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忠
高階思維,是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包括知識遷移能力,預測、觀察和解釋能力,推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它是人們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關鍵能力,集中體現了新時代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布魯姆(Bloom)將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分成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六個類別,其中的記憶、理解、應用,通常被稱作“低階思維”,分析、評價、創造,稱作“高階思維”。
思維是可以培養和教授的,能夠通過教育得以改善和提高。高階思維作為思維的高級形式,自然也可以在教學中獲得提升。早在1960年,美國教育協會就在《美國教育的中心目的》一文中聲明:“強化并貫穿于所有各種教育目的的中心目的——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培養思維能力?!苯逃铱扑顾–osta)提出了“注入”模式,即將思維技能的教學與課程的教授融合在一起。如,將批判和創新思維的教學注入科學教學,發展學生闡述觀點的技能、創造觀點的技能、評估觀點的技能等,以使教學產生最大化的影響,即使他們不打算成為科學家,也能通過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高階技能,成為仔細、熟練的科學思想家。
高階思維是學生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世界各國教育的廣泛重視。那么,如何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呢?
下面就以《白銀仙境的悲哀》一課為例,結合布魯姆關于高階思維的相關理論談談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做法。
一是“區分”。是根據適當性或重要性將一個整體結構分解成為部分。當學生從無關信息中辨別出有關信息,或是從不重要信息中辨別出重要信息時,“區分”就出現了。“區分”的替代術語是“辨別”“選擇”“區別”。例如,對于“白銀仙境的悲哀”的原因分析,可以設計這樣一道選擇題:(1)羅賓遜在不經意間向外人透露了白銀仙境空氣好、環境美的消息;(2)鎮長與羅賓遜簽了一個買下白銀仙境空氣的合同;(3)村民們買回許多化工材料,搭建房屋,裝修內外,還使用劇毒殺蟲劑;(4)游客川流不息地涌入村子,亂丟垃圾等。請學生進行辨別,選出至關重要的兩個原因,并說明理由。
二是“組織”。指認出一個整體中的各個元素,并能說出這些元素是如何統整在一起的。首先是結構化,能夠在一個整體中正確找到重要元素。然后是發現一致性,分析這些元素的相關度。最后是有機整合,把這些元素按照一定的規律組合起來。譬如,學習了課文,請學生講講: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或是請學生分析一下白銀仙境環境惡化的原因。
三是“歸屬”。是指揣摩并確定潛在于材料中的作者的觀點、假定或意圖。它強調對事物的了解,但又超越了了解,重在推論在現象背后的意圖與觀點?!皻w屬”的替代術語是“解構”。在閱讀學習中,當小學生能夠弄清隱藏在材料中的作者的觀點、偏好、價值時,“歸屬”便出現了。例如,在感受白銀仙境的面目全非時,請學生前后聯系地讀讀文章的第1和第8自然段,說說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表達特色,解構作者“運用對比”的寫作意圖。另外,在學完全文后,也可以安排學生講一講:作者寫這篇文章是想表達一個什么觀點?
四是“核查”。主要是判斷結論是否從前提中得出、信息是否支持假設,它體現在三個方面:查明某個過程和成果的不一致性或謬誤;確定過程和成果是否有內在一致性;查明某種程序在運行時的有效性。例如,請學生緊密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白銀仙境環境惡化的必然性。
五是“評判”。就是依據標準或規格對一個產品或過程所做的判斷。可以是找出并闡明自己和他人思維中的錯誤,也可以是查明一個程序對一個問題的適當性,并闡明自己對問題的看法?!霸u判”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它的替代術語是“判斷”。例如,在課上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學習情景:“小鎮的環境日益惡化,許多村民紛紛怪罪于羅賓遜,認為他是破壞環境的始作俑者。對此,你是怎么看待的?”請學生對村民的這一看法作出判斷并闡述理由。
六是“生成”。是指提出能夠滿足特定標準的假設或備選方案。當學生的“生成”超越先前的知識和現有的理論邊界時,便涉及到發散思維,并成為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吧伞钡奶娲g語是“假設”,因為“生成”的目的往往是獲得多種可能性。例如,在教學時可以結合第一自然段所描寫的美景,想象出被污染之后的小鎮景象。設計這樣的填空練習:請你結合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完成填空。如今的小鎮已是面目全非,樹木 ,小河 ,野花 ,小鳥 ,空氣 。
七是“計劃”。是指根據對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分析,設計完成某一任務的一套步驟或規劃,提出實現目標的具體途徑?!坝媱潯钡奶娲g語是“設計”。我們可以通過請學生擬定解題方案、描寫解答計劃或者選擇給定問題的解答計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例如,在文本學習的最后,可以就“如何才能拯救白銀仙境”的問題,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研究相互討論,制訂一個治理環境的規劃。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對于普通教師而言,更希望能夠將布魯姆的教育理論轉化為具體的操作策略,以下的幾種做法便是在閱讀教學中提升小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通用技術”。
1.找關鍵詞句。從一篇文章中找出概括主要內容的中心句,找出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從一段文字中找到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找到描寫心情波動的詞語;從一句話中找到需要重讀的詞語,找到感悟最深的詞語……讓學生區辨出有關的或無關的、重要的或不重要的內容,由此發展學生的分析能力。
2.列小標題。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的脈絡,確定某些要素在全文結構中的適合性或功能,并發現相關要素的一致性,最后進行適度提煉,形成結構化的框架,這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組織能力。
3.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在關注文本自身所蘊含的作者的思路、作品的文路以及語言文字的結構特色等的基礎上,領會作者的話語意圖,即言語動機、交際目的、語言環境、語言風格等。譬如,作者為什么要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這兒為什么要用上省略號?作者這樣寫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能夠反映出學生對文章深層次理解的能力,特別是分析能力。
4.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為問題之于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問題的本質決定了思考的結果,思考的結果控制著思維的過程。高階思維就是在“反思—問題生成—探究與批判—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生和發展的。
5.評價他人的觀點。在新課堂中,我們經常能聽見:“還有誰有不同的意見?”“能覺得他說得怎么樣?”“你贊同他的說法嗎?”……學生在查明產品(他人的觀點)和外部標準(客觀答案或是自己的看法)的不一致性,這樣的評價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6.模仿練習。模仿是指個體自覺或不自覺地重復他人行為的過程,是社會性學習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課堂中的模仿,更多的是向作者學習,在理解與鑒賞的基礎上,找到作者語言表達的規律,仿照作者的表達方式,創造出新的內容來。譬如,仿照作者的句式再寫一句話、用上文中的這組動作來寫一寫其他的情景……
7.想象說話或寫話。想象是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它與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系,都屬于高級的認知過程。想象產生于問題的情景,由個體的需要所推動,并能預見未來。它將要素重新組織成為新的模式或結構,顯然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
8.創造性復述。創造性復述是學生對語言材料吸收、存儲、內化、整理和表達的過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重新組織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言語來表達。這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理解、鞏固、積累,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及系統、連貫的說話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還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打造情理課堂
“情理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既注重情感、情境、情趣等感性因素,又凸顯文理、學理、道理等理性成分,力求課堂教學活動入情入理、情理相融。更形象地說,以理為骨、以情為肉,使課堂教學骨肉豐滿。語文是感性的,人文精神的培育主要途徑是情感熏陶與感染。所以,小學課堂首先應該是充溢著真情的,形成一個有情的磁場,觸動學生真情。盧梭在《愛彌兒》中有這樣一句經典:“兒童處于理性的睡眠期,感覺經驗是構成兒童思想的原料。”我們不能違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過早過分地強調理性——高階思維能力培養,也不能忽視小學生理性的客觀存在。所以,對學生“理性”的喚醒應當是輕輕柔柔的,潤物無聲的,自然天成的。我們重視小學課堂中的“理”,并不是忽視“情”,情理結合、情理相融才是教學的最佳境界。
2.優化問題教學
杜威(Dewey)對思維過程的解釋被奉為經典,他認為,思維不是自然發生的,但是它一定是由“難題和疑問”或“一些困惑、混淆或懷疑”引發的。關注高階思維的教學強調課堂問題的生成,把問題作為思維主線,用問題來激發高階思維。讓學生針對文本,提出問題,作出判斷,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課堂問題要力顯以下三個特點:一是“挑戰性”。難度過低的問題,學生自然不屑一顧;難度過大的問題,學生覺得無從下手,從而放棄嘗試思考。所以,挑戰性的問題應落在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內;二是“開放性”。沒有現成答案的問題對學生更具有吸引力,能夠突破孤立的知識或問題呈現帶給學生的思維禁錮,打開學生的分析、評價、創造之窗,更能鍛煉與發展高階思維。開放性問題有三個基本標準:(1)能給所有學生示范一些知識、技能和理解的機會;(2)能促進學生進行超出能力范圍的推理、思考;(3)允許學生使用廣泛的解決方法和策略。三是“層次性”。要為學生提供適當的臺階,這樣有利于學生找到思考問題的切入點和連續性,讓學生的思維在層層遞進、步步深入中逐步走向深刻。
3.善用可視化工具
“真正有價值的教是看到學生思維的教?!笨梢暬季S工具是最能表達和提升小學生思維品質的教學輔助手段,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邏輯關系用相互隸屬的層級圖直觀地表現出來。比如,流程圖可以理清發展順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蝴蝶圖可以判斷前后變化,培養學生的評鑒能力;魚骨圖可以尋找真正原因,培養學生的歸因能力;樹狀圖可以展開發散想象,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韋恩圖可以分清相互關系,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借助這些可視化思維工具,把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融合于輔助理解、引領創造的具體教學活動之中,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培育樂觀、智慧、勇敢的人格精神,更有利于學生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激發創造靈感,提升高階思維能力,促進可持續發展。
4.注重和諧發展
雖然“記憶、理解、應用”屬于“低階思維能力”,但并不代表它們不重要。我們強調高階思維教學,并不是否定低階思維教學、不要低階思維教學。低階思維是學生高階思維發展的基礎,學生具備了低階思維,高階思維才有了發展的可能。譬如,學生的學習往往是從記憶事實開始,然后逐步理解它們,最后才能將其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所以,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能孤立地、分割地看待學生的各個層面的思維能力,不能簡單片面地只注重某項思維的培養,應注意“六個類別”之間的相互聯系。更要充分關注低段、中段、高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差異,科學設計教學,堅持由“易”到“難”的原則,致力于學生的思維品質由“低階”到“高階”的銜接性、梯度性發展,以及“低階思維”與“高階思維”的整體性、協調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