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東亞
內容摘要: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經受挫折人人不可避免。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肩負國家繁榮重任,承擔民族振興使命。加強其困難和挫折教育,磨礪其經受挫折能力,是個體發展之需,也是國家發展之急。
關健詞:中學生 挫折教育 挫折能力 思考
一.中學生挫折能力現狀
一是“溫室”培育。在當代,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物質生活比較富裕,深受家長的溺愛,處處養尊處優,受到家長和老師們無微不至的呵護照顧,很多事情都由家長幫辦,稱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遇到什么事,有人為他們想辦法,照顧得無微不至。
二是不夠成熟。中學生隨著年齡的成長,心理和生理的逐漸成熟,獨立意識的逐漸形成,他們既渴望獨立,又希望依賴,但由于社會閱歷較淺,心理發展未完全成熟,因此,意志力比較薄弱,一旦生活中出現一些挫折、困難、失敗,孩子的心理就會失去平衡,而對一些問題,就會逃避,難以接受。
三是抗挫較弱。許多中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一遇到困難、挫折時,不知道如何應對,不會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去解決,而往往采取回避、逃脫的方式,有的甚至輕生釀成悲劇。有的學生遇到同學間人際關系出現障礙時,內心產生焦慮,但不是采取積極的態度調節情緒、解決問題,而是一味地苦惱。
二.挫折教育重要且必要
1.挫折教育是社會發展需要。一個有著堅強心理素質的民族才是真正堅強的民族,一代兒童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態度,其實就代表了未來這個民族的基本素質?,F在社會是競爭社會,尤其是人才的競爭,這就要求青少年必須要有自主性和創造性,我們的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對青少年加強挫折教育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
2.挫折教育是家校培育需要。一些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給孩子過多過細的照顧保護,造成孩子依賴性很強,自覺性和獨立性差。同時,一些家長和教師在教育觀念上存在偏差——重知識技能傳授,輕能力培養,尤其是對孩子應付挫折能力的培養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大量事實證明目前學生的耐挫能力很差,遇到失敗若沒有家長或老師的正確引導,是無法走出困境的。
3.挫折教育是個體發展需要。挫折無處不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不可能是鮮花鋪就的坦途,可能會遇到荊棘或沼澤,可能要經受挫折和委屈。如果不采取適當的措施和途徑給他們“種一下牛痘”、“打一下預防針”,補上這一課,將來他們就有可能在艱苦、復雜的情況面前無所適從,在困難和挫折的風浪面前難以應付。
三.五方著力提升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種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信心、恒心,增強學生對挫折的承受力、應變力、克服力,培養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質教育,需要從不同層面著力,從而形成挫折教育整體效果。
1.啟迪思想,教育學生順勢而為。在現實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給學生貫徹遭受挫折的思想,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致于遭到挫折便束手無策。老師要教育學生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有敢于面對現實的勇氣,在逆境中也能夠順利走出來,滿懷激情地擁抱生活。
2.創設情境,鍛煉學生逆境奮發?!捌D難困苦,玉汝于成”,困難和挫折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培養自強精神。提供智謀的挫折情境以鍛煉孩子的挫折耐受力,許多挫折是現實生活中不常遇到的,主動創設挫折情境更具有預防性和針對性,能彌補自然挫折情境的不足。
3.以身作則,激勵學生趕學比超。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具體榜樣形象的感染下,學生能加深對挫折的認識,激起內在的上進熱情,把挫折轉化為自我鍛煉成長的自覺行為。而最好的榜樣是學生身邊的教師和同學,因此教師可通過小榜樣戰勝挫折的事例感染學生,這些事實都發生在同學們身邊,使他們感受深刻的挫折教育。
4.因材施教,促進學生整體推進。把挫折教育狹義地理解為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這與挫折教育的本義是相去甚遠的。挫折教育對于教師來說是如何引導受挫折的孩子,讓他們懂得挫折與競爭相伴隨,要成功必須戰勝挫折,從而培養孩子受挫折的能力和堅強的意志。由于人與人在氣質、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著種種差異,同一挫折對不同的孩子產生的心理反應不同,因此,教師對孩子的挫折教育要因材施教。
5.多方切入,增進學生全面提升。挫折教育需要從“愛”、“合”“度”“異”“恒”等方面加以整體推進?!皭邸奔丛诖煺劢逃倪^程中,以真誠貫穿整個挫折教育的始終,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感受教師的愛;“合”即挫折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做到認識一致、態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動一致,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度”即挫折教育必須注意適度和適量,能激勵學生克服困難,奮力追求;“異”即根據不同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性格類型采取不同方式的挫折教育;“恒”即挫折教育不是靠短時集中的突擊訓練,這需要貫穿于整個成長過程中。
(作者單位:江西九江市鶴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