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精美別致的文章,一段吸引讀者的寫話,都少不了一個漂亮的“入筆”(正文開頭),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鳳頭”。“入筆”處在文章的開始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古人眼中的“入筆”
古人說: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人一見而驚,不敢棄去。 意思是說,好的“入筆”往往精妙絕倫、新穎別致,讀者看第一眼就會喜歡上它,并且迅速產生“想要讀完全文”的沖動。
“入筆”里的“素材”
那怎樣的“入筆”才能“靚(liàng)”起來,“美”起來,讓讀者為之吸引,為之牽動呢?這里先得說到“入筆”里的“素材”——出現在開篇的主角。其實,生活中你所觀察到的景、人、物都可以作為文章開篇的素材,這其中最需要的就是你細致的觀察和巧妙的聯想,不信你瞧——
1.四季景色:銀杏樹、迎春花、毛毛雨、紛飛的雪、飄落的葉等。
2.蟲魚鳥獸:西瓜蟲、紅金魚、鸚( yīng )鵡(wǔ)、貓等。
3.一件舊物:明信片、賀卡、手套、火柴盒等。
4.那個地方:雁蕩山、某個古鎮、一條老街等。
……
“入筆”里的“素材”必須是事件發生背景(環境)中的真實材料,這樣才能突出真實情景,讓讀者感同身受,任何人為的渲染和藝術處理都顯得多余,甚至會起到反作用哦。
下面的名家“入筆”用到了哪些素材?一起來找找吧!
天際的昏黑,似在拒絕小雪淺淺的回憶式的美,幸好還有紅白的光亮,給這迷蒙的昏黑勾上了金邊,炫彩即來。
眼前的書案上,雜志、圖書散亂一氣。蓬頭垢面的我歪坐在椅子上,緊鎖眉宇,咬緊牙關。離交稿的日期只剩下兩天了,可手中的文章連構思都還沒形成,更別談布局、行文了。夜的昏黑悄無聲息,思緒卻像斷了線的珠子,零零散散,又是一聲長嘆。
——節選自不及《給自己一個微笑》
那年,我來到了這座城市,臨時租住在一棟灰色的舊樓房里。生活很艱難,心情灰暗無比。
附近有一個小型菜市場,一對年輕夫妻帶著個女孩兒守著攤位。那女孩5歲左右,是個盲童。每次從菜場經過都能看到那家人:夫妻倆忙碌;女孩安靜地坐著,說話聲音細細柔柔,特別愛笑。
——節選自衛宣利《“番茄太陽”》
解密大叔點評
這兩個“入筆”非常別致,一個提到了“這座城市、一棟舊樓房”,一個寫進了“天際的昏黑、紅白的光亮”;前者是以“某個令人懷念的地方”入筆,后者是以“昏黑、糟糕但又有些光明預兆的天氣”入筆,生動傳神,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