轉型、抓發展、抓民生”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一手抓小商品市場的發展,一手抓生活品質的提升。強調“多種樹、先種樹、種好樹、管好樹”,以城市森林的營造、提檔,推動城市面貌的轉型、提升。
2007年義烏啟動森林城市創建工作,8年多的時間為義烏市民帶來的是生態的福利,普惠的福利。2012年以來,義烏市通過實施城市綠肺、森林通道、森林河道、森林村莊、森林田園、森林產業等造林綠化工程,全市4年新造林面積2276公頃。
在實施城市綠肺工程中,義烏市建成繡湖公園、賓王公園等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公園綠地,在最繁華的國際商貿城區塊,義烏市政府毅然放棄了對這片地方的商業開發,劃出65公頃黃金寶地,建成義烏國際雕塑公園。
孩子在小徑上玩耍奔跑,長輩在后面慈祥注目,悅耳的歡笑聲在綠地和樹林間回蕩……每天臨近傍晚,江南三小區內的公園就熱鬧起來,長輩接上放學的小孩,大家不約而同會在這里停留一會享受著濃濃的綠意。“以前這一帶綠化少,我們只能到馬路上遛遛,找塊空地舒展一下身體,現在家門口就有公園,方便安全又秀美,生活變得更富有樂趣了。”家住附近的陳大爺說。
如今,長9公里的江濱綠廓已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和市民理想的休閑場所。記者走在總面積200余公頃的江濱綠廊上,看著一個又一個漂亮的綠色景觀,頓覺心曠神怡。很多市民在江濱綠廊一帶鍛煉、散步,這一帶的江堤上人們都在享受森林景觀。當我們行走在江濱綠廊,時不時能夠看見頭裹紗巾,身披黑袍的中東婦女推著童車,在江濱呼吸中國江南所獨有的清新空氣,享受著江風拂過的愉悅。來自異國他鄉的人們,對義烏無所不在的滿眼的綠意,充滿了喜愛。如今的義烏江兩岸,早已是滿目蔥郁,綠意盎然;城市里,一座座森林公園則顯山露水。
通過實施森林通道工程,義烏形成了獨特的綠色走廊。他們注重與周邊自然、人文景觀的結合與協調,堅持“綠隨路建”。并通過重點引進和培育苗圃基地等,形成道路兩側的綠色林帶,建成了如金義東南線、S103省道、S310省道、環城路、浙贛鐵路等一批綠化示范路。投資2.5億元,建成長度21.5公里、面積1500余畝的五洲大道、四海大道兩側森林通道。新完成農村公路綠化及改造長度397.188公里。市內各種道路綠化里程共計523.312公里,使得現有道路的綠化率達到了91.45%。
通過實施森林河道工程,形成了特有的濱水風光帶。結合“萬里清水河道”治理、“五水共治”行動,按照“林水相依、水清岸綠”的理念,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綠化模式,以義烏江、大陳江、洪巡溪及其主要支流兩岸綠化為重點,建設兩岸水源保護林和風景帶。新完成綠化及改造長度183.44公里,目前全市的水岸綠化率達到了92.25%。
森林村莊,讓村民倚林而居
從2003年開始,義烏大力推進以村莊道路、庭院、宅旁及公共綠地建設為重點的村莊綠化工作。特別是2008年開始,全面實施以“喬木為主、片林為主、鄉土樹種為主、中大苗為主”的綠色村莊工程,2011年開始全面實施森林村莊工程。
實施森林村莊工程,建設美麗鄉村。2011年在完成待整治村綠化、綠化示范村建設的基礎上,按照“喬木為主、片林為主、鄉土樹種為主”的要求,抓重點、抓亮點、抓示范,加強改造提升,積極開展村莊綠化和森林村莊創建活動,逐步形成“道路河道喬木林、公園綠地休憩林、村莊周圍護村林、平原農田防護林”的森林格局,建設了一批環境優美、生態和諧、各具特色的森林村莊。全市累計建成浙江省綠化示范村39個、森林城鎮5個、森林村莊12個,金華市綠化示范村166個、森林村莊31個,義烏市綠化示范村350個、森林村莊198個。
佛堂鎮的魯雅村是義烏市“森林村莊”建設的典型,2004年魯雅村就被評為省級綠化示范村;到了2012年,更是成功創建成為浙江省“森林村莊”。如今的魯雅村,仿佛一個綠色大花園,這里綠樹成蔭,道路兩邊、農居周圍,隨處可見高大的喬木。初春時節,香樟、楊柳讓活動小廣場邊的的綠化帶綠意盎然;盛夏來臨,在羅漢松、龍爪槐樹下乘涼休憩;深秋時節,海棠、桂花競相開放;隆冬時節,也還有鐵樹點綴。一年四季,煞是好看。
據魯雅村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一直以來,魯雅村都十分注重村莊綠化工作,早在2012年初就成立了“森林村創建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根據每年的實際情況,制定綠化年度實施計劃。僅在2012年就先后投入資金一百多萬元,喬木片林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超過8平方米。在平時工作中不僅加大森林村創建的宣傳力度,還逐戶進行支持度調查,取得了所有村民的支持。大家都認為森林村的創建有利于生活環境的改善。
實施生態公益林工程。建立了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體的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機制,市級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全部按省重點公益林補償標準執行。全市現有生態公益林50.96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59.3%。生態補償標準由2001年的每畝1元提高到2015年的27元,累計發放林農補助7023萬元。落實封管育措施,建成重點生態公益林優質林分19萬畝。
實施森林提質工程。對高速公路、鐵路等交通干線兩側,森林災害高發地區、城鎮周圍等區域,實施森林撫育、針葉林闊葉化改造和環城生態風景林建設,培育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提高林分質量,增強森林的生態、經濟和景觀功能。投資5639萬元,完成建設面積6277公頃。
實施森林資源保護工程。健全了森林消防工作責任制,建立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落實體系;健全了督查、管火、撲救三支隊伍。建立了網絡化、全覆蓋、無盲點的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網絡。編制了《義烏市林地保護與利用規劃》,逐步形成“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合理供地、節約用地、占補平衡”的林地管理機制。
森林產業,讓綠色創造財富
義烏堅持“種樹就是種文化”,使森林成為城市精神的重要載體。
創新載體做好全民創森文章。義烏市四套班子領導每年春節上班第一天帶頭參加義務植樹活動;“造紀念林”、“植紀念樹”、“青春裝點新農村——農村綠地認養”、“爸爸帶我去種樹”等活動精彩紛呈;打造互聯網+綠化建設模式,開發建設“綠色義烏共建網”,實現常態化、持續性、全景式展示城鄉綠化成果,普及綠化知識,提供網上認種、認建、認養、認捐樹木服務,有效拓寬義務植樹形式,網站累計推出認建地塊113個,認種樹木10229株,共有11201家單位和個人參與網上認建認種認捐活動,總計金額538萬余元。從2012年以來,全市共有152.06萬人次通過各種形式參加義務植樹,義務植樹盡責率達85.81%。
積極做透森林友誼文章。近年來積極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承辦了中非民間論壇、中國北歐青年領軍者論壇等系列高規格國際會議,邀請外國元首和政要種下友誼林,讓森林見證合作;積極為非洲等地林業工作者提供教育培訓,讓森林傳播中國夢。
創新做深森林文化文章。堅持綠化與文化有機結合,先后建成講述烏傷歷史的孝子祠公園、紀念鄉賢的駱賓王公園,緬懷先烈的長城公園,以及弘揚雞毛換糖精神的撥浪鼓廣場等。開發“古樹名木檔案管理系統”,出版《古樹吟》喚起市民保護古樹名木的強烈意識。充分利用各類媒體開展多視角、全方位創森宣傳,2012年以來,有28.86萬人次參加各類生態科普活動。
義烏依托市場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用森林城市建設成果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動各地農民增收,共享森林經濟。2015年全市林業行業總產值達180.8億元。
大力發展林產基地。建成了以赤岸、佛堂、義亭為中心的花卉苗木產業帶,花卉苗木種植面積達3.6萬畝;做大做強了以義烏大棗為主的干果產業帶,以獼猴桃為主的水果產業帶,以竹筍兩用林和食用筍竹為主的竹產業帶,經濟林面積發展到7.4萬余畝;建設了蘇溪花卉苗木示范區、大陳鎮獼猴桃示范區2個林業主導產業示范區和蘇溪中藥精品園、佛堂苗木精品園、赤岸桂花精品園等林業特色精品園3個。
“我家這片土地自打種上獼猴桃果樹,靠著賣獼猴桃和農家樂旅游,收入增多了,環境變好了,人也舒心了。”日前,大陳鎮巖界村村民徐宏靈開心地告訴記者。徐宏靈的經歷,印證了全市發展林業帶來山綠民富、生態改善的喜人變化。
徐宏靈是大陳鎮獼猴桃示范區參與村民中的一員。大陳鎮獼猴桃示范區位于大陳鎮馬畈村、溪后村、巖界村、上坑仁村,總投資3130萬元,面積達1205畝,是集生產示范、觀光旅游及經濟效益多功能于一體,將現代林業與休閑旅游業的有機結合的觀光林業項目。
積極打造森林創客平臺。抓住義烏內外貿網商密度分別居全國第一和第二的優勢,培育了一批年銷售千萬、上億的森林電商創客。比如劉鵬飛用竹子和紙制作孔明燈,年銷售超3億元,帶動上萬農民減貧。我們還積極培育家具、工藝品、相框等優勢竹木加工業800余家,王斌、年年紅、華鴻等企業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森林產品加工基地;全市經濟林面積達7.4萬畝。
積極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義烏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與創建國際商務旅游目的地城市緊密結合,依托超過8000畝的華溪森林公園等生態資源,引入總投資278億元的未來城旅游綜合體;依托山地森林資源,引入投資均超50億元的中青旅望道時光小鎮、法國勒芒汽車小鎮項目。結合美麗鄉村等建設,發展特色旅游,赤岸西海,上溪十里桃花塢,大陳馬畈奇幻樂園、九都風情,城西何斯路村生態休閑游等項目相繼建成。
每逢節假日和雙休日,義烏華溪森林公園這個森林“氧吧”就吸引了無數游客登山游玩。市民周先生更是爬山達人,每天早生都要動員全家去爬山,“爬山是為了鍛煉身體。如今森林公園建設得越來越好,峰巒層疊,風景很是宜人。健身、游玩兩不誤。”
大力發展林業會展業。由國家林業局、浙江省政府主辦的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連續舉辦8屆已成為中國規格最高、亞太地區規模最大、行業影響力最廣泛的國際性林業盛會,是國內首個通過UFI認證的農林類展會,被譽為“林業奧運會”、“林業廣交會”,成為中國林業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新標準發布、展示與交流的重要平臺,有力地促進了林產品國際貿易。
森林城市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義烏將進一步鞏固“創森”成果,進一步提高城市森林建設水平,把義烏建設成為森林掩映、宜居宜業的國際商貿
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