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治
內容摘要:隨著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人類也逐漸開始進入到視覺化和圖像化的新時代,視覺文化中的視覺素養應運而生,成為當前信息時代背景下人才必備的基本素養。因此,高中美術學科教學作為培養學生視覺文化素養的重要陣地,應該加強對學生視覺素養培養工作的重視,從感知、理解和應用等方面增強學生的視覺文化素養,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不斷的強化。
關健詞:高中 美術教育 視覺素養
美術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僅關注對學生美的體驗和感悟能力加以培養,也重視培養學生的美學理解和認知能力,特別是在新時期重點關注學生視覺素養的培養。在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向學生展現和表達相應的藝術美感,促使學生經過學習自身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都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并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的視覺素養也能夠得到相應的強化。
一.在高中階段加強對學生視覺素養培養的必然性
基于當前社會對學生視覺素養的要求,高中美術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視覺素養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美術課程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后能夠為學生視覺素養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而對學生視覺素養的培養與高中美術教育的時代性要求相吻合,因此高中必然會加強對學生視覺素養培養工作的重視,對學生的視覺素養加以強化。其次,當前我國高中生視覺素養不足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甚至視覺素養的不足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必然會將學生視覺素養的培養作為重點工作。其三,不論是高等教育階段還是基礎教育階段對學生視覺素養培養的研究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高中作為學生價值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必然也要加強對學生視覺素養培養工作的重視,借助學生視覺素養的培養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
二.在高中美術教育中對學生的視覺素養加以培養
1.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視覺感知能力。良好的視覺感知能力能夠促使人順利獲取外部相關信息,并借助中樞神經系統的分析產生對信息的感知。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種多媒體技術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對學生形成直觀的刺激,進而促使學生的視覺感知能力得到相應的培養。
如在對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就可以在播放音樂的同時為學生展示相應的藝術作品圖片,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實現對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刺激,促使學生的視覺感知能力得到培養。以《韓熙載夜宴》為例,在特定的音樂情境中學生對這一繪畫作品進行欣賞,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繪畫信息會借助視覺渠道進入人的大腦,并在大腦停留,此時學生會產生對作品的感悟和理解。這樣學生對作品的直觀欣賞會刺激大腦中樞系統對繪畫的布局結構、色彩搭配以及人物造型等方面進行分析,進而感受到作品的藝術美感。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
2.圖文并茂,培養學生的視覺解讀能力。視覺解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是一種涉及到歷史文化、社會思想以及美學哲學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能力,能夠促使人透過事物的表象發現事物的本質和內涵。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的視覺解讀能力加以培養,就是借助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相關美術作品形成直觀認識的基礎上挖掘作品深層次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隱藏在作品背后的深層次內容。
如在對“走進抽象藝術”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展示遠古時期陶器紋樣和藝術古韻的同時也向學生講解當時的歷史文化,讓學生借助對歷史文化背景實現對藝術形式的深度解讀。這樣,借助圖文并茂的教學,學生的視覺解讀能力能夠得到相應的培養,對高中學生視覺素養的強化也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
3.靈活運用,培養學生的視覺表達能力。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視覺素養的過程中還應該重視采取一定的措施組織學生參與美術繪畫實踐,讓學生在靈活應用中對美術作品的點線面結合問題、空間布局問題、作品藝術境界問題等形成深入的理解和認識,進而在提升學生視覺表達能力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從理論世界向著藝術世界的轉變,最終促使學生的視覺素養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三.結語
新時期,在高中美術課程中對學生的視覺素養加以培養已經逐漸成為高中美術教育教學中的重點問題,高中美術教師在美術教育實踐中積極從學生的視覺感知能力、審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入手對學生的視覺解讀能力加以培養,希望能夠充分激發學生潛力,對學生的視覺素養進行強化,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陳金芬.探析高中美術教育對學生視覺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中旬,2016(4):240.
[2]彭世忠.淺析視覺文化時代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7):172-173.
[3]陳育紅.論高中美術鑒賞課對學生視覺素質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2(14):159-159.
(作者單位:江西南昌市第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