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莎(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三門峽 472000)
中小戶型住宅靈活可變性設計
宋 莎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三門峽 472000)
對影響可變性住宅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適合中小戶型住宅靈活可變性的策略,從空間設計方法和技術設計方法兩方面進行考慮,為其他類型建筑靈活可變性設計提供參考。
中小戶型;靈活性;可變性
經濟的快速發展,大戶型住宅面積大且總房價高使得許多購房者望而卻步,不僅不能解決這部分人群的需求且造成資源浪費,中小戶型卻能滿足這種需求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對中小戶型住宅進行靈活可變性設計非常有必要。
1.1 概念
靈活可變性住宅,是指通過改變住宅套型平面空間的組合方式、數量、形態以及尺寸等,使住宅能適應使用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成為一個可持續使用的商品,從而大大提高住宅的使用壽命[1]。
1.2 必要性
1.2.1 空間個性化
中小戶型住宅空間有限,居住者家庭結構不同,其職業、社交、興趣愛好等因素不同,其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例如娛樂型、研究型、居家型等家庭對住宅室內布局、空間形態及面積大小等需求各不相同),住宅的標準化設計不能滿足個性化家庭的生活需求。
1.2.2 時間可變性
一個家庭住戶隨著人口結構的演變、社會生活模式的改變或當居住水平達到一定目標后,其對套型的要求會相應地出現變化,住宅也要能實現這種時間可變性。其次,對于一次投資購買的住宅,其套型規模在很長時間內保持不變,則難以滿足家庭規模隨著時間的推移所發生的變化的需求。
1.2.3 居住舒適性
我國人多地少,為滿足大多數人居住需求人均居住面積的增加的可能性小。經濟增長迅速,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新的家用設備、電子產品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要想在有限的面積內過著舒適的生活,就需要住宅室內空間功能多且靈活可變。
1.2.4 節約社會資源
在住宅的結構壽命結束之前,大多數使用壽命都不能滿足人們使用需求,最終的命運就是被拆除,造成很多資源的浪費。為了響應國家創建節約型社會的口號,對于這種不能滿足人們使用需求的住宅,對其室內空間進行靈活可變性設計來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節約社會資源同時也保護了環境。
2.1 居住需求
家庭結構類型及年齡段不同對居住需求也不盡相同,在住宅可變性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僅關系到是否進行調整,也關系到如何進行改變。例如同樣的兩室一廳,對于單身人員來說,人數少可改變的限制比較小,但是對于有孩子的家庭來說,根據孩子成長過程對空間的需求發生著改變,同一空間可能經歷多次改變,相對復雜。
2.2 技術方面
中小戶型住宅靈活可變性受到結構類型及管線布置形式等技術方面的因素影響。如早期建造的房屋結構形式為磚混結構,針對這一結構形式,住宅靈活可變性的可能性受到了極大制約;國內建造的大多數住宅樓其管線布置多為豎向,這就限制了廚衛空間的隨意變動性。
2.3 經濟方面
購房者常常把資金用于首次裝修,而不愿意把資金用在對住宅空間結構進行調整上,認為是浪費。對住宅進行可變性設計,從長遠看,隨著時間的推移,家庭結構大都發生了很大改變,而對住宅空間進行略調,雖然花費一部分經費卻能帶來居住的舒適性及發揮住宅的最大功效。
靈活可變性住宅設計是基于適應家庭結構的改變和居民生活方式變化的一種設計,它是解決目前住宅的標準化設計與住戶的個性化居住方式之間矛盾的最好途徑,主要從空間設計方法和技術設計方法兩方面入手。
3.1 空間設計方法
3.1.1 空間分割
空間分割分為套內整體分割和局部分割。套內整體分割在不改變外墻、衛生間及廚房的基礎上,對室內其他空間進行整體分割。針對這種空間方式,設計時建筑結構形式應該選擇框架結構,整個空間無承重墻空間比較靈活,可以根據住戶的需求進行合理分析。
圖1為框架大空間平面,室內使用面積47.4 m2,除了衛生間廚房的位置固定外其他空間是開敞空間。對該戶型進行整體分割,根據居住者家庭結構(快樂單身、二人世界、三口之家、二人相依)發生變化而對功能空間進行相應調整,以滿足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居住需求且增加房屋的自身價值??鞓穯紊頃r期可將開敞空間劃分為居住、娛樂、交往三部分,其中居住與娛樂空間可用隔斷進行劃分。二人世界要考慮家庭結構調整,空間分為兩部分臥室和客房(兼做書房),同時三口之家也適合與該布局。二人相依這個階段身體各方面還可以,考慮到居住的舒適性可以保留一間臥室,其他空間可以根據居住者興趣愛好進行自由靈活布置(如換成大的餐桌、沙發組合滿足周末與子女一起共享天倫之樂)。
套內局部分割設計策略通過輕質可拆卸隔墻或者固定家具增減、位置改變等來實現空間分隔,滿足家庭可變性的需求。具體情況就是在套內大部分功能已經確定的情況下留出一些不確定的功能空間,住戶可通過對這些不明確的功能區域采用輕質隔斷、家具隔斷和各種軟質隔斷,充分發揮其對空間限而不定的作用,讓住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賦予其各自不同的功能。大空間可以根據實際使用分為幾個小空間(臥室空間比較大,可以根據需要劃分為工作區、休閑區、儲藏區等)。

圖1 按需求進行空間整體分割
3.1.2 空間組合
中小戶型一般建筑面積不大,為了適應家庭結構的調整,可以在水平方向將多個小空間合并成大空間或者多個小戶型進行合并組合成一戶(圖2)。對空間進行組合可能出現空間小、面積大、戶數少的情況。
大多數住宅戶型組合都是由小戶型B和中型戶型A組成,詳見圖2a,以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當居住者家庭結構發生變化,可以根據情況在原來封閉的墻面開設預留門洞或者封閉戶門可將A、B戶型合并成一戶C1戶型,并將B戶型局部進行調整變成四室兩廳來適應家庭成員增多的需求,詳見圖2b;兩戶合并成一戶只是增加一道門其他設施完全不變(C2戶型),詳見圖2c,這種變化不僅保證兩代人(核心戶和老年戶)獨立的生活空間同時增加了兩代人的感情交流,達到了空間組合的不同需求。

圖2 按需求進行空間組合
3.1.3 空間調劑
空間調劑其方法是使同一樓層相鄰兩住戶在結構允許的條件下通過在隔墻或上下樓層的樓板進行拆卸,或在分戶隔墻和樓板上預留洞口以備連通。這種套型間的空間調劑是通過對空間聯系和分隔的簡單改造,即在相鄰的套型單元之間有一個或多個空間,此空間可以從一個套型單元劃給相鄰另一個套型單元,從而縮小面積、減少房間數;反之也可從另一個套型單元中獲取此空間,從而擴大面積、增加房間數。在某些情況下它也可以發展成為合并式套型。
3.1.4 自由空間
自由空間這種空間自由性比較大,但對結構形式和管網設計有較高的要求且造價高(前面三種空間設計方法基本上是廚房、衛生間等較復雜的空間保持不變,其他空間發生改變)。目前國外有這種空間形式(即結構采用梅花樁式空心柱,柱內暗藏管線),可以實現套內整體空間自由改變。
3.2 技術設計方法
3.2.1 結構體系選擇
住宅建筑的結構形式直接決定著空間靈活可變性,因此合適的結構形式是實現空間靈活可變性的前提條件。目前我國住宅結構類型有磚混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等結構形式)。
早期建造的住宅多采用磚混結構,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采用在單元分隔墻中預留門洞來調整單元大小和套型,實現室內空間的可變性;其次,位于首層住宅利用自身有利條件可以通過擴展陽臺等位置空間來緩解建筑面積小的問題,同時滿足住宅靈活可變性的設計要求。
框架結構空間自由度較高,可以進行靈活可變性設計,但是側向剛度小,在強震下容易產生較大位移。隨著建筑高度增加,截面尺寸配筋增大且突出墻面,影響住宅空間的使用,因此框架結構不適合層數超過15層的住宅進行靈活可變性設計。剪力墻結構由于剪力墻分布間距有限制,不適宜大空間布置,靈活可變性相對差點??蚣?剪力墻結構在局部大空間采用框架結構同時采用剪力墻來提高建筑的抗側剛度,建筑層數不受限制,這種結構形式有利于空間分隔墻的變動,靈活可變性最強。
3.2.2 可變墻選擇
為使住宅空間進行靈活可變性設計,可變分隔墻的選擇就變得特別重要。目前采用的可變分隔墻的材料有輕質隔墻、家具隔斷、門式活動可變墻。輕質隔墻(如輕鋼紙面石膏板)可以用于室內任何地方(如衛生間、廚房等一些特殊區域進行一些輔助處理),花費少工藝簡單卻能在最短時間實現室內空間的變化;家具隔斷就是使用較高大的家具對室內空間進行分割的一種好方法,自由性比較大,隔音效果差;門式活動可變墻主要用于經常變化的室內空間功能分隔[2],在形式上有移門、折疊門,門兩側的空間可以隨時合并成一個如廚房和餐廳、臥室與書房等空間。在空間比較小同時有擔負著多種功能且各種功能又不互相干擾的情況下,比較適合選擇門式活動可變墻。
3.2.3 管線布置
豎向管線布置為住宅靈活可變性帶來諸多不便,但是國內大多數住宅都是采用這種形式,針對這種情況在設計時管線的布局應預留未來發展空間,在高層住宅中豎管應該集中布置在管道井或者管道墻內并設置接口,且管道井靠近交通核和柱子集中布置,便于外墻一側獲得較為完整的大空間。橫向管網布置可以解決豎向管線的缺點,為廚衛空間的靈活可變性提供技術支持。
中小戶型住宅是主力軍,對住宅進行靈活可變性設計既要滿足節約能源且又能適應家庭結構變化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根據不同的結構形式選擇合適的空間設計方法、不同規格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可變墻。由此可見,靈活可變性住宅設計應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結合家庭結構的變化進行靈活可變性設計以滿足不同階段的需求,實現價值最大化。
[1] 趙小龍.居住建筑設計[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13.
[2] 孫立新.住宅室內空間的可變性及適應性研究[D].江南大學,2003.
宋莎(1987~),女,碩士,助教,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及其理論方面研究。
TU241.03
A
[定稿日期]20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