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市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從事特產業發展的總人數超過10萬人,已成為林農收入的重要支柱產業。2016年底,預計實現產值36.19億元,增速達10%,占農業總產值的47.1%,合作社組織專業農場的作用不斷發揮,成為支撐精準扶貧的重要渠道,生產水平不斷提升。
一、食用菌產業。敦化市現有農業人口21萬人,合作社、專業農場1200多個,菌種生產企業10余家,從事食用菌行業戶數34500戶,食用菌專業合作社115個,現有2個鄉鎮(黃泥河、秋梨溝)被省農委授予“吉林省黑木耳之鄉”稱號,2015年敦化市榮獲“全國優秀食用菌主產基地縣(市)”稱號,被吉林省政府列為“食用菌無公害基地縣”。目前,敦化市已建成超億袋生產園區2個(黃泥河鎮、秋梨溝鎮),2000萬袋園區3個(江源鎮、賢儒鎮、黑石鄉),300萬袋以上園區4個(紅石鄉、官地鎮、青溝子鄉、大石頭鎮)。預計2016年末,食用菌規模發展到5.8億段,產值16億元。一是科學處理廢棄木耳段。敦化市秋梨溝鎮、黃泥河鎮積極引進吉林省利用厚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集生物質氣化設備、燃氣發電機組、生物質回收設備制造為一體的廢棄菌袋處理企業,目前企業已回收秸稈、木耳菌段2.9億段,共計15~20萬噸,使當農民創收240余萬元。二是積極開拓“網上交易”市場。2016年4月,敦化市成立“敦化黑木耳協會”,至今已有會員400余人。深入研究產業具體環節規劃、投入和建設,以食用菌基地園區建設、銷售、標準化生產為依托,積極開拓“網上交易”市場。利用敦化市黑木耳大市場、成都花木交易所吉林交易所結算中心,將農村食用菌產品帶入電子商務的新時代。三是促進農民增收。自2015年采取“供貨商+電子商務平臺(物流商)+采購商”模式,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實現優質優價以保障菌戶權益,新增620個就業崗位,新增食用菌產業5000噸。
二、棚膜蔬菜產業。截至2016年末,敦化市被評為“國家級棚膜蔬菜產業園區”2個;“省級棚膜蔬菜產業園區”4個。一是積極開展蔬菜科技培訓。3月11日,組織相關業務人員,帶領江南鎮六頂山村、柳樹溝村等棚膜蔬菜園區負責人及技術骨干,到吉林市國家級百畝棚膜蔬菜標準化產業園區進行實地培訓。學習吉林市產業園區的品種布局、產業規劃、市場運營、病蟲防治措施及企業管理制度。二是因地制宜指導農戶。制定專項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結合精準脫貧和新農村建設,組織開展巡回指導和服務,重點發展賢儒鎮的細辛;紅石鄉的輪葉黨參;江源鎮的平貝母和寒蔥;青溝子鄉的龍膽草;黑石鄉和額穆鎮的煙葉;大石頭鎮、沙河沿鎮和翰章鄉的山葡萄、李子、杏、大果榛子等果樹產業;雁鳴湖鎮的藍莓等特色庭院經濟。三是全力推進重點園區發展。積極向上級申請項目資金,投入到標準園區的配套建設,推進棚膜蔬菜集中連片開發,重點扶持敦化市江南鎮站北村棚膜蔬菜產業園區、太平嶺村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園區、六頂山村佛韻生態旅游觀光采摘園區;敦化市大橋鄉反季節蔬菜、水果生態觀光采摘產業園區;2016年,圓滿完成州下達的新建和改造棚膜面積600畝任務。
三、水果產業。敦化市水果產區主要集中在江南鎮、大橋鄉、大石頭鎮、沙河沿鎮和官地鎮等。2016年敦化市水果種植面積1300公頃,產量3325噸,產值3677.6萬元,主要以種植梨、葡萄、蘋果、草莓為主。
四、經濟動物產業。該市梅花鹿存欄1.3萬頭,放養林蛙5.5億只,人工飼養雜交野豬6000頭,藍狐4萬只,肉鴿5000只,貉子2000只,森林雞20萬只,此外熊、狍子、飛鴨、水貂、雉雞等發展到10萬只,年產值2.11億元。其中林蛙加工有了突破性進展,目前全市從事林蛙加工的企業有8家,粗加工380戶,加工的主要產品為林蛙油及軟膠囊,精深加工每年用林蛙油量為11噸左右,品質較高。
五、中藥材產業。全市中藥材總面積計劃發展到20000公頃:包括人參、西洋參、五味子、平貝母、林下參、淫羊藿、刺五加、返魂草及其他藥材,年產值4.5億元。人參面積保持在1000公頃,西洋參面積保持在600公頃。
六、苗木花卉業。發展鮮切花、盆景、花壇植物,綠化觀賞苗木、花卉、草坪等5200公頃,產值4.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