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莉娜


隨著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小學音樂教育備受重視,成為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是一門藝術課,教師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能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在教學實踐中我針對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事物特別感興趣的特點,通過“認真聽一聽”“深清唱一唱”“快樂奏一奏”“愉快敲一敲”“動情演一演”五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課堂中快樂地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表現自己、肯定自己,從而激發對音樂課濃厚的學習興趣。
一、認真聽一聽
聽,是一種交流。聽音樂同時還是一種欣賞、一種享受、一種放松。音符就是流淌的文字,人們可以用聽去感受音樂。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聽就是對音樂最直觀的感受,孩子們會通過聽去感受歌曲的旋律、感受音的高低、感受歌曲表達的情感。例如,一年級下冊“春天”這個單元中,有一首由谷建芬老師創作改編的《春曉》。孩子們對這首詩詞早就背得滾瓜爛熟,一聽到歌曲就開始背誦起來。聽完幾遍后我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說:“這首歌的速度慢。”“這首歌旋律優美,好聽。”“這首歌朗朗上口。”……當我又放了另一首《春曉》的合唱曲時,同學們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樣了,不由自主地在座位上動了起來,還爭先恐后地舉手來說自己的感受:“這首歌聽起來很歡快。”“從這首歌里我聽到了,春天來了,大地都復蘇了。”“這首歌節奏很輕快。”我趁熱打鐵,又放了一首《杜鵑圓舞曲》給同學們聽,讓他們說出感受。這時同學們告訴我的是:“老師,我想唱歌。”“老師,我想跳舞。”我想,只要在教學中,讓學生嘗試去理解音樂要表達的真正情感是什么,它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個節奏都會感染你的心房,讓孩子們從內心愛上音樂。
二、深情唱一唱
唱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唱歌教學是對兒童進行美育教育、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音樂課堂教育既是傳授文化知識和技能的陣地,也可以通過唱來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陶冶情操、學習音樂知識,這一過程需要靠潛移默化、日積月累。“唱一唱”的教學任務有四:一是教會正確的歌唱姿勢,二是教會正確的呼吸方法,三是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是準確把握音的高低、節奏以及音準等。對于剛接觸正規教學的小學生來說,音樂課上的“唱”對于他們尤其重要。教學前,我針對低段孩子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從教材的童趣性出發,設計了符合孩子聲線的音準練習曲(也就是與歌曲有關的練習曲),讓孩子在愉快的練習曲中,在掌握節奏、音準的同時還能對歌曲的旋律進行哼唱。教學中,我采用范唱、范唱帶教唱、請學生范唱、用創編的舞蹈動作輔助學生學唱等方法去幫助學生學會唱歌、唱好歌。低年級有不少歌曲都有很強的故事性,有很多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在故事中出現。如,《什么動物出來玩》這一課,在教學生唱歌之前,我先給同學們詳細地講解兒歌中的故事內容,在同學們理解的前提下學習歌曲,更有助于強化他們的記憶能力。再通過多媒體圖像與模仿不同動物的舞蹈動作特征結合,在充滿情感的交流中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有情有感的共鳴中學唱歌曲。
三、快樂奏一奏
節奏是音樂的骨架。節奏訓練在一年級音樂教學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音樂課上的節奏訓練是個比較枯燥的練習。我將自然界與生活中孩子們熟悉的聲音融入節奏訓練中,孩子們就很容易掌握了。由于低年級學生接受知識有限,在節奏訓練時,我首先讓學生接觸生活中熟悉的節奏。讓學生模仿敲門的聲音,用節奏的形式寫在黑板上。
如:
其次,讓學生接觸自然界的聲音。如一年級第一課《耳朵的故事》,我讓學生看圖說出它的節奏,下雨沙沙 沙、雷聲轟轟 轟、鞭炮■等。因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愉快的氣氛中輕輕松松就得到了訓練,孩子們能更加迅速地掌握基本節奏類型,并能區別。再次,讓學生模仿動物的聲音,并用手拍擊出節奏,讓學生快樂地奏一奏。如《聽音樂找動物》這一課中,我把常出現在生活中的動物的叫聲錄制下來,放給學生聽,讓他們去拍一拍、奏一奏。如:
還有一些動物的叫聲沒有錄制,學生們也能想到并奏出來。如:一年級的《火車開了》一課中,我讓學生用葫蘆絲去模仿火車的聲音。
火車鳴笛: X - | X - |
wu wu
火車啟動: X X | X X |
hong long hong long
火車行駛: X XXX | X XXX |
ka ca ka ca ka ca ka ca
這樣的教學形式,同學們可感興趣了。我把他們分成三組,分別吹奏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等他們吹奏連貫后,然后讓他們進行了一次小型的合奏。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與表演的能力。
四、愉快敲一敲
好動是一年級學生的最大特點,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因勢利導讓他們動起來,對教學是很有促進的。針對這個問題,我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愛“敲敲打打”的心理特點,利用打擊樂器的獨特魅力,讓學生在敲與打的過程中快樂學習。例如:一年級上冊《做一做,打一打》,我準備了沙錘、碰鈴、鈴鼓、雙響筒等四樣常見的打擊樂器,以聽辨節奏的形式,讓學生敲一敲,打一打,玩一玩,在玩樂中聽辨音色,并為歌曲《小樂手》伴奏。
我還鼓勵學生用生活當中的物品來自制樂器,如:用兩個鋁勺子做碰鈴;用易拉罐、綠豆做沙錘等。學生不僅初學了樂器的演奏方法,并通過自己自制樂器,對打擊樂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學樂歌曲《小拜年》中,我讓學生把自己制作的小樂器帶進課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組織四人小組討論,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把過新年的熱鬧場面用打擊樂器表現出來,給學生帶來了無比快樂感和成功感。學生在快樂的教學中輕松地學習了音樂,理解了音樂,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
五、動情演一演
表演是小學生非常樂于參與的一種音樂教學方式。低年級學生喜歡看表演,也喜歡表演,通過動作和表情表達出歌曲的內容和感情,容易使學生體會歌曲中的情境。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情景再現”,展開豐富的想象,積極主動進行審美再創造,在音樂中動情地演一演。
例如:學生在學習《保護小羊》一課中,課前要求學生制作他們喜歡的動物頭飾,課程開始時啟發學生想象在森林里有一群狼要吃掉小羊的情景,編一個怎樣保護小羊的故事,并且用動作表演出來,然后教師把學生想象的情景加以歸納整理,最后創編出一個精彩的故事。“有一群小羊來到山崗上吃草,不一會兒來了三只兇惡的大灰狼,小羊四處逃跑呼喚著朋友們來救他們,大象、狗熊等動物都來了,團結起來趕走了大灰狼。”音樂一響起,同學們的心里非常興奮,激發了他們強烈的表現和創造的欲望,聲情并茂地表演起來。有伸出手臂表演大象長鼻子的,也有表演兇惡的大灰狼吃小羊,還有表演喘著氣逃跑的小羊等等。五花八門,豐富多彩的動作,讓人笑聲不止,贊嘆不已。
如:在學習《螃蟹歌》的課堂中,我首先讓學生通過教學視頻來了解螃蟹,然后通過做游戲模仿螃蟹橫向行走的特點。在這個快樂的創編過程中,學生做到了“手動”“心動”“行動”,師生融為了一體,整個創編和表演充滿了快樂。不僅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思維,也開發了學生表演和創編的能力,增強了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自信心和表演興趣,還使有些之前不喜歡表演的同學也積極參與到表演中來。
實踐證明,在低年級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從聽到唱,從唱到奏,從敲到打,從編到演,都全身心地參與到音樂課的學習中,課堂成了學習的樂園,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使低年級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心理上產生感受,情感上產生共鳴,性情上得到陶冶,最終使學生覺得學習音樂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情。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右營街小學)
□責任編輯 楊文立
E-mail:86575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