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衡
日本女性的社會地位在長期的歷史變化中經歷了兩個重要轉折點:明治維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社會變化的發生必定是人們的社會地位和意識形態的變化。那么,本文就這兩個轉折點來分析日本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就業意識的變化。
明治維新以前,日本的女性完全是男性的隨從者成為社會的地位,幾乎沒有,農業一樣的社會最底層的職業從事只能。幸運的是,那個時候傳教士引進了基督教世界的男女平等的思想。
明治政府在1889年明治民法制定,明治的民法是一夫一妻制,婚姻自由,夫婦的平等權利的宣言,妾制公然廢除了。這是在日本的歷史中,第一次被女性用法律的權利。明治民法縮短日本和歐美國家的民法的距離。這個時期日本的女性有教育的機會,第一次向職業道路上上升的需求,開始了就業的意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言無條件投降。美國對日本解除了武裝和非軍事化、和平、民主的原則,實行了一系列體制改革。1945年10月,美國向日本首相口述的民主化的5項命令中,第一條解放女性,對選舉權為女性。日本戰后日本女性獲得了真正的平等地位和教育權利和政治上的權利和工作的權利。在政治的舞臺上也出現了女性的身影。那時候日本的女性的就業意識漸漸地強,日本女性的就業狀況也產生了顯著的變化。
日本傳統的女性賢妻良母型,所以結婚就辭掉工作和結婚前,生兒育后工作的想法是比較普遍。從日本的女性的整體情況來看,就業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加強。1984年“女性就業是沒有必要的”、“結婚前就業可以”、“生兒育前就業可以”、“子女長大后再就業好”,“即使子女”。也會繼續工作”的比例,分別為6.1,11.1,10.6,45.3,20.1%;1995年是4.1,7.4,10.8,39%。那調查結果明確表示。在那之后,結婚后,產后的繼續就業的意識的女性的比例增加了。然后,隨著年齡的增加,這樣的意識也逐漸減弱了。這樣的就業意識直接導致了日本女性M型的就業模式。
日本女性的就業主要有以下特征:
1.女性就業的高學歷化日益顯著。同時,中老年女性勞動力市場進入比率迅速增加了。晚的結婚,晚的分娩,在M型的谷底的年齡逐漸增大,即使死也不停止工作的話,就業型的女性不斷增加。
2.中斷型就業類型影響女性就業形式和職業領域。近年來,日本女性的就業形式日益多樣化,在全日制,全日制,時間單位的計算工作、家庭勞動者和自營者,其中的時間單位計算的工作的比例是迅速增加的。再就業的女性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從事服務和事務性的人多數。
3.女性的再就業率與子女的年齡關聯。據日本的總理府的1993年的調查,孩子的3歲以下的女性的就業率為28,5歲的5歲的6—8歲是60%,9-11歲是68%,12—14歲是72%。從那里看,女性的再就業率也隨著子女的年齡的增加增大了。
從眼前的日本女性的職業來看,女性比例很高的產業基本上是服務業,商業,餐飲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農業、林業等。此外,日本的女性已經進入政治、金融、教育、醫療等行業,不斷地擺脫日本傳統的束縛,向更多行業發展,并且未來在這些行業中一定會扮演重要角色。
隨著男女平等的觀念的深入人心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日本女性的就業形式將呈現多樣化,主要有以下四種形式:一,長期的就業者;二,短期就業者;三,派遣就業者;四,在家就業者。
戰后,日本家庭“男性在外工作,女性做家務”的傳統模式受到沖擊。時代的變化是把女性作為社會推進的。隨著《男女平等雇傭的機會法》的公布,日本女性的人才的就業狀況才有所改變。有些公司企業從自身的經濟利益考慮到,以優秀女性的人才招聘,從事非傳統性職業。日本的女性的就業意識也逐漸增強,就業的希望也越來越強烈。
這種日益活躍的女性就業使日本勞動力市場相當的繁榮,日本女性也發揮了巨大的社會作用和經濟作用。應該承認這幾年來發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綜合的現狀日本女性依然需要透過現象找到存在的問題。
戰后的民主改革,教育的普及女性廣泛地參加社會活動,日本的女性已經在相當程度上獲得解放。但是,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要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是長期的任務,不只是法律上的規定,更需要社會和道德的承認。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觀念并不是迅速就能被改變的。日本女性在二戰后迎來法律的意義上解放,但思想依然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日本女性的就業意識就這樣在困難中發展,如今,日本女性的就業形勢不是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日本女性的就業的問題依然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作者單位: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