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梅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打破了常規,擺脫了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為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益帶來了新的活力。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不斷的嘗試和探究,希望通過有效的教學幫助高中生健康快樂的成長。通過《荷塘月色》的教學,探討對高中新課程的啟示。
高中語文課程改革教學目標一、明確高中語文教學目標,與新課程緊密結合
高中語文新課程提出,語文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生存。所以,在新時期語文教學必須確立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并且能夠體現出現代化教學的特色。《荷塘月色》,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它的主要特色,所以在教學時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現象,這篇課文要求高中生整體感知,理解作者淡淡的憂愁與淡淡的喜悅夾雜在一起的思想感情,體味通感、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藝術效果等。有了以上明確的目標,語文教師再進行教學時就會有動力和方向,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圍繞教學目標,引導高中生自主學習,深入理解朱自清先生精于構思、巧于布局的能力以及詳略得當、新穎自然的寫作手法,進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二、新課的引入要突出重點,從而帶動整篇教學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語文新課的引入上必須要注重策略,突出重點,為語文教學做好鋪墊,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新課的引入時不用面面俱到,只要恰如其分地突出一個知識點,然后進行延伸拓展,就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引入《荷塘月色》時,語文教師可以先與學生進行互動,請高中生說出以前學過的關于荷花的詩句,一方面,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另一方面,也做到新舊知識的有效銜接,豐富高中生的視野。在互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從“一切景語皆情語”著手,利用大屏幕給學生展示三篇文章的選段,分別是《春》《背影》《匆匆》,這三篇文章都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但并不是同一類型的散文,《春》以寫景為主,《背影》以敘事為主,《匆匆》以說理為主。我讓學生先通過對這三個選段的欣賞,對作者有簡單的了解,能夠產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然后結束導入:同學們,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非常優美,那么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荷塘月色》。
三、課堂教學滲透情感教育,為高中生準確定位
情感教育是新課改的要求,是素質教育在高中階段的重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不僅能夠改善師生關系,提高學習效率,還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健康的身心和高尚的情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高中語文教師要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再現文學作品中的意境,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情感的熏陶,給高中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平臺。比如,在講授《荷塘月色》時,文章開篇就是“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以下處處關聯著這種不寧靜的心情。比如,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作者不滿于現實,又不得不回到現實,憂愁的情緒籠罩著全文。但是,作者的情感是復雜的,與淡淡的憂傷相伴隨的是淡淡的喜悅,文中寫到: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沒有月光的晚上,這條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是淡淡的??梢?,淡淡的喜悅同樣籠罩著全文。在對課文的學習中,使學生看到一個既向往光明,又不敢走向光明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身影,讓學生在分析作者的時候不再單一和片面,要從多角度去打開思維,深刻領會作者的真情實感。
四、提倡語文課創造性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
近年來,高中語文創造性教學理念被提上日程,越來越多的高中語文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創新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構建開放高效的語文課堂,使高中生能夠更加活躍,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在教學中要注重高中生的主體作用,給高中生發言權和話語權,改變傳統“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比如,朗讀《荷塘月色》時,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舒緩的音樂,然后利用多媒體渲染一種月夜在荷塘邊散步的情境,讓學生伴隨著音樂朗讀課文,這樣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高中語文新課程要求高中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學時會給學生創造合作的機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文中表現作者內心活動的句子,并請學生探究動詞與疊字疊詞的運用手法,為作文寫作增加素材。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通過《荷塘月色》的教學,筆者發現,很多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還有待進一步的改進和創新,對于開展高中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施瑋.追尋經典文本的陌生化——《荷塘月色》教學案例的啟示[J].課程教育研究,2015,(08).
[2]白平.淺談《荷塘月色》圓形結構對議論文寫作的啟示[J].語數外學習,2014,(11).
[3]彭群.多方調動,立體課堂——新課程下《荷塘月色》教學新探索[J].校園英語,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