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儂羨”雞蛋、“孫屯”藍莓、“昊鑫”藏香豬、“三禾”大米、“紅香酥”梨、“富硒”葡萄……金秋時節,當這些名動鎂都的農產品集體亮相遼寧省第29屆“科普之冬”暨2016年科普惠農·農超對接展覽會時,驚動全場,讓觀展者大開眼界。
近年來,大石橋市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發展戰略,重點抓好優化品種、技術推廣、科技服務,用科技帶動農產品深加工、服務企業發展,著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開放水平,為農業快速發展提供政策和科技支撐,從而使該市培育出的各種高科技農產品轟動全省乃至全國,各種農產品項目也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最終,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幸福的笑容綻放在臉上!
科技研發,農業新品種百花齊放
在大石橋市,東部的蘋果、西部的水稻,似乎在百姓的心中已成定式,認為市面上購買的一些另類的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多是從外地采購來的。其實不然,近年來,在市委政府的積極引導扶持下,各鎮區根據區域特色,研發、引進多種農產品作物。深入鎮村了解這些農產品,定會讓您驚嘆!
在遼寧省科協舉辦的2016年科普惠農·農超對接展覽會上,大石橋展區一直呈擁擠狀態,其中一個展區更是被觀展者圍得水泄不通。展臺上擺了一筐梨,卵圓形,外表濃紅。品嘗過的群眾無不驚嘆:“這個為什么這么好吃,香甜、清脆,汁多、皮薄,這是大石橋本地的水果嗎?”這種梨的學名叫做“紅香酥梨”,產于大石橋市金橋管理區的遼寧省軍區果樹農場,是地地道道的本地特產。農場負責人何先生向前來參觀的人們介紹:“紅香酥梨”是農場經過多年研發,以庫爾樂梨與鄭州鵝梨雜交而成。每個梨重約半斤,果面潔凈、光滑、具蠟質,果實中等大小,成熟時底色黃綠,表面濃紅,味濃,果皮薄,質脆,果肉白色,肉質細嫩,多汁味甜,是當今紅皮梨品種的佼佼者。”品種新、果味優,迎來的當然是大量的采購訂單。在與商家簽協議時,何先生自信滿滿,向商家承諾:“我們生產的紅香酥梨,嚴格按操作規程生產,果實采取套袋方法,無污染、無傷疤、無農藥、不施化肥,以農家肥和有機肥為主,屬于無公害綠色果品。”
像“紅香酥梨”這樣的新品種,在橋市還有很多。永安鎮“孫屯”草莓進駐真實惠、大福源等超市后,引起搶購,到采摘園的游客更是絡繹不絕;周家鎮“大紅袍”李子遠銷省內外;旗口鎮新興村“茉莉香”葡萄吃到嘴里就會口齒留香……而在這些新品種中,最讓記者驚嘆的是旗口鎮“荷蘭小西瓜”。西瓜,一種眾人皆知的水果,蓋州西瓜早已遠近聞名。但在大石橋市,一種尤為特殊的西瓜正悄悄地走進市場,深受消費者歡迎。其特殊之處在于,它是一種掛起來而生長的西瓜。5月,在旗口鎮紅西村“開心農場”的種植大棚內,一串串掛起來的小西瓜引起采摘游客的驚嘆:“西瓜不都是趴在地上生長的嗎?掛起來生長的西瓜還是第一次看到。”是的,掛起來的西瓜又是該市引進的一個新品種。“開心農場”的楊場主告訴記者:“這種西瓜是從荷蘭引進的,種植時將瓜藤掛起來,每根秧苗上只留一個西瓜,其余的花即使開了也將被掐掉。結果后,棚內溫度必須達到20℃以上,將水份從小西瓜體內蒸發出去,這樣,西瓜成熟后吃起來更甜、口感更好,每個西瓜重量可達3到4斤左右,批發價可達7元/每斤,一棟130米長的大棚可產西瓜一萬斤,利潤能達到6萬余元”。
一個個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農產品,正在鎂都大地生根發芽,讓這片土地開遍了多彩的農業之花,更讓橋市農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科學種養,高端農產品搶占市場
“綠色、無污染、純天然、富硒、有機……”一個個詞語成為優質、高端農產品的代名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健康的農產品成為人們第一選擇,而價格已不是影響人們選擇的最重要因素。該市在注重新產品的研發和引進的同時,更加注重科學種植、科學管理,更加注重產品的營養、健康效用,著力打造出一批極高端農產品品牌。
在虎莊鎮土臺子村孫玉勇家的果園里,記者看到滿樹紅彤彤的大蘋果,這種紅,紅的耀眼、紅的透心、紅入骨髓。在孫玉勇解釋后才知,蘋果名叫“紅色之愛”,是瑞士水果育種專家MarkusKbert花了近20年時間才培育而成。該果形似番茄,果皮、果肉到果核都呈玫瑰紅色,嬌艷欲滴,味道甜美,令人望而垂涎。“紅色之愛”種植要求嚴格,比其它常見的水果要精細十倍,樹枝嫁接修剪、立桿架枝,樹底塑料保暖、保濕,除草、施肥、套袋,每一步都要細心操作,而產量并不比其它蘋果高。但孫玉勇卻說,“紅色之愛”帶著他們全家人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原來,“紅色之愛”果肉含有非常高的抗氧化物質,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果品,價格要比其它蘋果高出很多。價格高,卻不愁賣,孫玉勇說:“十月初,就有熊岳、石家莊、廣州等地的收購商給我打電話下訂單。我家今年的產量大概是1.5萬斤,每斤市場批發價在40元至60元之間,大概算一算,我們老兩口的毛收入就可達60萬元呢。”
無獨有偶,注重科技種植、養殖、管理,注重農產品的營養價值的還有昊鑫藏香豬特種養殖基地。提起豬肉,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為什么吃不到兒時的味道,酸菜燉豬肉,放一盤血腸,美味到心里。但是現在的豬肉吃起來卻沒啥味道。昊鑫藏香豬養殖基地便是抓住人們這樣的心理,精選我國本土優質藏香豬種,以傳統方式放牧養殖,主食玉米、豆粕、米糠,同時配以蔬菜、水果為輔食,生長期為18個月以上。這樣養出的豬豬肉彈性大、質地堅韌,肌肉和脂肪沉積較好,營養價值高,膽固醇低,無藥物殘留,有利于人體健康。在遼寧省2016年科普惠農·農超對接展覽會上,昊鑫藏香豬每斤賣到45元,即使這樣購買者仍是絡繹不絕。
需求決定導向。當人們越來越鐘愛健康、營養、安全的食品時,農民便會傾向于種養這些優質的農產品。而該市更是緊抓供給側改革這一機遇,提出科學種植、科學養殖、科學管理,一些高端農產品接連走向市場:湯池鎮前湯池村富硒專業合作社栽培的富硒葡萄、富硒靈芝上市后立占市場份額;旗口鎮曾屯村劉洪坤家的蓮藕池種植與觀賞一體化吸引黑龍江省種植戶前來取經;建一鎮麒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以梅花鹿養殖、鹿產品研發、深加工、銷售為主體,形成特色農業產業鏈,成為全省養鹿業龍頭……
科技服務,農產品企業異軍突起
當人們對出行有了需求,汽車便應運而生;當汽車被大量購買,鋼鐵、塑膠等一些行業將會蓬勃發展。同樣道理,當高科技農產品現世,必將帶動一系列農產品服務企業、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在本土扎根落地,帶動農民就業,從而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坐落于旗口鎮腰屯村的營口三禾米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是該市一家新興的以種植、加工、銷售優質大米、稻米食用油為主要業務的現代化農業生產企業。據公司負責人介紹,三禾米業以發展高產優質安全的生態農業、設施農業為發展方向,建立企業基地+農產種植的新型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引進世界先進水稻加工生產線,高效提升大米的質量,同時引進全套稻米油生產線,精煉出符合國際標準的食用稻米油。公司購買高標準的化驗設備,為出廠產品提供安全保障。公司注冊資金5000萬元,固定資產3000萬元,現有儲存能力15萬噸、高級技術職稱人員5人、大專以上學歷9人。
坐落于旗口鎮新開河村的大石橋市蔬菜協會,在發展自身綠色、高科技種植農產品基礎上,瞅準市場需求,與江蘇綠港現代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引進智能化玻璃溫室棚、育苗專用聯棟薄膜溫室、蔬菜生產用聯棟薄膜溫室等大棚蓋建技術,引進自動灌溉、自動控溫、自動施肥的水肥一體化技術,同時,引進綠島種子種苗和高科技生物技術肥料,積極為橋市現代農業發展作貢獻。在遼寧省2016年科普惠農·農超對接展覽會上,大石橋市蔬菜協會的農產品力壓群雄,獲得了的所有品嘗者的一致好評。綠長青翠的“綠星一號”黃瓜,紅黃相間的“天撐一號”辣椒,晶瑩剔透的原生番茄,外皮純黃、果肉鮮紅的“黃鳳凰”西瓜……色彩斑斕、勾人脾胃。據會長陳賀勇介紹,展覽會上展示的所有樣品全部產自協會農戶大棚,協會現擁有會員150余戶,囊括了旗口鎮后會、腰會、孔家屯、新興等多個村落,擁有大棚240余棟,年總產值可達1400余萬元,平均每戶收入近10萬元。
在大石橋市,像這樣依托農產品發展起來的深加工及服務企業還有很多。博洛鋪鎮向陽米業成立于2007年5月,企業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擁有職工42人,主要從事谷物加工、生產和銷售,年產量高達3000噸。溝沿鎮天雨養殖有限公司占地140畝,飼養優良蛋雞50萬羽,2009年投資數千萬元,引進自動四層層疊式蛋雞飼養成套設備,打造出營口市著名“令儂羨”品牌……企業的發展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更促進了農民就業,實現了社會的和諧和穩定。
“沃野起宏圖,科技涌春潮。”一個個魚躍蝦歡的池塘,一排排標準化的果蔬大棚,一處處高標準的養殖小區……行走在鎂都大地,隨處可見傳統農業在科技的助推下逐步走向現代農業的身影,科技農業正煥發出盎然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