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丹
內容摘要:英語寫作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弱項,也是教學難以攻克的瓶頸。本文嘗試從主位推進模式出發,通過對2015年12月CET-4范文的分析,了解主位推進模式在其中的應用,希望研究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語篇構建方面有所啟示。
關鍵詞:主位推進模式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語篇構建
一.引言
作為英語學習四大基本技能聽說讀寫之一的寫作,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弱項,也是英語教學難以攻克的瓶頸。而對于大學英語寫作,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是重視學生所寫句子的語法規范性,強調主題句的擴展;對于句子與句子之間內在的語義聯系、語篇的連貫性則強調較少。從而導致大學生英語作文中諸多問題的出現:中心不突出,沒有條理性,句子之間銜接不連貫等。換句話說,我們過分強調寫作教學的微觀方面,而沒有關注語篇構建的宏觀方面的指導。
本文嘗試從主位推進模式出發,通過對2015年12月CET-4范文的分析,弄清句子結構如何傳達句子信息,了解篇章的行文思路以及組織語句的手段,從而便于我們了解語篇句子之間內在的語義聯系,希望研究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語篇構建方面有所啟示。
二.主位推進模式理論介紹
1.主位和述位
主位和述位這兩個術語最早是由德國學者博斯特提出來的,后來以韓禮德為代表的系統功能學派認為主位是說話人或作者的出發點; 述位則是說話人或作者對這個“出發點”有關的陳述,即圍繞主位逐步展開的部分。主位總位于句子的開頭,它同時也是說話者或作者最想突出的部分。 一般情況下,主位所傳達的信息為已知信息,是上文已經提過或和它們密切相關的內容。述位傳達的信息為新信息,是上文未曾提過的內容。
2.主位推進模式
根據上述的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概念,我們可以看出語篇的邏輯性和連貫性與主位、述位的展開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想表達思路清晰的語篇,前后句子的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就必須發生某種聯系和變化。這種聯系和變化被稱為主位推進。主位推進這一動態的變化發展影響到語篇的信息流程,由已知信息觸發新信息,新信息又不斷地成為已知信息,并以此為出發點,再觸發另一新信息。因此,在構建語篇時,隨著主位向前推進,整個語篇逐漸展開,慢慢形成一個意義完整,具有連貫性的整體。筆者結合前人的劃分,認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常見的主位推進模式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類:
A.平行型(各個句子的主位相同,述位不同)
T1------R1→T1------R→T1------R3……
B.集中型(各個句子主位不同,述位相同。)
T1------R1→T2------R1
→T3------R1……
C.延續型(前一句的述位或者述位的一部分成為后一句的主位。這個主位又引出一個新的述位,該述位或其一部分又充當下一句的主位,以此類推。)
T1------R1→T2(R1)------
R2 Tn(Rn-1)------Rn
D.交叉型 (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
T1------R1→T2------R2
(=T1)
三.CET-4范文的主位推進模式分析
筆者選用2015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作文范文為例,分析主位推進模式在其語篇構建方面的應用。
Learning is a daily experience and lifetime mission.
Undoubtedly(T1),learning is a daily experience and lifetime mission(R1).For instance, Madam Curie, who conducted pioneering research on radioactivity and became the first woman to win a Nobel Prize(T2), was known for her persistence in learning(R2=R1).
Several reasons, both social and individual(T3),could account for the importance of constant learning(R3=R1). Firstly, in an age of ruthless and relentless competition, only by learning constantly(T4=R1) can we bring our potential and ability into full play and catch up with the times(R4).Secondly,learning(T5=R1) does not only help us acquire knowledge,but also enriches our lives and broadens our horizons(R5).Thirdly, science and technology(T6=R5) change with each passing day(R6). Without constant learning(T7), it would be impossible for us to update our knowledge(R7=R5).
Accordingly, it is constant learning(T8=R1) that really matters in achieving success in modern society(R8). In my humble opinion, it is high time(T9) that parents and teachers made joint efforts to encourage children to read more books instead of playing computergames all day(R9=R1).
首先,筆者將本文的主位、述位進行排列,進而分析其主位推進模式,以及其與語篇構建的聯系。Introduction: T1------R1 →T2------R2(=R1)屬于平行型;Body:T3------R3(=R1)→T4(=R1)
------R4屬于延續型,T5(=R1)-
-----R5屬于平行型,T6(=R5)--
----R6屬于延續型,T7------
R7(=R5)屬于交叉型;Conclusion:T8(=R1)------R8→T9-------R
9(=R1)屬于交叉型。
從以上9個主位的有序排列,以及主位推進模式的使用,可以看出作者語篇構建的思路清晰,話題的展開自然、連貫。在本范文的開篇段中,作者用了平行型主位推進模式點出了“Learning is a daily experience and lifetime mission”這個主題。接著在文章的主體部分,則綜合運用了平行型、延續型、交叉型的主位推進模式從不同的方面論述學習是終生的事情。在結論部分,作者使用了交叉型主位推進模式,緊緊圍繞“Learning is a daily experience and lifetime mission”這個主題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綜合使用多種主位推進模式,這個語篇的構建就實現了思路清晰,語言流暢,邏輯性強。
四.主位推進模式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
隨著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及對英語表達要求的提高,寫作似乎進入了瓶頸期,難以有所突破,這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挑戰。主位推進模式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提供了一個新視角,新方法。根據英語寫作的要求來看,學生文章要做到切題,意思表達正確、較少語法錯誤這些似乎不難,但學生作文的一個通病就是對文章的切入過于生硬;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缺乏適當的過渡;語言表達過于平淡等。這些都可以通過主位推進模式理論來進行改善,這種循序漸進、由已知推未知的主位推進模式可以使文章緊緊圍繞話題中心,形成一個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邏輯性強的完整整體。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往往是為了一定目的來安排主位結構。主位是信息安排的綱,述位則是傳達信息的途徑。在語篇構建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一定的順序來安排信息。例如,當敘述某件事情的發生過程時,我們應該將“時間”作為主位;而介紹某地景色時,可將“地點”作為主位。另外,在同一個語篇中,交替使用不同的主位推進模式,不僅可以強調作者的主要意圖,還可以避免因使用過多相同模式而導致的枯燥乏味。
五.結論
從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學習主位推進模式對于大學英語寫作語篇構建是有幫助的。在平時的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主位述位以及主位推進模式對語篇構建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學會把握句子與語義的推進,實現寫作的目的和體現作者寫作的基本思路。
參考文獻
[1]戚雨村.布拉格學派和Mathesius的語言理論[J].外國語.1993(05)
[2]徐盛桓.主位與述位[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2(1)
[3]黃衍.試論英語的主位與述位[J].外國語,1985(2)
[4]朱永生.主位推進模式與語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共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