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
內容摘要:現代社會,居住已經超越了以往的傳統概念,排到了衣食住用行的第一位。古人詩句中的“居者有其屋”早已大大不能滿足當今人們的需求了。面對傳統居住空間和當今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我們如何去實施或者說經營呢?本文談談個人看法。
關鍵詞:居住空間 設計 方法
《現代漢語詞典》中對“設計”的釋義為:按照任務的目的和要求,預先定出工作方案和計劃,繪出圖樣。與英語“design”一樣,中文的“設計”同時承擔名詞與動詞的意義─可以指從事“設計”這項工作的成果,也可以指工作的過程。本章中,動詞的“設計”,也就是過程的“設計”是探討的重點。無論什么領域,為“未來”提供計劃、方案、圖樣的,大致都可以成為“設計”。例如結構工程師把計算梁柱尺寸的過程描述為“設計”;設備工程師會認為“設計”是在建筑物中合理排布各種管線;服裝設計師則會以“設計”引領流行趨勢……“設計思考”與“問題解決”等話題必須和科學、數學、語言、藝術、歷史、社會及政治研究相結合。可以說,設計涵蓋了藝術與工程,設計是一條彈性的紐帶,聯系著精確嚴謹的工程與感性幻想的藝術。
進行居住設計的任務時應該如何進行思考,認知心理學揭示了人類大量的對立思維方式──從機械嚴謹的邏輯推理過程到發散神秘的創造性思維過程,以及中間狀態的大量的復合思維方式。設計思維具有以下幾種重要特征:
1.記憶能力:直覺思維。
2.邏輯推理:“問題─解答”型思維。“推理”模式的思維過程明顯需要更關注外在條件的影響,主要是思考科學技術的一種線形空間模型的思路推導過程。
3.創造性思維:也叫做“感性”思維,主要是通過“想象”形成一種發散的、充滿個人色彩、無單一確定目標的形象過程。這是人類發展的最重要特征,也是設計中最鮮活的推動力。
作為設計思考,將理性思維與豐富想象力相結合,是設計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設計師可以通過觀察并記錄生活中的細節,尋求靈感,激發全身感官,發掘頭腦潛能,以圖形為助手,使思維系統化和專業化。
居住空間設計的思考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處著眼、細部著手,總體與細部深入推敲
大處著眼指的是在設計思考中應該先有設計的全局觀念。這樣,在設計時思考問題和著手設計的起點就高,不宜陷入瑣碎零散的境地。細處著手是指具體進行設計時,必須根據住宅室內的使用功能,深入調查、收集信息,掌握必要的資料和數據,從最基本的人體尺度、人流動線、活動范圍和特點、家具與設備等方面反復推敲,使局部融于整體,達到整體和細部的完美統一。
2.從內到外,從外到內,局部與整體協調統一
居住內部環境的整體性質、風格應該一致,并需要與室外環境的協調統一,它們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設計時需要從內到外,從外到內多次反復協調,使其更趨于完善合理。
3.意在筆先或筆意同步,立意與表達并重
“意”是指立意、構思、創意,“筆”是指表達。一項設計,缺乏立意與構思就等于沒有“靈魂”,設計的難度也往往在于一個好的構思,但產生一個獨特成熟的構思往往需要足夠的信息和充足的時間,需要設計者反復思考和醞釀。因此可以邊動筆邊構思,即所謂筆意同步,在設計前期和出方案過程中使立意、構思逐步明確和完善。
對于居住空間設計來說,正確完整又有表現力地表達出住宅設計的構思和意圖,使業主或評審人員能夠全面地了解設計的意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圖紙、模型、文字說明甚至多媒體演示,選擇必要的表達手段才能準確地傳達設計師的思想,并與業主建立良好的溝通。在設計表達中,圖紙質量的完整、精確、優美是第一關,因為在設計中,形象畢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而圖紙表達則是設計者的語言,優秀設計的內涵和表達應該是統一的。
作為設計,它與藝術創作有所不同,它所解決的是真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它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它的性質是完善生活方式。居住空間設計所涵蓋的學科和技術層面較為廣泛,因此在進行設計時就必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每一階段解決不同的問題,但設計的每一個階段都是環環相扣、相互依存的,因此,只有在設計的前期,必須合理分配時間進程,對階段性解決的每個環節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拿出合理的方案,完成設計。
(作者單位:大連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