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語文主題學習”猶如一股春風,清新了整個松山。每天和孩子們一同翱翔在“語文主題學習”廣袤的天地中,目睹著孩子們身上悄然發(fā)生的可喜變化,心里更加認定:堅持閱讀的道路,才是語文學習的根本。
自實施“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后,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這項課題實驗,形成了“識字過關課”“看圖說話課”“群文閱讀課”等課型。其中最受學生歡迎的是繪本課。繪本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兒童生活,包含著文字、圖畫和創(chuàng)意三個特質。在建構繪本教學的科學途徑,鍛煉兒童的認知、觀察、表達能力,培養(yǎng)兒童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視野下,繪本教學得到了語文教師的熱切關注。
讀繪本,要著眼于能力的訓練,不能泛泛而讀。走進圖文并茂的繪本,我們不能以講故事作為目的,應該和學生一起帶著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邊讀文字,邊欣賞畫面,特別是要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繪本中的畫中畫,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讀圖的方法和技巧。在讀繪本的過程中,還要挖掘對語言有訓練價值的地方,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并且鼓勵學生大膽表達,以提高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理解與發(fā)掘。如《巴特恩的裁縫夢》中,小狗巴特恩是怎樣學著瑪?shù)铝招〗阕鲐堖浞模抗膭顚W生看圖,將巴特恩縫制貓咪服的過程描述出來,能干的孩子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等連接詞來說,這樣的繪本閱讀更有助于習作訓練目標的達成。
繪本一般以一幅幅的組圖形式存在,幾幅或者十幾幅的靜態(tài)畫面構成一個動態(tài)的故事。這些畫面之間往往有“留白”,小學生可因此發(fā)揮無限想象力,去豐滿繪本故事。有些繪本圖片在情節(jié)發(fā)展關鍵處突然停止,學生則可以猜后面的情節(jié)。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結合自身對繪本前面圖畫的理解和對事物認識的經(jīng)驗,作出種種猜想和推測,這樣能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如在《爺爺一定有辦法》中,爺爺總有辦法用藍色布料為小約瑟做出其他東西,每次爺爺拿起布料開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縫縫補補的時候,他總會說: “這塊料子還夠做……”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猜想: 爺爺會用這塊料子做出什么來? 同時圖畫下面呈現(xiàn)老鼠一家,它們也用這些布料做了些什么東西? 這些布料是爺爺?shù)膯幔?這些留白的地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根據(jù)爺爺做的地毯、外套、背心、領帶、手帕和紐扣,體現(xiàn)出爺爺?shù)男撵`手巧以及對小約瑟的愛。
除常用的仿寫、補白、續(xù)寫等方式,用繪本鍛煉寫作還可以嘗試多種形式。如《我會回家過圣誕節(jié)》是一個關于友誼的故事,能在寒冷中讀到春天的溫暖。讀著這本書,學生們會朦朧地感受到友誼的偉大,在鼓勵學生與朋友增進友誼的同時,讓學生學著繪本中主人公的方式,給自己的伙伴寫一張明信片或一封信。整個閱讀與習作的過程,學生都被濃濃的友情包圍著。
《火車老鼠》通過閱讀老鼠傳奇般的冒險故事,讓學生幻想,假如你獨自坐火車,會發(fā)生怎樣有趣或者離奇的故事?在教學中可以讓孩子們通過小組合作既畫又寫,創(chuàng)作自己的繪本。這樣給了學生自主的空間,在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孩子們盡情地暢想與描繪屬于自己的傳奇經(jīng)歷。
《蒼蠅和大象的足球賽》是一本想象力非常奇特的繪本,書中對那場球賽的描寫使人身臨其境。讀完繪本,可讓學生選擇以下內容完成:做一張足球賽海報;假如你是體育頻道的特派記者,準備怎樣向觀眾們解說這場特殊的球賽呢?請寫一份解說詞;比賽結束后,你準備給蒼蠅和大象各頒什么獎,請你為它們各寫一份頒獎詞。面對這樣的要求,學生的習作熱情空前高漲,寫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當然,其他形式的用繪本練寫作的策略還有很多,像以上習作形式很受學生的歡迎。新西蘭兒童文學研究學者多羅西·懷特說:“繪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見到的書,是人在漫長的讀書生涯中所讀到的書中最最重要的書。一個孩子從繪本中體會到多少快樂,將決定他一生是否喜歡讀書。兒童時代的感受,也將影響他長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繪本教學是“語文主題學習”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思維以及寫作等能力,能更好地促進他們成長。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松山區(qū)第六小學)