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保險創新射開弓箭。2016年10月,在上海海事法院與上海保監局聯手推動下,以海事訴訟保全責任險為主體的航運保險創新,首次適用到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原告在向上海海事法院申請對被告所有的船舶實施保全時,向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航運保險事業營運中心投保了海事訴訟保全責任保險,該營運中心依據上海海事法院推出的海事訴訟保全保證函格式文本,保證承擔因原告申請扣船錯誤而導致被告或第三人遭受的損失。上海海事法院在審查裁定中對原告提出的保全申請予以準許,并在臺州港對相關船舶實施了扣押。首例海事保全責任險及保證函推薦文本的成功運用,標志著我國航運保險邁出了新的一步。
海事司法與保險監管首度攜手
隨著“一帶一路”、海洋強國等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加速推進,世界航運業、金融業重心逐漸東移,各類航運要素、金融要素在上海加快聚集、碰撞和融合,為航運金融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為積極回應航運保險業發展需求,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上海海事法院在公正高效審理案件的同時,謀劃并推出了一系列工作舉措。”據上海海事法院副院長莢振坤介紹,通過設立航運金融專業合議庭、發布中英文海事審判白皮書并配發十大航運保險典型案例、出臺深化海事審判精品戰略的工作意見,進一步優化案件專業化審理模式。
為推動航運保險業制度創新、規范和引導航運保險市場健康發展,上海海事法院和上海保監局共同攜手,于日前正式簽署了《關于共同促進航運保險發展,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合作備忘錄》。據介紹,雙方建立了六大方面合作機制,包括國際航運保險制度創新合作機制、工作信息溝通共享機制、航運保險業務及法律問題研討機制、航運保險法律和實務相互培訓機制、航運保險案件信息線索提供機制、航運保險案件糾紛化解協作機制,涉及11個合作事項。
在合作備忘錄的框架下,上海海事法院在全國首次發布十大航運保險糾紛典型案例,積極推動形成海事司法領域內的中國規則和中國標準;聘請上海保監局工作人員及業內專家擔任人民陪審員,參與航運保險案件審理。以航運保險糾紛化解為導向,雙方更致力于推進航運保險制度的創新。
航運保險取得創新性突破
作為航運金融的重要支柱產業,航運保險率先在上海進行改革突破,包括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改革等保險創新日趨活躍。截至目前,一年注冊產品數量已超過前五年監管部門備案產品數量總和;全國11家航運保險專業機構全部落戶上海,包括保險機構、專業中介以及海損理算、海事律師、保險精算咨詢等機構在內的一整條航運保險產業鏈正在上海快速形成;航運保險業務快速發展集聚,2016年上半年,上海船貨險保費收入全國占比超過三成,其中,船舶保險保費收入在全國占比超過50%。上海航運保險協會代表中國成功加入全球最大的航運保險協會組織——國際海上保險聯盟,提升了中國航運保險業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在實施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改革的過程中,上海保監局和上海海事法院將共同合作的著眼點聚焦于推動制度創新、優化環境。“在上海海事法院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保險業開發推出了全國首單海事訴訟保全責任保險。這是訴訟保全責任保險在海事訴訟中的首次運用,也是商業保險機制服務司法治理的又一典型案例。”上海保監局副局長李峰表示。
據介紹,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作為一項創新保險產品,近年來受到保險業和法律界人士的廣泛關注。由海事法院推出海事訴訟保全保證函推薦格式文本,則豐富了海事訴訟保全擔保形式,拓寬了訴訟保全擔保渠道。“首先是提高海事訴訟保全擔保的可靠性。考慮到保險公司具有一定的風險防控能力和資金償付實力,由保險公司出具擔保函相比普通擔保人其擔保函可靠性更高。同時,嚴謹規范的保全保證函的格式和表述,能夠最大限度減少因保證函措辭不嚴謹所引發的糾紛和爭議,對被申請人的權益更有保障。”上海海事法院副院長莢振坤認為,相比固定比例的現金擔保以及以往由擔保公司出具的保函,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保費較低。在保險公司依法院推薦文本出具保全保證函的情況下,訴訟保全審查程序也更為簡化,申請人的訴訟成本將大為降低。
作為航運保險創新產品的首位“嘗鮮者”,中航國際租賃有限公司負責人頗有感觸地表示:“首次嘗試這一新型的海事訴訟保全擔保方式,手續規范且非常簡便,也減少了我們當事人申請訴訟保全的擔保成本,應向社會多加推廣。”
加快提升航運保險發展與集聚能力
抓住全球經濟與航運下行的機遇窗口期,加快包括航運保險等各類航運要素、金融要素的集聚,提升航運保險發展與集聚能力,已成為當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中之重。
上海海事法院副院長莢振坤強調,作為全國首家由海事法院推出的訴訟保全保證函格式文本,主要體現出四大特點:一是具有明顯的海事訴訟特色,推薦文本中列明了海事審判中常見的保全類型,便于保險公司根據不同保全類型存在風險的差異核定費率和收費方式,也便于海事法院進行審查。比如在第一類“在船舶停泊地對船舶實施扣押”即業內俗稱的船舶“死扣”情形下,由于一旦實施司法扣押將產生高額的維護和看管費用,錯誤保全帶來的風險更大,法院在審查時對保證函中保證額度的要求相比其他幾種保全類型要高一些。
二是保證函的名稱準確反映其法律性質。此前類似的保證函名稱多為“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保單保函”。雖然保險人出具保證函的基礎是其與被保險人之間成立的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合同,但保證函應當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被保全的被申請人以錯誤保全為由提起賠償請求時,保險人不能以保險合同中的生效及免責條件等條款來對抗被申請人。海事法院最終將保證函命名為“海事訴訟保全保證函”。
他認為,第三個特點是“有效期表述更為簡潔,涵蓋的情況更廣泛”。保證函的有效期直接關系到被保全的被申請人的利益能否得以實現,是法院審查的重點之一。此前類似的保證函中有關有效期的表述有多種。目前采用“有效期至與所涉糾紛相關的海事保全錯誤糾紛解決完畢之日止”的表述更簡潔,涵蓋面也更廣,有助于更加充分地發揮保證函在擔保海事訴訟保全風險方面的作用。
第四個特點則是明確了出具保證函的保險公司層級。此前的保證函樣式落款基本都是XX保險公司。對于分公司出具的保證函是否可為法院接受,保證函中均未明確,司法實踐中的操作也存在差異。現在接受保險公司分公司層級的保險人出具的保證函,明確了海事司法實踐中對保證函的審查標準。
“今后,我們將在實踐中及時總結海事訴訟保全保證函的適用經驗,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延伸和拓展司法職能,全面深化與保險監管部門和行業機構的合作,合力推進航運保險業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持續優化航運保險業發展的法治軟環境,努力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國際保險中心的建設提供優質的司法服務保障。”上海海事法院院長趙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